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要新闻
2025年09月22日

科创“实验田”结出丰硕“产业果”

——江阴高新区跑出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度”

本文字数:1371

□本报记者 徐丽莉 张愈

“‘毕业’,搬家。”这几天,无锡歌迪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忙着发送库房里最后几批用于测试笔记本电脑功能的自动化检测设备。不久后,他们就将从扬子江科技企业加速器创智产业园搬迁至联东U谷金山智造科技园2600平方米的新厂房中。“2018年,企业来到高新区,如今已经是高新技术企业,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4000万元。有了高新区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实现这种跨越式的发展。”企业负责人伊学峰说。

沃土之上,创新奔涌。今年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的“毕业季”硕果累累,6家企业顺利“破壳”完成孵化,开启新的发展阶段。从1到100向来被称为科研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江阴高新区倾力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不仅将转化项目“扶上马”,还想方设法“送一程”,着力打通“原始创新—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以全方位的资源、政策、服务支持和坚实的产业配套,助力初创企业完成这“惊险一跃”。

孵化企业不是简单的收取物业费、管理费,而应该从长期主义出发,深度参与企业的成长历程。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高效整合,高层次专业孵化人才、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专业化早期孵化基金等高端创新资源,构建起企业全生命周期创业服务体系,用“硬服务”催化“硬科技”。与歌迪亚同在创智产业园的明珏纳米、丽飒激光“光速毕业”,正是得益于此。

去年6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明会团队携超纯纳米铜粉制备及产业化转化项目入驻园区,仅用1年时间就顺利“毕业”。江阴明珏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施梦晨认为,优质的技术“种子”,只有植根于丰沃的创新土壤,方能结出产业硕果。“高新区不仅帮助我们落实场地,给予减免政策,还为我们争取了总计550万元的各项人才资金补贴。”如今,在全新的实验和生产场地,明珏纳米已搭建完成公斤级纳米铜粉制备的中试产线,成功生产出公斤级50—500纳米的铜粉,并在重点企业进行了样品验证。

与明珏纳米一墙之隔的江苏丽飒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也是用时1年就从孵化器“毕业”至加速器的“尖子生”,其研发的动物医疗高精密激光设备已进入多个省市的超50家宠物医院试点推广。企业总经理施勇刚感慨,创业园既是“老师”也是“家人”,在帮助企业成长的同时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倍感暖心,“园区对企业遇到的发展难题总是有求必应。之前企业在乐创汇众创空间时,园区无偿提供研发场地,让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帮助企业很快完成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原型验证。”

全方位的软硬件支持与人性化的关怀让企业与地方牵连起深厚的情感纽带。高新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赋能成长的生态圈,真正做到了“留人更留心”。距离创智产业园不远的寿山脚下,坐落着江阴秋毫检测有限公司最新投用的项目基地。从创业园“毕业”后,秋毫检测选择留在高新区继续发展。一起成长的15年间,秋毫检测从几间小实验室发展成如今服务300余家工业企业的一流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在高新区的牵线下,今年7月,秋毫检测与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成功完成产学研合作签约,校地企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高新区是我们的根,这里成熟的产业生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坚定了我们留下来的信心。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与这片创业沃土共同成长。”企业质量总工程师蒋军说。

目前,园区内有实体化入驻在孵企业236家,普莱医药、佰澳达生物、利核仪控……这些“毕业”后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闪闪发亮的“前辈”企业,为后来者们带来了继续奔跑的勇气和决心。(下转A2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