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雁苍山
2025年08月29日

鎏金勋章:镌刻山河的精神图腾

童志浩

 

夏末的风,已悄然滤去暑气,窗外的栾树也已染上第一抹秋色。2025年9月3日前夕,我那走过近一个世纪风雨的祖父,如期授到了那一枚镌刻着历史荣光、承载着民族敬意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今年端午,老人迎来了九十八岁寿辰。按本地旧俗,本应张罗百岁寿宴,然而近几年,爷爷的记忆如同褪色的胶卷,除了父亲的面容,我们这些儿孙的轮廓已渐次洇染在时光的薄雾里。家人遂将庆贺化于低调无声,唯愿时光止步,岁月静好。此番若能再度受勋,于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既是圆满的句点,亦是人生最庄重的加冕之一。

这让我不由忆起多年前那个暮色四合的夜晚——当爷爷将那枚“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郑重放入我掌心时,金色的光芒在指间流淌,我的呼吸为之凝滞。那光芒虽亮,远不及其所承载的历史千钧之重——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用烽火硝烟淬炼的青春、用毕生信仰熔铸的史诗。他凝视我的眼神深藏着千言万语,最终化作一句沉雷:“这不是金子,是血,是命,是咱们中国人挺直的脊梁!”

爷爷的少年时代,浸透了家国危亡的血与火。生于勤俭农家,太公的锄头与田垄,未能锁住他望向远方的目光。在宁海中学的青砖黛瓦间,他啃着发硬的馒头,就着生咸的酱豆腐,却以过人的聪慧名噪一时,甚至曾为高年级学长代考从而传为佳话。斯诺《西行漫记》中那颗遥远的红星,如同燎原的火种,瞬间点燃了他年轻胸膛里的热血,他学会了人生中第一首歌——《你是灯塔》。1942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化身暗夜中的信使,将油印的《解放日报》社论与消息,如星火般悄然传递到地下党员与进步师生手中。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他带头组织“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潮运动,将沉寂的校园化作革命的阵地,让琅琅书声成为抗争的号角。皖南事变后的白色恐怖,如寒冰覆地,他却如地火潜行,在刀尖上发展党员,为革命前沿输送忠诚的骨干力量。他,便是那寒夜中一粒倔强的火种,于无声处,酝酿着燎原之势。

1945年,山河破碎的关头,他毅然弃笔从戎,投身浙东游击的滚滚洪流。山洋岭低矮的茅屋,四明山莽莽的密林,成为他新的战场。野果充饥,竹签传书,艰苦卓绝的环境,磨砺着他钢铁般的意志。我永远记得他记述“平溪会师”的那个夜晚:平时寂静的夏日山村,人声鼎沸,微弱的篝火映照着两支英雄部队“机动”与“铁流”战士们黝黑而坚毅的笑脸。他借着跳跃的火光,在膝头疾书战报,那句“饥寒不足畏,但求山河全”的誓言,力透纸背,成为镌刻在浙东大地上的不朽碑文。

1947年,“中共浙东临委梅花村会议”后,他编入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转战于“宁绍台”地区的山山水水。多年后,我跟着他重访山洋平溪故地,崎岖的山路、斑驳的旧迹,无声诉说着当年的艰辛。听他激动地追忆四明“机动”部队南下,与台属“铁流”部队在平溪胜利会师的场景,那些革命者身处绝境却昂扬无畏的乐观精神,穿越时空,依然滚烫灼人。

在地方工作的四十载春秋,他默默耕耘,甘当基石。编写党史,梳理那血与火交织的集体记忆;培训干部,传递信仰的火炬;筹建教育基地,为子孙后代树起精神的力量。离休后,他更以耄耋之躯,跋涉于浙东的山水之间,风尘仆仆,只为五十多位蒙冤的老战友奔走呼号,洗雪沉冤。有人笑他“官越做越小”,他抚摸着胸前那枚见证历史的勋章,目光投向远山:“勋章的大小,不在金石的轻重,而在人心,是否真正焐热了脚下这片土地。”

接过勋章的那个夜晚,空气凝重。爷爷不断地翻开他主编的《浙东抗战口述史》《桔乡英烈》《前童星火》等党史汇编。泛黄的纸页簌簌作响,一张旧照片悄然滑落:十九岁的他,稚气未退的容颜,却是革命路上的行家里手,双目如炬如星,穿透历史烟云,直抵人心。“当年我们赌上性命,”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手指摩挲着纪念章上凸起的“60”字样,“就是为了换得今日你们的太平日子。”他顿了顿,仿佛在倾听那数字背后无声的呐喊:“这‘60’背后,是六十万个戛然而止的故事,是六千万滴滴浸透山河的热血。”

如今,数枚勋章被我珍重地保存在檀木匣中,它的精魂却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每当参加党日活动,走进“山洋”旧址、“梅花村会议”纪念馆,看到年轻一代屏息凝神,观摩先辈锈迹斑斑的战斗用品,触摸那些曾经怒吼过的铁疙瘩枪炮,诵读战地日记里“愿以我血荐轩辕”的铿锵誓言时,爷爷的身影便清晰地浮现——那个在微弱油灯下疾书的青年,那个在山洋会师时引吭高歌的战士,那个在无数个长夜,于堆积如山的冤案材料前,以颤抖的手却无比坚定的心彻夜疾书的老者。

勋章的金泽终会随岁月氧化,而它所承载的记忆与精神,却永远鲜活滚烫。爷爷用他跌宕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真正的革命者,从不是纪念馆里无声的标本,而是奔涌在后代血脉里不息的长河,是照亮民族前路的永恒星火。这些鎏金徽章,早已超越了物质本身,是凝固的惊雷,是沉默的史诗,巍然矗立成一座座精神的丰碑。

 

备注:本文中的爷爷,名为葛增生,男,籍贯宁海前童,曾用名童遵时。1927年6月出生,1942年8月入党,曾担任宁海城区(含前童小学)党支部书记,浙东游击纵队副司令员秘书兼机关警卫连文化教员,三门县海游镇党支部书记,黄岩县党史办负责人,1990年11月光荣离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