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以“蜡”为笔,小手巧施魔法

本报记者 朱 雯 通讯员 金 薇

蓝白相间的蝴蝶、覆盖着白雪的高山……走进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的美术教室,一幅幅精美的蜡染图案令人眼前一亮,这些作品全部出自于蜡染社团的一群“小巧手”。

每周四下午,蜡染社团总是格外安静。瞧,同学们正手持蜡刀,在米白色的棉布上描画着。“这是蜡染最关键的一步,千万不能出错。”五(9)班朱熹微示范给新来的成员们看。如今,她用蜡刀作起画来特别丝滑。刚入学的时候,朱熹微和这群小萌新们一样,被美术教室里古朴的蜡染作品吸引住了,当了解到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她更加向往了。三年级时,蜡染社团招新,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有绘画基础的她先试着用铅笔在白布上绘制底稿,刚开始还得心应手,可没多久就遇到了“拦路虎”,“画蜡是最难的,用蜡刀蘸取蜡液在布上勾勒线条时,手特别容易抖,稍不留神就歪了。”五(10)班张苡歆也有同样的“烦恼”,“老师说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自己慢慢练熟。”

他们不仅在社团课上认真勾画,放学回家也不放过每分每秒。就这样,一遍遍练习之后,他们不仅画起蜡染图案来越来越熟练,还自创了一套“核心”技术,“控制好蜡温,让它多融化一会儿,蜡刀少蘸取一点蜡液,这样勾勒出来线条更漂亮……”六(6)班张宁枫发现,自从加入蜡染社团之后,自己变得更加专注了,他一边将画蜡后的布料浸入蓝靛染缸,一边感叹:“光染色就要反复浸泡好几天,后期还要煮沸脱蜡、漂洗晒干,每一步都不容易,都需要倾注时间和耐心。”

如今,张苡歆和小伙伴们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蜡染作品了,前不久,他们的作品还在兄弟学校展出,大家的夸赞让张苡歆越来越有信心,“我要好好学习蜡染,将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门古老而精湛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