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胎妈妈秦春霞:
免费学前教育第一批“幸福体验官”

图为秦春霞在陪女儿练字。 记者 贺丽华 帅莹 摄
本报记者 贺丽华 帅莹
编者按:这五年,是家国叙事中波澜壮阔的五年,也是每个家庭与个体生活中具体而微的五年。宏大的发展成就,最终会沉淀于百姓的日常,体现在一餐一饭、一次出行、一份消费、一项投资的细微处。我们相信,那些看似琐碎的“账单”,正是观察时代变迁最真实、最生动的切口。今起,本报推出“账单里的五年”系列报道,从“生活账单”看品质提升,从“家庭账单”看结构优化,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感知城市发展的温度,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下午4点半,秦春霞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匆匆赶到新区普善幼儿园,接上刚从大班放学的女儿,之后又赶到云阳小学,接五年级的儿子一起回家。这是城市里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的日常剪影。事情繁多,账单更是沉重。然而,今年秋季开学时的一张缴费单,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轻松。
“你看,这是女儿中班时的缴费记录,一学期4300多元。今年上大班,只交了1000元多一点,主要是伙食费。”秦春霞翻出手机里的转账记录,语气里透着欣慰,“我当时真的高兴坏了,儿子自从上小学后就免了学费,如今女儿也是,开学后的学费焦虑总算没了。”
而这笔账的“减法”,源于2025年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落地。随着“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多项教育惠民措施在今年集中发力,其中就包括了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秦春霞的女儿,正好成了第一批“幸福体验官”。
“以前总觉得政策是大方向,离我们有点远。这次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秦春霞坦言,她和丈夫都是上班族,近几年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家庭收入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孩子爸爸,今年刚换了新工作,正处于适应期,家里的开支更是要精打细算。”
这笔省下的学费,像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而这3000多元,秦春霞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另一个地方——为女儿报了一个写字班。她认为,还得在教育投资上做“加法”,这是她的经验总结。
“儿子那会儿是一年级才开始练字的,当时就觉得有点晚了,孩子写得吃力,我们看着也着急。”秦春霞回忆道。有了前车之鉴,她深感在学龄前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和兴趣很有必要。“以前是觉得额外报班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会犹豫。现在正好,把省下的学费‘专款专用’,投资在孩子的能力培养上,感觉这钱花得特别值,特别踏实。而且我相信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好,我们对未来也多了一份信心,现在讨论家里的其他开支时,心态都平和了许多。”
从“咬牙交费”到“从容规划”,秦春霞家庭账单上的这一笔变化,看似微小,却是一个普通家庭获得感最直接的体现。这份源自国家政策的温暖,是对压在育龄父母肩上担子的一次切实减轻,也让家庭和孩子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