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16:教育周刊
2025年10月01日

一滴水,一束光,他在天山脚下点燃化学梦

□ 记者 刘露

万里援疆路,一生天山情。来自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的化学老师顾涛,跨越千里,在新疆尼勒克这片热土上,以教育为火种,以责任为催化剂,点燃了一场关乎未来与梦想的“教育实验”。

时间倒回今年初春,援疆的号角吹响,“教育援疆是国之大者”的信念让顾涛踏上了西行的征程。初到新疆,干燥的气候让他连续多日鼻血不止,强烈的紫外线让双眼灼痛难忍。面对困难,他快速调整状态,以最短时间适应环境,全身心投入工作。

接手高三毕业班化学教学后,顾涛立即深入调研学情,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迅速与学生建立信任与默契。面对学生普遍畏惧的高难度考点,他创新教学方法,依据课程标准构建解题模型,通过专项训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的化学成绩稳步提升。

2025年仲夏,在伊犁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教材考试中,顾涛以扎实的专业功底获得全县第一名,伊犁州第 24名。然而对他来说,比个人荣誉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团队力量。为此,他主动与两位当地青年教师结为师徒,共同钻研教材,创新教学设计,在共同成长中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这份“化学反应”从课堂延伸到教师团队,又悄然发生在牧民的毡房。援疆以来,顾涛主动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不仅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功课,更通过一次次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送去温暖与关怀。这些点滴行动,如春风化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山脚下,顾涛用智慧和爱心书写着援疆教师的光荣与梦想。他像一滴水,融入边疆教育的江河;他如一束光,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正是千千万万个像顾涛这样的援疆教师,用爱与责任汇聚成推动边疆教育发展的磅礴力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