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 五版:桐乡商界
2016年06月29日

研发“智能化”太阳能仪表,在玻纤延伸产业寻找新商机……不少桐乡企业以强化技术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开启桐乡企业发展新蓝海

阅读量:1896    本文字数:4530

本报记者  孙怡  沈怡华/文  实习生  徐家捷/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得到了充分的诠释和证明。近年来,桐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以加强主体培育,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眼下,很多桐乡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强化技术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终端,把太阳能控制仪表设计成家庭、企业供热系统的“中枢神经”;浙江科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则专注于创新研发,在玻纤延伸产业寻找到了新商机。

可以说,正是通过科技创新,开启了桐乡企业发展的新蓝海。

 

无限新能源:

当太阳能仪表遇上“智能化”

 

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控制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轻点鼠标,可以远程操控千里之外企业的太阳能供热系统运行。在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化终端控制系统上,这样的高科技场景变成了现实。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光热控制产品研发的企业,“无限新能源”把太阳能控制仪表的概念带入了千家万户。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重新定义了太阳能仪表行业,通过智能化终端,把太阳能控制仪表设计成家庭、企业供热系统的“中枢神经”。

 

当太阳能仪表遇上“智能化”

 

2000年,全面进入太阳能控制仪表行业。

2008年,建设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产业园,产能大幅提升。

2011年,成为国内光热控制行业首家销售额破亿企业。

2012年,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

……

在“无限新能源”的成长阶段中,它用“领跑”两字一次次刷新了行业的新高度。

2000年,公司董事长徐国红将仪表的功能进行改进,研制了具有自动上水功能的“全自动测控仪”,并开始着手投入小批量生产。

2001年,在一次太阳能品牌产品展览会上,徐国红敏锐地意识到,太阳能控制仪表潜在的市场需求非常可观。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企业的主营业务从原来的普通家用电器控制器全面转向太阳能控制仪表的开发生产上来。

随后,“无限新能源”推出太阳能控制仪表。不出所料,产品赢得了市场和业界的普遍好评,订单纷至沓来。到2006年,短短5年时间里,产量就已突破50万台。“太阳能控制仪表行业的潜力仍未被完全开发。”徐国红认为,中国太阳能应用行业未来市场容量可以达到3000亿元至5000亿元。

这几年,太阳能热水器逐渐由单一的太阳能供能发展到多能源协同控制,而在这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便是分布式太阳能协同能源节能监管平台。

“通过平台,什么都可以用数字来说话,从而使太阳能的利用达到计量化、远程化、智能化控制。”企业总工程师方昭敏向记者介绍分布式太阳能协同能源节能监管平台的相关作用。譬如,桐乡与上海,两个完全不同的地理位置,光照条件也因此不同,平台要做的就是光照数据的采集,通过对数据分析,判断在何时启动其他辅助能源进行供热。

该平台不仅能控制太阳能热水器,还可以成为整个家庭系统能源“中枢神经”。方昭敏说,未来,通过平台的大数据我们可以实现不需要手动操控的“智能化”,平台可以自动监测和计算出户主回家的时间点,提前自动调节家用电器,或开空调或开暖气。

 

智能家居,让生活“模块化”

 

2012年,“无限新能源”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巨合电气有限公司,它是一家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节能工程控制系统软硬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巨合电气”的出现,是“无限新能源”在智能化道路上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在徐国红看来,智能家居是一种模块化的“集成体”。他说,当下,家具模块化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被广泛使用于拼木地板、拼装办公桌。未来这是一种趋势,将家装与电器结合,从最原始的装修就开始“谋篇布局”。

去年,公司刚面市的智能家居“双暖王”,目前已进入客户培育期。徐国红告诉记者,“双暖王”在“双”字上做足了文章。最直接的就是沐浴和更衣区同时供热,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单独沐浴区出风,也可以选择单独更衣区出风,或是选择双暖模式两区同时出风,并实现多种暖风智能模式控制。同时,在供热过程中,实现1分钟快速温暖,室温上升到体感舒服时,PTC加热器自动恒温。

去年,在上海国际绿色建筑建材博览会上,“双暖王”的出现,瞬间成为全场的亮点,其机体超薄、设计静音、强劲制暖,并实现了智慧无线遥控功能,安装便捷,高效安全,获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该产品于今年2月份正式进入“巨合”京东旗舰店销售,可以说,“双暖王”是“巨合电气”智能化的一个结晶,更是企业科技创新结出的硕果。

目前,“巨合电气”以推广无线控制的智能家居,包括集成电器、空气净化、暖风机、LED灯等在内的整体家居系统为发展的主要方向,运用无线控制,将硬技术转化成产业化,实现标准化生产。

 

人才强企,撑起企业发展新高度

 

一个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集创新型、复合型为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可以令企业迅速变大变强。在“无限新能源”,就是如此。

拥有硕士学历的方昭敏作为“无限新能源”的总工程师,有着30年的“控制行业”丰富经验。在“无限新能源”的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里,像方昭敏这样的“智慧细胞”有20多个,他们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智囊团”。

“智囊团”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活力,从而为企业聚“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2010年,“无限新能源”与台湾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浙台新能源智能控制芯片研发中心”,致力于太阳能控制系统核心专用芯片的研究与开发。2011年,又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合作成立“新能源控制技术产学研创新中心”,致力于太阳能工程控制系统技术的创新开发。2012年与浙江传媒学院、英国考文垂大学三方合作成立“无限新能源产学研创新基金”,致力于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

