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茗记
清晨被手机吵醒。郑清清女士邀我和老伴共进早餐——去点头镇吃美食米粉汤。她先生施斌斌驾车,太姥画廊女老板陈坚作陪。从城区上白茶大道,十分钟就到达。返回,途经正在建造的环城海湾公园。晨曦下,广袤的滩涂景色,凿实迷人。可太阳渐高,暴晒难耐,我们仅遛一小圈,便直奔郑女士家喝茶。太妙了!一个专业茶花画家、专业茶叶收藏家,准有好茶喝!走进小区,眼前是一片错落有致的高楼,楼距间,大片大片的绿地,草木榛丛,空气清芬。一下从海上公园来到陆地花园,感觉分外新鲜。
郑女士套房在8号楼一层,上五六级台阶,打开大门,就是大厅。左边墙上,一幅二米见方的大写意花卉,色彩斑斓,璀璨夺目,一派朝气,展示着主人事业之蓬勃风貌。此画出自中国美院花鸟画大家何水法之手。与之对应的右墙上,是横幅大字——“太姥清音”,行书铁笔银钩,颇见章法,乃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之大作。“清音”二字,仿佛有袅袅天籁,自墙上飘下。隔断一幅“清清藏茶”行草,系我市原人大主任、书法家陈兴华所书。乍看,嫌“茶”下之“木”,过于挤压,仔细品之,原来有深意——茶之藏。其身岂能松懈散漫?茶室在里间,背面是落地玻璃窗,窗外即绿化带。高低树木,有序配搭,各类花草,和谐相拥,林林总总,绿意荡漾。茶几是整木非洲楠,茶椅材料皆嘉木,仿明清款式,古朴典雅。茶具一色现代,但不失传统风格。
郑女士先给我们泡一款兰花银针,曰握香,系我市著名诗人王恒鼎先生所特制。每年清明节,他只精心采制几十斤,以黑色铁盒包装,每盒两泡十克。据说,这茶只送三种人,一是高僧大德,二是文人雅士,三是才貌佳人。他认为,只有这三种人深谙品茶。小老俗人一个,这些年也有缘喝过六泡,不胜荣幸之至!握香确与众不同,恰似王先生之旧体诗,颇耐品味。喝着,聊着,不一会,外面云黑雨下,天气骤凉。“来,为助听雨,我再给大家沏一杯我的金奖藏茶!”怕我们不信,施先生赶紧抱出金灿灿的奖杯,是今年首届全国福鼎老白茶茶王赛金奖获得的。郑女士小心撕开包装,用银针将茶叶挑到竹茶匙,然后倒进瓷瓯,合上盖子,晃动几下,让我们轮流闻香。接着,慢慢注入回温开水,蒙几秒钟,倾入小茶缸,再分送到每个人面前的杯里。动作是那样连贯、麻利、娴熟、优雅,此即所谓茶道乎?我小心地端杯,小口地嘬饮。果然,其味比握香更胜一筹。刚入口,精神一振,一股浓香迅速洇开,继而渐渐播向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其香似乎不止一种,兰香?桂香?茉莉香?醇香?甜香?草木香?吾非妙玉,真辨别不出。古人云:从来佳茗似佳人。欣赏美人,绝不可囫囵一瞥,只有慢慢地品,才能发现其独特之美。佳茗亦然,胡乱大口仰脖一饮,怎能喝出其佳妙之处?窃以为,品茗心要静,神要凝,最忌者急躁也!佳茗佳人,唯其细品,方得风韵。品茗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品茗也是品生活,在品中收获精神的愉悦,收获健康的滋养。雨渐小,其帘疏疏,其柱晶晶,其珠在草木叶上跳舞。伏天好雨,翠了每一块土地,净了每一双耳目。佳茗醇汤,润了每一寸喉舌,沁了每一处脏腑。“这款还不是我收藏的绝品。十年茶王,现在舍不得开箱,一泡两千元,什么时候开了,一定请诸位品尝。”郑女士狡黠一笑。“这不是吊人胃口吗?”“说实话,我收藏的茶叶,无不是本地最上乘的头春精品。银针是福鼎白茶所特有,采摘时间,必须是清明节前后几天,且必须是晴朗天气,必须是叶上带露。制作的每一道工序,时间和温湿度都必须精准。过或不足,都会影响质量。每年开茶前,我就向有关茶企预订。达不到要求的,绝对不收。”
郑女士是进过科班的专业评茶师,茶的好坏自然瞒不过她,所以才有如此的底气。“白毫银针是白茶的精华,冬藏春绽,其功效,我们至今还只认识一点点,可以说是冰山一角。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求,必定愈来愈为人类所珍贵!”
郑女士说,她近年在创作梅兰竹菊茶五君子系列的国画作品。将茶划入君子行列,我看可以!“好!高论,实在是高论!”我几乎是喊出来。茶者,人在草木间,长于山野,不问寒暑,下吃土,上喝露,无所索求,唯有付出,梅兰菊竹,能与之骈肩联袂,岂不幸哉?平心而论,五君子,当以茶为首,此绝非悖谬矣!哗啦啦!雨声突然大作,热烈赞许我们的争论吗?大家都会心地大笑不已,好像茶君子的高论,已得到国人的认可。
□ 薛宗碧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