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芳:三十载育梦成光
宿松融媒讯 人物简介:杨芳,女,宿松县华亭镇中心小学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最美教师、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烛光奖”引领奖、新疆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皮山县优秀支教教师、安庆市五一劳动奖章、安庆市第三届“教坛新星”。2025年,当选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为全省十位获奖教师之一。
从乡村课堂到特教舞台,从南疆戈壁到教研一线,她用爱与责任,在无数人心中播撒下向上的种子。她就是深耕教育事业三十年的华亭镇中心小学教师杨芳。
扎根乡村:让课堂长出“乡土气”
1995年,初登讲台的杨芳怀揣着梦想与激情。那时的乡村学校没有电子白板,杨芳便把课堂“搬”到户外:带学生在田埂上读《春》,让麦苗清香伴着“吹面不寒杨柳风”;在晒谷场演《少年闰土》,用竹竿当钢叉还原“月夜刺猹”的场景。后来,她发现家乡的“黄芽白茶”是绝佳的教学素材,便牵头开展“乡村致富之花——家乡黄芽”科学调查活动。“乡村教师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既要让知识的麦穗饱满,更要护着每颗种子萌芽。”她说这是她的教育初心。
杨芳带领孩子们跟着茶农学辨芽头、测土壤酸碱度,用数学知识统计采茶量,把观察心得写成《我与白茶的日记》。她的备课笔记里,除了课文批注外,还记满了白茶种植节气表、学生的奇思妙想。她甚至联合茶农开辟“家校茶田”,让学生认领茶株并全程照料。曾经笑孩子们“瞎折腾”的老茶农,后来主动走进课堂,给学生讲传统制茶工艺。
这份“接地气”的教学实践,还融入了红色教育与科普理念。所在学校作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红色百年路·科普万里行”的单位,杨芳带领学生在茶园测土壤时,同步讲述当地红色茶商“以茶助农”的故事;记录茶树生长周期时,让科学数据与红色记忆共振。老师们和学生们撰写的相关报告获评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报告。
“双减”政策实施后,杨芳又牵头搭建“科创筑梦”云上工作室,《臭叶豆腐制作体验活动》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学校也成为全国“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让知识反哺家乡,让情怀点亮成长”,是她扎根乡村教育的不变追求。
守护特殊:为无声世界搭“舞台”
在华亭中小任教时,杨芳注意到寄校的特教学生——他们总趴在栏杆上,看普通班排练舞蹈,眼神里满是渴望。其中,戴着助听器的小聂,会跟着音乐节奏轻轻敲打栏杆,那束“含着光”的眼神,让杨芳决心为这些孩子开辟天地。
“你们也来跳舞吧!”当这句话通过手语翻译传递给特教学生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没有语言沟通,杨芳就用眼神、微笑和手势示范,一个动作教上百遍。终于,孩子们跳出了《好日子》《江南雨》等作品,《江南雨中情》获第八届安徽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优秀创作奖,《江南雨》更登上宿松春晚舞台。
“记得省级比赛拿特等奖时,孩子们抱着我哭,小聂用手语说‘谢谢老师,我们也能发光’。”杨芳说。那一刻她明白,教育能跨越无声的界限,每个特殊生命都有绽放的权利。
援疆筑梦:在戈壁滩架“连心桥”
2016年,杨芳成为宿松教育系统援疆支教第一人,踏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皮山县。“要让知识的种子,在干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这是她出发前的信念。
皮山县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冬春季节的沙尘能染黄天空,但教室里的温情从未缺席:课间,学员会递来热乎的蜂蜜水;年近五十的麦麦提托合提大叔,用布满老茧的手一笔一画练汉字;帕提古丽把自家种的核桃塞进她包里,说“老师要多吃才有力气讲课”。一次胃溃疡发作,学员们围着她递草药、送馕饼,这份真挚让她热泪盈眶。
支教一年,杨芳写下两本教学札记,从MHK听力训练策略到双语课堂创新,再到参与自治区级课题研究,她把教学经验带到南疆。学员阿卜来提在作业本上写:“杨老师的眼睛很光明。”“真诚的教育,能让眼睛里长出光。”杨芳说。
她还牵线让宿松的图书跨越万里送到皮山,在“结对认亲”活动中,和维吾尔族乡亲一起跳麦西来甫。“安徽与新疆,本就是一家人。”杨芳用行动架起皖疆教育交流的桥梁,也因此获评“新疆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皮山县优秀支教教师”。
引领同行:做教育路上的“追光者”
在华亭中小,杨芳牵头开展课标共读、跨学科同课异构、智慧课堂教研等活动,帮年轻教师打磨教案、指导论文撰写。筹备安庆市“智慧课堂赋能学科教学”网络教研时,青年教师小戴攥着《陶罐与铁罐》的教案,怯生生地敲开了她的门。此后杨芳和小戴老师深夜研讨成了常态。小戴老师第一次拿到国家级奖牌时,抱着证书哭着说:“您这么多年都这么做,我只是跟着学。”小叶老师参评教坛新星前紧张不已,杨芳鼓励她:“内向不是缺点,是细腻的天赋。”如今,小叶已能自信站在领奖台上;曾经怯生生的小胡老师,现在能独立带领学生开展诗词阅读分享会。
“教育不是孤舟独行,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微光汇聚到一起成为星河。”杨芳说,看到毕业多年的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来认“当年的班主任”,看到年轻教师在比赛中获奖,这些温暖的瞬间,让她觉得自己的坚守无比值得。
三十年春秋流转,杨芳的教育舞台在变,但“俯身耕耘”的姿态从未改变。“未来,我想继续带着爱与责任,和更多同仁一起,把教育的星火聚成炬,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知识里找到向上的力量。”阳光下,杨芳看着校园里奔跑的学生,眼中满是温柔与坚定。
(融媒体记者 张晓珍)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