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闻综合
2025年09月22日

2025年8月江阴市“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优秀事迹宣传展示

本文字数:2894

江阴好人,是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他们的感人事迹,是城市文明的记忆,也是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道德力量。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让我们聆听好人的故事,学习他们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

一、助人为乐

1.董骄,男,1990年生,长泾镇习礼村村委会工作人员。2024年7月31日10时许,董骄在参加完活动返回村委会途中,看见路上躺着一名老人。老人手捂胸口,嘴角有白沫流出,意识模糊。董骄迅速拿出随身携带的矿泉水喂老人喝下并联系了社区民警。随后,董骄还与社区民警一起护送老人乘车离开。2025年6月30日14时许,董骄在从习礼村村委会前往长泾镇人民政府途中,发现一名身着厚外套的老人躺在路上,身旁无人陪伴。董骄赶忙上前查看,多次呼唤后,老人才艰难坐起。董骄一边给老人递水,一边联系社区民警。经社区民警比对,老人系6月29日走失人员,其家属正在焦急寻找。最终,老人被安全接回家中。2025年7月4日14时许,习礼村一尤姓老年村民来村委会大厅办事。董骄发现尤某离开时情绪低落、步履蹒跚,赶忙跟在其身后察看情况。尤某没走出多远就因体力不支而倒下,董骄见状立马上前扶住尤某并呼唤同事帮忙。大家合力将尤某搀扶进村委会服务大厅,有的喂老人喝水,有的联系村医务室医生,有的联系尤某家属。不久,尤某女儿驾驶电动自行车来到村委会。考虑到交通不便,董骄待尤某情况稳定后,驾车将尤某和其女儿送回家中。董骄三次救助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助人为乐的真谛。

2.牛升文,男,2001年生,青阳镇树家村村民。牛升文是一名退役军人,在两年的军旅生涯中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2022年12月,他加入无锡蓝天救援队,通过刻苦训练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救援队员,并随队参加了西藏日喀则市地震、缅甸地震等救援行动。牛升文是队内年龄最小的队员,也是唯一一名“00后”。在救援现场,他总是奋勇当先,经常长时间开展高强度搜救工作。日常生活中,牛升文同样乐于助人。2023年7月,他在某商场遇到一名男子昏倒,立即上前展开施救,直至120急救人员到来;2025年5月,他在发现某小区住宅顶楼阁楼着火后,迅速上楼清理了周边的易燃物,并泼水灭火,阻止了火情的蔓延。

二、见义勇为

1.徐尧,男,1978年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高新区交警中队铁骑队员。2025年2月25日10时9分许,高新区交警中队收到消息称,长山石牌三村东侧河道内有人落水。10时15分,徐尧与同事到达现场。由于落水女子距离河岸较远,同事用竹竿尝试将其拉至岸边无果。随后,徐尧在岸边尝试甩给落水女子救援绳,但她没有拉住。徐尧仔细观察后发现,落水女子因衣物泡水浮起,盖过头顶,遮挡住了视线,不仅无法看见甩来的救援绳,还存在缺氧的风险。意识到情况危急,徐尧当机立断,决定下水救人。他将救援绳绑在身上,不顾河水冰冷,迅速向落水女子游去。在靠近落水女子后,徐尧将救援绳绑在她身上,随后奋力将其拖到岸边,众人合力将女子拉上岸。徐尧的英勇事迹受到围观群众及同事们的一致称赞,引来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2.邓安红,男,1970年生,华士镇曙新村新市民。2025年3月29日15时许,一名9岁男童在徐家巷河岸玩耍时,失足滑落水中,被河水冲出几十米远。邓安红在买菜途中听到呼救后,没有丝毫犹豫,一边跑一边扯开棉衣的纽扣,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奋力朝落水男童游去。靠近落水男童后,他用一只手稳稳托住男童颈部,防止其呛水,再用另一只手奋力划水,最终将男童拉到岸边。多年前,邓安红也曾救助过另一名落水儿童。2025年7月,邓安红荣登2025年第二季度“无锡市见义勇为勇士榜”。

