

厚植营商沃土 共谱发展新篇
宁海书写“近悦远来”城市答卷
通讯员 章亮 黄宇原
在宁海,有这样一组温暖的数字:2025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9.55%,全县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速超50%,重点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30%……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宁海对“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深度实践,是宁海“宁心聚力,服务兴商”的真实写照,是宁海书写的“近者悦、远者来”发展答卷。
高效服务
把“企业呼声”变成“发展掌声”
“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一次就办完了所有手续。”刚拿到营业执照的王女士感慨道。在宁海,“最多跑一次”不仅是民生承诺,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标配。
近年来,宁海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解审批壁垒。从“一窗通办”到“一网通办”,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政务服务大厅里“红色代办员”穿梭忙碌,政企会客厅里涉企问题闭环机制高效运转,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帮办服务,解决各类疑难杂症……今年以来,一网通办率达99.97%,“一次都不跑”事项共1691项,帮办服务超3万次,受理企业诉求4494件,办结率99.8%,满意率达98.82%。
县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升级服务模式,从“项目管家”到“拿地即开工”,今年累计服务113个重大项目。从“牵头协调”到“部门协同”,从“强化事前告知”到“完善事中指导”,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如今,在宁海,“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高效便捷成为企业对这座城市的共同印象。
助企赋能
让“服务效能”激活“产业大树”
“起初觉得项目审批流程繁琐、建设周期漫长,没想到宁海县成立专班全程护航,‘三提前预审’‘四证联发’‘模块化验收’一路绿灯,8个月就实现从拿地到投产。”双一力(宁波)电池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孔丹颖感慨道,“政府的‘项目管家’专班帮办、驻场服务,让我们得以抢抓市场机遇,这‘宁海速度’背后是实打实的营商环境硬支撑。”
工业项目竣工验收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协同,稍有不畅便会延误投产。县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营商环境指导科负责人章亮认为以“企业视角”重构服务逻辑是“对症下药”的“良方”,要敢于转变角色定位,敢于创新解决路径,敢于打破思维惯性。当前,梅桥区块的赛特威尔控股有限公司、宁波永信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宁海县振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项目,正遵循“三同步”“三提前”原则,依托“管家式”服务与“模块化”推进,政企协同发力,加速投产进程。
数字化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也是产业链协同的坚实基础。县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以“模具产业链+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人才资本化+政策工具”为核心模式,围绕六链融合创新,打造中国最大的模具+产业链数字化整合服务平台——众模链。平台助力企业打破分散经营的壁垒,破解竞争与协作难题;通过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满足供应链集成协同、融资渠道拓宽、技术创新提速等需求,推动模具产业迈向规模化、高效化的新阶段,链接和赋能600余家模具产业上下游企业,累计交易额已达4000多万元。
开放包容
用“城市温度”涵养“发展热度”
“多亏你们多方协调,让我们顺利拿到施工许可证,项目终于能如期开工。”浙江明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储经理手持许可证,向县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连连道谢。此前,受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未完成系统备案无法关联、施工图事后审查项目无法落图等多种因素影响,该企业及前童工业园区内30多家企业面临施工许可申请受阻的困境,项目推进陷入停滞。
得知情况后,县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基建项目受理组迅速联动市住建部门,启动省市县三级技术保障机制。通过跨区域协调审图机构,为已上传资料的项目即时出具受理单;同步协调市级技术人员开通绿色通道,解决线上申报时单体信息提取难题。同时推行配套费承诺制、质量监督材料事后查验等服务,加速审批流程。随着宁波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集中拿到施工许可证,宁海通过优化审批模式,已推动69个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提速,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助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作为“中国旅游日”发祥地,宁海将自在包容的城市气质融入营商环境。在这里,本土企业与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店小二”式服务不分大小,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达99.5%,居全市前列;“亲清服务”等政企互促活动常态化举行,政策解读、需求收集、问题解决“一站式”到位,今年以来共举行政企互促活动8次。从产业园区到老城区,咖啡馆里的创业者交流、市集上的企业推介、行业沙龙里的思想碰撞,让开放的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人文赋能
以“文明底色”筑牢“发展基石”
在宁海,营商环境从来不只是政策的“加减法”,更是文明的“乘法效应”。全国文明城市的底色,让“诚信守法”“亲清政商”成为城市的自觉实践。近年来,我县率先打造全省首个数字化亲清政商关系监测网络,已在全县企业设立2069个亲清监测点,并选派30余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共同构建起全方位的政企沟通体系。
这里有“骨鲠千秋”的方孝孺精神传承,更有新时代的诚信体系建设。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全面推行,“红黑榜”制度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法治护航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司法公正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贯彻落实“综合查一次”工作,2025年已累计制定检查任务156个,开展检查5691户次,减少企业干扰数922户次。当民营医疗机构主动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服务,当社区志愿者为企业外来员工讲解政策,这座城市的公正与温情,正成为营商环境最动人的注脚。
从清晨的菜市场到夜晚的科创园,从山间的民宿到园区的车间,宁海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这里有“读万卷书”的厚重底蕴,让创新有根基;有“行万里路”的开放胸怀,让合作有空间;更有“送万家福”的民生温度,让发展有质感。
县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主任卢华乾说:“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在宁海,这场关乎“发展之求”的答卷,正被70多万宁海人民用勤劳与智慧持续书写。打造“宁满意”营商环境品牌,正为宁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必将以更优的环境、更实的服务,让更多企业在这里扎根生长,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