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玉乳泉
2025年11月22日

街头牌局

■ 韦浩浩

小城的岁月,向来是不慌不忙的。日头爬得慢,落下也迟,唯有午后的光阴,被街头几处浓荫殷勤地挽留着,成了老人们消磨辰光的好去处。

树影婆娑处,常见三五人围坐,中间一方小桌,或倚着石凳,或干脆以地为席,手中扑克翻飞,无他,皆是“掼蛋”尔。

这玩法据说是从淮安流传开来,先是风靡了江苏,继而南北西东,处处可见其踪迹。掼蛋之妙,在于其融合了多种人们熟悉的纸牌游戏方式:“三带二”“姊妹对”“钢板”“炸弹”“同花顺”……一把牌在手,全凭你调兵遣将。

牌局上的多是附近退休的老者,白发苍苍而精神矍铄;亦有散工零活的人们,趁等活计的间隙,来此寻片刻松弛。

牌桌小,能上场的不过四人,余者便只好作壁上观。有趣的是,这“掼蛋”极讲究搭档之间的默契,是故桌上人总爱寻那固定的“搭子”,若非合意之人,宁可不战,也不肯胡乱凑对。这般挑剔,竟使这市井游戏平添了几分郑重其事的意味。

本地高校有位教授,某日途经,见此游戏情景,不免哂笑:“一桌牌竟有十几个人看,有何趣味?真是闲工夫多!”我闻此评,未便附和,亦未便反驳,只暗忖:教授终日与书本理论为伴,何曾懂得这街头牌局外的世相人情?那围观者中,实有大文章在。

观牌者中,有真能沉得住气的。他们或负手而立,或斜倚树干,目光虽随着牌势流动,却始终缄口不言。待得一局终了,胜负已分,方才缓步上前,三言两语点出关键所在——某张牌出得急了,某个配合略欠思量,言毕即止,呵呵一笑,负手观战。这般人物,大抵是阅尽千帆的老牌客,知进退,懂分寸,明白局中滋味须得局中人自家品尝。

另有一类观者,则按捺不住指点江山的冲动。牌刚入手,对局者尚在排兵布阵,他已急不可耐,口若悬河地道出种种组合方案。若见持牌人犹疑不定,他甚至径直伸手,抽牌插牌,代为操作。那持牌人倒也好脾气,竟如提线木偶般任其摆布,只睁眼看着,也不知是无奈还是乐意。这等热心肠,有时真能“旁观者清”,救危局于既倒,然大多时候,徒然扰了局中人的思绪,坏了打牌的兴致。

我看得久了,渐觉这牌局内外,竟如一面澄澈的镜,照见人生百态。有人老谋深算,算牌记张,即便自己牌面不佳,亦是滴水不漏,或虚张声势,或暗度陈仓,牌路之中暗合兵法之道。有人胸无城府,拿到好牌便喜形于色,得意忘形之下,往往昏招迭出;反之则怏怏不乐,破罐子破摔“照死了打”,却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如此这般,无怪乎围观者吵得面红耳赤。

有人输一局耿耿于怀,有人胜一场云淡风轻。但说到底,牌局有牌局的规矩,人生有人生的法则。他人手中的牌,终归是他人之牌,任你如何焦急,如何自以为高明,亦不可越俎代庖。每个人皆需亲自摸牌、理牌、出牌,经历那抉择时的忐忑、失误后的懊悔、险胜时的欢欣。此间酸甜苦辣,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

暮色渐合时,牌局方散。老人们收起小凳,拍拍衣上的灰尘,三三两两归家去。明日午后,他们仍会心照不宣地聚于街头,继续那方寸之间的博弈。而围观者中,依然会有静默的智者与喧嚷的“高手”,继续演绎着旁观者的故事。

想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皆在命运的安排下摸取属于自己的牌张,有人得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有人握满把零碎,竟能整合成胜势。其间关键,不在牌之好坏,而在打牌的人是否用心,是否能在每一次颓势时力挽狂澜,是否能在输赢之外领略过程的趣味。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