三、诚实守信

1.吴凤珠,女,1948年生,长泾镇花园村村民。2025年5月27日,吴凤珠在长泾农贸市场买完菜回家时,在农贸市场南门入口处的地面上发现了一部智能手机。她环顾四周,没有发现失主。因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吴凤珠将手机带回家中,寻求家人帮忙。到家后,她和儿媳正准备联系失主时,失主家人打来了电话。经过再三核实,吴凤珠将手机归还失主。失主登门致谢并送上水果表达感激之情,她婉拒酬谢并表示:“捡到东西归还失主是应该的。”吴凤珠用朴实的行动弘扬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

2.赵传民,男,1963年生,澄江街道文定菜场个体经营户。自1997年11月在文定菜场经营干杂货店铺至今,赵传民一直秉承诚信经营的原则。即使在特殊时期,周边店铺的大米纷纷涨价时,他仍保持原价出售大米,并承诺“保本微利,绝不涨价。”赵传民热心服务社区居民,常常为老年人等困难群体送货上门,以善举践行社会责任担当,是群众身边可亲、可信、可学的诚信榜样。

四、敬业奉献

1.季红英,女,1970年生,江阴市文林中心小学教师。季红英从教36年,无论是在哪个岗位,都兢兢业业,追求完美。她深耕课堂,潜心教学,是一名出色的传道授业者,任教班级的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学生在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她是一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在20多年的教育管理岗位上任劳任怨,奉献青春;她还是一名热心的社区志愿者,十余年如一日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市镇相关文体活动,志愿从事广场舞的普及推广工作,培育了一支享誉市内外的舞蹈队——祝塘芳草地舞蹈队,队伍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续写炎黄之乡的大爱篇章,先后获评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江阴市优秀青年教师、江阴市优秀校外教育辅导员等。

2.周民,男,1972年生,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抢修班长。周民在电力抢修等急难险重岗位上工作20余年,主要负责全市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的故障抢修工作。任职以来,无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打,哪里有电力故障,周民就出现在哪里,是一名与时间赛跑的配电网“特种兵”。2008年抗雪救灾,他连续奋战,奔赴故障点;2009年“莫拉克”台风袭来,他带队雨中抢修3小时;2024年“贝碧嘉”台风过境,他带领抢修团队用4天恢复234条10千伏配网故障……多年来,他带领班组在重要保电、巡检消缺、抢修复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得无锡市劳动模范、江阴市金牌工人等荣誉。

五、孝老爱亲

1.龚才宝,男,1955年生,祝塘镇河湘村村民。龚才宝的母亲徐小妹如今虽已95岁高龄,但耳聪目明、身板笔直、精神矍铄,是人人羡慕的“老寿星”。龚才宝专门将一楼朝南的卧室留给母亲,他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住在有阳光的房间,老人才能长寿。”考虑到母亲的牙口和消化问题,他尽可能将饭菜做得软烂一些。闲暇之余,他和妻子总是陪伴徐小妹左右,陪她聊家常解闷。母亲生病时,他整夜守候在床边,给她递水喂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儿媳经常对徐小妹嘘寒问暖。儿子贴心地为徐小妹准备好常用药,还给徐小妹的房间装好纱门、纱窗;儿媳在冬季为徐小妹安装好取暖设备。在龚才宝一家的悉心照料下,徐小妹晚年生活幸福,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龚才宝孝顺老人的事迹在河湘村传为佳话,村民们都说龚才宝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2.濮亚敏,女,1968年生,华士镇陆桥村村民。濮亚敏的婆婆陆小妹患高血压,心肺功能弱,公公王祖义患脑梗多年。因公婆身体欠佳,丈夫工作繁忙,无暇照料,她毅然辞职,承担起照顾公婆的重任。2022年12月,陆小妹摔倒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需卧床3个月。濮亚敏每天凌晨5时起床,给婆婆喂饭、按摩,每隔两小时帮她翻身,防止她生褥疮。2023年3月5日,王祖义摔倒导致耻骨下支骨折。濮亚敏同时照料两名卧床老人,即使累到站着都能睡着,也毫无怨言。她用行动诠释了孝道,演绎着不平凡的亲情故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