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晚熟的稻子
◆刘 峰
犹记那一年晚秋,当黄澄澄的广袤田野丰收了,而我家的那一片稻田却绿油油的,没有一点成熟的迹象,仿佛在漠视季节的更迭。
风儿,贴着湖面吹来,漾起一波一波的绿浪,发出沙沙的絮语。天苍苍,野茫茫,这可愁坏了母亲,她像个稻草人一样,在稻田一呆就是好半天。
“唉,怪在选错了种子。”母亲终于想起来了,春天托亲戚购买的稻种,其实是晚熟的品种。由于父亲上一年走了,母亲经验不足,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但很快,母亲的心态调整了过来,不再自怨自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一切。
湖风浩荡,一俟夜里,田野冷寂,清苍疏旷。令人忧心忡忡的是,湖区不少鸟兽闻香而来,纷纷钻进稻田避寒、觅食。为避免庄稼遭殃,母亲除了在田里插一些稻草人,还带着家里的那一条忠实的土狗阿黄夜巡,往往一夜下来,身上结满了白霜。
事情,终于在霜降时节出现了转机。
仿佛一夜之间,稻谷开始成熟,褪去青郁郁的色泽,穗儿次弟转为浅黄、橙黄、金黄,到了最后,微微泛着紫。穗儿,一串串粒大、饱满、馨香,将稻秆压弯了,将母乳一般的稻香送向四方。在乡亲们的眼里,这样的情景简直百年难遇,令人叹为观止。
“可以开镰了。”随着母亲一声吩咐,一家人齐齐走下稻田,挥舞着亮锃锃的镰刀,开始了收割。由于地处湖乡,风贴水而来,长驱直入,一阵接一阵,将割下后平铺在稻茬上的稻子吹得凌乱起来,令我手足无措。
母亲见状,将自己收割的稻子指给我瞧,只见她割下的稻子铺陈在田,就像静静的彩练一般,齐整又好看,又似熟睡的婴儿。
见我疑惑不解,母亲引导我调整方位,将沉甸甸的稻穗一头面对风的方向。我试了试,嘿!风儿霎时温存了起来,收割的稻子变得沉稳,劳动效率因此提高了不少。原来,万事皆有学问,稼穑也不例外!
收割后,母亲将稻子束成捆,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运回了村庄。
令一家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打谷场脱粒期间,收购商闻讯而来。对这个晚熟品种,他们十分感兴趣,用双掌将泛着金子般色泽的谷儿一搓,用嘴轻轻吹去谷皮,他们惊讶地发现,无论在外观、口感、营养,这种稻米更胜一筹。
结果,母亲以高出平常稻谷数倍的价格,将其中一部分售给了收购商,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这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手捧着一沓来之不易的崭新钞票,一家人抱作一团,又叫又笑,高兴得直掉眼泪。
该品尝新米啦!
母亲将稻谷脱粒后,盛在竹箩,去村前小溪淘洗,湿漉漉地拎回家,在锅里添了清水,将米倾入锅里,燃柴而煮。炊烟袅袅里,新米煮成的饭香渐渐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
当饭煮熟后,母亲掀开锅盖,只见一锅柴火饭,颗颗晶莹如雪,粒粒圆润如玉,吃在嘴里,是那么的鲜香,让人从此难忘!
“其实,晚熟也是熟。只要坚持不懈,毫不言弃,总有收获的那一天,学业、事业也是如此!”多年以后,当太多的记忆随风而逝,母亲当年的这一句教导却犹言在耳。曾经的清苦,如今回忆起来是那么的甜。
如今回乡,当打那一片稻田路过,风仍在吹,我仿佛看见那一片绿盈盈的稻子,恍恍惚惚,眼前浮现出当年的母亲、稻草人、阿黄与我——那晚熟的稻子,才是岁月深处最迷人的风景!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