据有关数据统计,“无限新能源”拥有原创技术、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63项。每一项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无限新能源”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无限新能源研发人员在会上开展科研讨论。

无限新能源研发中心。

无限新能源的集热工程控制系统。

 

科力新材料:

在玻纤延伸产业寻找新商机

 

在桐乡,有很多人在玩烘焙,其中自然会接触到各种烘焙材料,如烤箱纸、烤箱垫。那么,经过高温炙烤的材料纸能否保持安全性,应该是很多烘焙爱好者所关心的。

在桐乡崇福镇,就有这样一家从事研发、生产厨房烘焙系列和工业耐高温系列的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科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创建于2008年7月,是专业研发、生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科技型企业。一直以来,企业重视产品的深度研发,近几年,更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7项,其中2项为德国和澳大利亚专利,并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正是通过注重自主研发,科技创新,让企业在玻纤延伸产业寻找到了新的商机。

公司所在地并不起眼,位于崇福经济开发区一隅。在生产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进行产品的生产、包装。乍看这些成筒成卷产品,更像我们平

时生活中会用到的各种不同规格的“纸”。

“我们主要从事玻纤的深加工,做的是玻纤的终端产品,有着较高安全性能的环保材料。”企业负责人陈云峰拿起几个产品告诉记者“这是用于烧烤,放在烤架上的,这个产品则是用于烤箱垫在烤盘里的。”

 

亏损企业实现“逆袭”

 

2008年前,陈云峰一直从事着与玻纤材料生产完全不搭界的工作。他从事酒类批发工作,小有成就,但生活波澜不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几位在巨石集团工作的朋友聊天,从聊天过程中发现,玻纤延伸产业有着巨大的商机。“桐乡作为全球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何不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玻纤新材料领域开疆辟土。”2008年,陈云峰和几个朋友合股共同成立公司,一共投入了200多万元。

但创业之路并不好走。“当时以玻纤为原材料从事深加工的企业放眼全国都屈指可数,产品生产没有可参照性和借鉴性,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陈云峰笑说,创业前两年基本就是花钱“买”经验阶段,公司基本没有进账,反而亏了50万元。因为产品质量不达标,客户无法接受,市场一时难以打开。

因为发展前景渺茫,几个当时一起合股的朋友陆续退股。陈云峰也犹豫着,是不是还要坚持下去。“我坚信环保材料肯定是未来的朝阳产业,试一试调整产业结构和思路,也许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最后,陈云峰一个人还是坚持了下来,事实也证明,他当时的坚持是正确的。

从2011年开始,公司扭亏为盈,当年实现销售额300万元。2013年翻一番,实现销售额近700万元,到2014年已实现年销售额2000万元。去年在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企业还是实现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今年预计能达到4000多万元。

从当年注册资金100万元,到现在增资注册资金1000万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企业扭亏为盈,实现“逆袭”?

为公司打开局面的第一单生意,是2011年杭州一家外贸公司销售额为20万元的烤面包袋和烤箱垫。“因为是出口产品,对于环保等指标有着很高要求,我们就从产品设计出发,反复论证,生产上更是做到了精益求精。”产品依靠稳定的质量,终于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在这之后,订单接踵而来。

 

好产品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如今,企业主营产品分为两大类,厨房烘焙系列和工业耐高温系列,已通过ISO9001认证。其中厨房烘焙用品已通过SGS和FDA食品检测认证,有加热面包袋、特氟龙脱水垫、煤气罩垫、烤物网、锅网、烧烤垫、烧烤烤盘等,产品质量远远优于国内同行业中的其它厂家,并全部远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这些以玻纤为原料的终端产品,企业还生产用于与玻纤生产相关的产品,如特氟龙绕丝筒。

不管是用于厨房还是用于建筑上的遮光布,每一个产品都运用节能与环保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用以替代传统材料,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陈云峰说,企业生产的新材料产品相比其他产品,出货周期相对较长。比如,接到一个订单到出货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因为产品的研发环节不是一蹴而就的。

好产品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而好产品的背后,当然离不开一支技术过硬的科技研发团队。从2012年开始,企业组建起研发团队,到目前已投入研发经费近400万元。

研发之路注定充满艰辛,一个产品性能指标的提高,其背后往往需要付出几年的努力。也是在2012年,企业开始涉足建筑模材的研发,从拉伸强度到柔软度、透光性,技术人员一次次做试验。

“因为没有经验,我们只能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吸收借鉴国外产品的经验。”陈云峰说,当时国外同类产品的拉伸度已达到7000牛,但我们国内产品却只有3000牛。经过3年时间的闭关打造,终于使产品达到国际标准。

去年,企业针对提升建筑顶棚材料的透光性进行研发,仅在设备上,就投入达上百万元。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目前产品的透光性从传统的30%提升到了90%。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用于特定场所的高透光性产品目前已达到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企业还十分重视科技合作,定期与国内外专家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交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并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开发机构,配置了相应的生产设备和实验设备,能充分满足产品生产试验要求。

当今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市场也瞬息万变,这都考验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粘合度。截至目前,企业已申请专利30多项,对传统产品不断进行功能性改进。

“这款具有自动除味功能的烤箱用纸就深受客户欢迎。”陈云峰拿起一款产品向记者介绍,烤箱用久了会有味道,影响烘焙食物的口感,用了这款自动除味的产品,就能有效吸除异味。除此之外,企业还在烘焙用纸的不粘性、耐高温、易清洗上动足了脑筋,以满足顾客各方面的消费要求。

厨房新材料。(网络配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