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5年09月13日

蓄好“源头活水”锻造过硬村级后备力量队伍

宿松融媒讯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建强村级后备力量作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选优、配强、用好等关键环节,扎实实施村级后备力量“活水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人才活水”。

广开渠道“引活水”,扩容人才“蓄水池”。针对后备力量储备不足的问题,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寻才”。全域摸排“挖”。组建20个专班队伍,开展入村走访专项行动,对全县213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式摸底走访,走访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党员群众等2000余人,深度挖掘一线农村人才情况。组织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逐村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锚定本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外出经商人员等群体,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规范渠道“补”。规范后备力量进入渠道,探索公开招考和在村试用锻炼的方式,由乡镇(街道)统一发布招考公告,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要求后备干部在村跟班锻炼不得少于1个月,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不得少于3个月,今年以来已吸引150余名优秀青年报名,聘用32人,有效填补薄弱村后备力量缺口。联审联动“筛”。对拟确定为村级干部后备力量的人员,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纪检、公安、法院、司法等20个部门,对摸排对象开展“政治体检”与资格联审,严把入口关,坚决剔除不合格人选。目前全县村级后备力量动态储备达437名,其中致富能人67人、退役军人57人,大专及以上返乡大学生356人,后备力量人员结构持续优化。

精准滴灌“育壮苗”,锻造实战“硬本领”。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推动培养模式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导师帮带强根基。推行“1名乡镇班子成员+1名业务骨干+1名优秀村干部”结对1名后备力量的帮带机制,量身定制帮带清单,全程列席村“两委”会议,每两周至少带领参与一项具体村务,通过言传身教提升政策应用、矛盾调解等实战能力。靶向培训提能力。依托县乡党校、党建协作区等,分层分类开展全覆盖培训。县级示范班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题;乡镇兜底培训突出宅基地审批、医保办理等实操内容,累计培训800余人次,人均学时超3天。一线压担炼真功。安排后备力量到信访维稳、耕地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等矛盾现场试岗锻炼,全程观摩化解处理矛盾办法,在一线提升农村工作能力。引导后备力量独当一面处理基层事务,带头化解矛盾纠纷、组织文明创建,累计解决道路修缮、灌溉渠维护等民生难题200余件。

动态考评“促奔流”,激活成长“新动能”。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机制,避免“备而不用”“一备终身”。全程纪实“管”。建立“成长档案”,聚焦后备力量参与培训、试岗表现、群众评价、作风纪律等情况,由乡镇党委按月研判,定期做好问题反馈。刚性考核“用”。用好帮带导师评价、村民代表评议、急难任务表现等综合评价,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14名后备力量,已推荐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对2名日常表现差、履职能力弱的人员调整出库。政策激励“留”。完善待遇保障,明确跟班锻炼满1个月者可享受补贴报酬;对通过法定程序进入班子的,落实基本报酬+绩效奖励,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做到成熟一个、使用一个,让村级后备力量“选得出、融得进、干得好”全链贯通。每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乡编村用”等工作,常态化选拔“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确保后备力量有盼头、留得住。

(通讯员 方明航)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