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12:教海探航
2025年10月01日

篮球与作业本之间的平衡术

□ 洛阳中心小学 李倩

课代表的“异变”

三年级时,小凡的作业总被我放在最上面批改。他的数学作业字迹工整,正确率极高。作为数学课代表,他收作业的速度比时钟还准,连本子的摆放角度都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可升入四年级后他却判若两人,出现许多“低级”错误:竖式里进位模糊、计算题抄错数字、应用题漏单位。课堂上他眼神慌乱,收作业时也马虎了事。有次我叫住他:“小凡,本子还没整理齐。”他竟头也不回地说:“老师,我要去篮球场了。”

球场边的观察

大课间时,我远远就看见小凡在球场上像小豹子般奔跑,汗水浸透了他的校服后背,他却浑然不觉,每投进一个球,他就会兴奋地和队友击掌。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总是下意识查看手腕上的电子表,这与他在课堂上看时钟的神情如出一辙。延时服务时,他谎称“作业差不多了”,实际当时还有三题空白,字迹也潦草。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一个月,数学测验结束,小凡的卷子上有大片大片的红叉。发试卷时,他把头埋得很低,手指紧紧攥着试卷边缘。

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为他成绩下滑焦急;另一方面,又想到他在球场上发光的样子。那晚,我在备课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多面体,我们不能只看到他黯淡的一面,也要学会寻找阴影里的光芒。小凡的问题不是不爱学习,而是还没学会平衡热爱与责任。”作为教师,我的任务不是扼杀他的兴趣,而是引导他在兴趣与学业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精神。

家校协同的智慧

家长会那天,小凡妈妈焦虑于孩子总说“作业少”。我拿出他的作业本展示并分析:“书写变化折射出态度问题。”我把观察到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包括他看钟的频率,作业中的错误类型,以及球场上的状态。小凡妈妈听得眉头紧锁,“这孩子从小就喜欢蹦蹦跳跳,没想到篮球让他这么分心。”我连忙接过话头:“小凡在球场上很有团队精神,奔跑的样子特别自信。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把这份热情也用到学习上。”

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时间管理建议”,上面详细列着:利用课间10分钟完成口算练习,延时服务时先完成作业再去打球,周末制定学习与运动的时间表。“我的建议是,我们不禁止他打球,而要和他一起制定规则。让他自己意识到,篮球和学习并不矛盾,反而能互相促进。”当小凡溜过教室时,我叫住他:“数学如篮球,也需要策略与练习。你能精准传球,为什么不把这种专注力应用在解题上?”

那天,我们三人一起制定“学习与篮球公约”:延时服务完成作业;回家玩球1小时;周末半天复习。小凡主动提出:“如果我连续一周做到,能不能周末多打半小时球?”我和他妈妈相视一笑,点头同意了。

男孩的自我觉醒

一开始,小凡明显有些不适应,眼睛不时往窗外瞟,需要我多次提醒他集中注意力。一周后,他练习册上出现了“25分钟内完成”的计时器图案。一个月后,手腕上的电子表消失了,他说:“我现在不用看表也知道该做什么。”小凡妈妈特意发来短信:“老师,谢谢您!这孩子现在回家先做作业,还会给我讲数学题。昨天他说,打篮球让他学会了坚持,而数学让他学会了思考,两者都很重要。”

教育者的反思

这次经历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职业思考。我们要做“看见”的教育者,从作业字迹、看表频率等细节切入,解读行为背后的心理;要做“相信”的教育者,相信孩子能自我纠正,教师只需搭建平台。

如今小凡在课堂专注,在球场发光。那个曾经在数字和篮球间迷失的男孩,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法则。而作为教师,我也在这次经历中获得成长,懂得教育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用智慧与耐心架起桥梁,让孩子在知识与热爱间平衡生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