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人的一碗面
说起磻溪的手打面,总免不了生出几分时光里的怅然。
曾几何时,青石板路绕着潺潺溪流,溪边立着间简陋的竹屋,风穿过竹缝时,会裹着“吱呀、吱呀”的木声飘远。那是手艺人捶面的声响,沾着面粉的身影上下起落,面团被反复捶打,每一下都透着力道,直到麦粉揉出筋骨,变成根根劲道的面条。
那时的面,嚼着是阳光与溪水的清润,是手作的温度,一口下去满是满足。可不知从何时起,溪水边的竹屋不见了,桥头店的滋味也淡了些,像是记忆里的甜被悄悄稀释,没了当初的念想。
直到偶然遇见体育馆附近的“马永磻溪手打面”,才重新找回了对一碗好面的期待。作为朝九晚五的打工人,这家店成了我工作日里的“能量补给站”。下班时拐个弯就能抵达,不用排长队,却总能吃到暖心暖胃的一餐。单位里的同事也和我心有灵犀,提起午餐选择,常会说“去吃那家手打面吧”,久而久之,它成了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经典选项”。
我最爱的当属他家的拌面。刚出锅的面条冒着热气,根根分明又带着十足的韧劲,用筷子轻轻一挑,能感受到面条在齿间弹牙的质感,不是生硬的脆,而是带着麦香的软韧,嚼起来格外有劲儿。
翻拌着盘底的酱汁,酱香不浓不淡,刚好裹住每一根面条,不糊嘴、不寡淡。我最爱加一份猪头肉,再来上香喷喷的炒蛋和榨菜,肉香、蛋香、菜香与面香交织,每一口都格外扎实。
若是偏爱酸口,桌上的蒜头醋便是点睛之笔。舀一勺倒进佐面赠送的紫菜汤,酸意带着蒜香缓缓散开,瞬间唤醒味蕾,原本醇厚的滋味里多了几分清爽,吃再多也不觉得腻。有时候赶时间,狼吞虎咽地吃完一碗,额头微微冒出汗,疲惫仿佛也被这碗热面驱散了大半。
原来对打工人来说,好吃的食物从来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就是这样一碗有嚼劲、够入味的手打面,藏着最朴实的烟火气,也藏着能慰藉日常的小确幸。比起刻意追寻记忆里的味道,不如珍惜眼前这碗刚好合心意的面,毕竟胃暖了,心也就跟着暖了。
□ 柒陆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