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缘仙人吹笙壶
◆张向荣
1
今年8月,安徽省博物馆协会通过安徽日报客户端,在全省开展“百大镇馆之宝”网络投票活动,得知我县青白釉瓷器——仙人吹笙壶列入候选名单,我有几分激动,也有几分担心。我的激动是,我所关注的仙人吹笙壶能列入其中,倘能进入全省百名镇馆之宝名单,绝对会使这件国宝文物又一次身价倍增。然而,我也有几分担心,担心网络投票没跟上,影响后面专家的评选。在整个评选活动中,虽然网络投票只是一个方面,过专家评选这一关是关键,但得票率的多少会不会影响专家的评定,我作为局外人,自然不知道个中因由。
仙人吹笙壶在网络投票中的编号为:113号。县文旅体局和县博物馆对这次网络投票很重视,做了广泛的发动工作。我作为一个离开文化系统二十多年的老同志,却因割舍不了对仙人吹笙壶的那份特殊感情,每天都对这网络投票很关注。不仅按时投上自己的两票,还注意得票的情况,常常将仙人吹笙壶的得票数与其他候选文物藏品的得票数相比较。为了方便一般人投票和保证投票数稳步上升,我还私下里与张晓培同志作过两次沟通,叫她作些努力。其中一次,我还为方便网友投票设计了具体步骤发给晓培参考。说实话,倘是其他藏品参加评选,我可能不会去关注。可这是仙人吹笙壶啊,从内心里,我是希望仙人吹笙壶能顺利入选。仙人吹笙壶入选,那不仅仅是仙人吹笙壶的荣耀,是宿松博物馆的荣耀,而且我的心里也会闪现出一道道柔和而暖色的亮光。
2025年9月22日,这绝对是仙人吹笙壶又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全省“百大镇馆之宝”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仙人吹笙壶名列其中。看到那份入选名单,我的担心烟消云散,接下来的是欣喜和激动。仙人吹笙壶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国宝级瓷器可算是实至名归。
2
我是1990年8月从县委宣传部调到县文化局任副局长的。刚到文化局,我对文化工作一点也不懂。此时,文化局领导班子一正两副。我作为副局长,分工负责联系剧团、电影公司、文物管理所和局业务股。不懂就得学。学行政管理知识、学政策法规,当然也得学些业务知识,力争不说外行话。1993年,县文化局与县广播局合署办公,我仍任副局长,分管文化方面的业务,联系相关股室。
记得是1994年初春的一个雨后下午,县文物管理所张振华所长和书记陈洁到局里汇报,说是城东有户人家在自家责任田里挖鱼塘,挖到一座古墓,出土了不少文物,他们已去看过,文物约三十多件。局里当天下午研究,第二天上午,我和张所长、陈书记一道去将文物收回,作为副局长,又分管文物工作,我立刻应允。当然,要给予人家一定的奖励,议定的奖励金额为600元。
张振华所长是城东出生和长大的,对那里的居民都很熟悉。我们知道城东那户人家有一人还在县直一个单位上班,去他家时没费多少口舌,他们便将出土的文物都拿出来给我看。那古墓出土的文物共三十多件,以碗碟居多,放在一个篾篮里。其中,一个造型独特的似酒壶又不是酒壶样的壶放在最上面。当时,看到它,我们都只觉得这器物造型太独特,对其价值都不了解。张振华和陈洁虽是学文物的,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瓷器,叫不出它的名,也不敢肯定其等级怎样。那户居民猜测,这壶是唐三彩,被他二人立即否定了,因为它的釉色明显不对,唐三彩烧制的工艺也不同。
紧接着,那户居民还拿出了与文物一起出土的一块石板,石板上还刻着字。经过辨认,我们看出这块石板是当时的墓志。根据墓志记载,我们才肯定所出土文物的墓葬属于宋墓。如果没有那块墓志,我们不会那么快就确定墓葬的年代。
经过一番交谈,我们也向那户居民及时宣传了《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方没说二话,很爽快地同意将这些文物如数上交。我们也根据规定和自身条件,现场发给该户居民600元钱的奖励。
将这些文物收归文物所保管后,张振华所长根据《列仙传》中王子乔吹笙凤鸣的传说,及时为这造型独特的壶命名为“仙人吹笙壶”。自此,仙人吹笙壶的名字慢慢传开。
3
仙人吹笙壶名字的响亮传开,还是它出土几个月以后的事。
那是1994年初夏的一天上午,我在局里上班,接到张振华从安庆博物馆打来的电话,说是他送到安庆鉴定的仙人吹笙壶,被国家文物专家组鉴定为特一级文物,也就是一级国宝。出于安全考虑,市公安部门不允许他单独携文物乘班车回来,要求局里派专车、约上县公安部门有关同志一道去安庆接文物。
张振华送文物去安庆鉴定级别的事,他头天告诉过我。那时,局里和所里办公经费都紧张,局里尽管有一辆破吉普,不是万不得已都不会用。所以,张振华是那天清早乘班车去安庆的,所携带的几件需要鉴定的文物被他装在一个纸箱里,这中间就有仙人吹笙壶。
既然公安部门有要求,要派专车去接文物,放下电话,我立即向局主要负责人汇报,又迅速同公安局内保科董警官联系。很快,我们就急匆匆地往安庆赶。
这一次文物鉴定是在安庆市博物馆进行的。当我们一行赶到时,鉴定工作已经结束。听张振华介绍,上午鉴定时,当他将仙人吹笙壶从纸箱里拿出时,在场的专家都不由发出惊叹。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仙人吹笙壶这独特的造型,从工艺、釉色、选型,一致认定这是国宝级的一级文物。从这一天开始,他们也记住了仙人吹笙壶的名字。
当我们将文物搬上车,准备返回时,安庆博物馆的负责同志知道我们那时还没有展出条件,提出给我们一万元钱,将仙人吹笙壶留在安庆博物馆展出,被我们拒绝了。我们担心留下后,有可能失去它。虽然现在没有场地展出,拿回来也只是锁在文物库房里,但将来我们说不定也会有条件展出。那时,我们有这件国宝,我们的展出也就有吸人眼球或者说让人眼睛一亮的地方。
仙人吹笙壶如今已经成为宿松文物藏品中的骄傲。回想起与仙人吹笙壶的结缘,我总会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它仿佛是一个跨越千年的精灵,经常在与我对话,向我述说着那久远的故事……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