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7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文化周刊
2016年07月11日

我与“三年困难时期”

潘国贤

1959年9月,我考入宁海中学,该校刚易名为“象山第一中学”。

那是我国“大跃进”的年代,全民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当时的口号是“放开肚子吃饱饭,轰轰烈烈搞生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学校离不开时代的热流,“勤工俭学”“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方针,不折不扣地执行着。

上学刚进校门,就听说上学期初三年级有两个学生,在支援生产队“双抢”劳动时,遭受雷击而亡,大家吃了一惊。没多日,同班的钱同学悄悄说,报纸上登出国防部长彭德怀被撤职了。后来全国开展“鼓干劲,反右倾”运动才知道原因:彭德怀反对吃食堂,反对“三面红旗”。

我们初一(2)班,有一块土地分配在南门外的南教场,种的是番薯、洋芋、大头菜、苞芦、黄豆之类。大家经常去锄地、播种、削草、施肥。有一次,全班同学到城南屠岙胡溪坑边搞野餐活动,将劳动果实番薯、大头菜烧熟,每人分一份,狼吞虎咽吃完。柴同学伸手到锅里拿大头菜吃,别的同学向他白眼,说他自私,他家是居民户口,有粮票发,还这样贪吃。好多同学没有吃饱,拖着疲软的双腿不欢而散。这是我们班初中三年仅有的一次吃“享受”。

1961年初,公共食堂解散。东方大队(老县城东片5个村)将社员口粮充作余粮上交,断粮42天之久。我家是投资户(向生产队购买口粮,比居民口粮标准低),更是雪上加霜。记得钱同学(居民户)托我买几块乌糯馍糍尝尝,我无法答应他的要求,家中已到了连这个也办不到的地步。

是年暑假,班主任龚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到城北谢豹桥生产队参加“双抢”劳动。大家先到食堂交了粮票,付了钞票,拿到饭票,集体住在一起。我们跟当地农民一起,整天泡在水田割早稻或插晚秧,烈日晒得皮肤红痛,蚂蝗叮住双脚吸血。有的同学手指被镰刀划破,鲜血流滴,用火柴盒皮一贴了事,“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割稻。食堂三餐供应的是薄粥和粗杂粮,小菜是各人自带的咸菜。上午不到10点钟,下午不到3点钟,肚子饿得咕咕响,只感时间过得太慢。有一次,陈同学把时钟拨快1小时,大家非常高兴,不过要严格保密。龚老师见到学生的困境,叫我们干活不要太累,晚上早一点睡,并与生产队协商缩短劳动时间。针对女生特点,允许她们请假回家休息。有的男同学还不懂生理知识,对“偏爱”女生有意见。

艰难处境下,我们坚持了半个月,终于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

1961年10月,学校恢复原名浙江省宁海中学,我们可称宁中学生了。

学校畜牧场养了牛,我轮到第一次放牛,是牵着一头黄牛,沿着宁象公路到和尚塘水库边吃草。能轮到放牛,成了美差。在那时,骑牛也是一种享受!

我们第一次去筑黄坛水库是乘货车立到那里,大家都挺高兴。大部分同学还没坐过汽车,我也同样。在工地上,个个干得满头大汗,挑土的、运石的、打夯的,谁也不示弱。就在同一日,爆破飞石击中葛同学腹部,造成脾脏破裂。为了抢救垂危的同学,急需输血,学校发起献血倡议,全校师生踊跃献血,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校园内有个篮球场,也是个露天电影场。学校每学期能放上一二场电影,当时看电影是一种高档享受。一部电影放映后,好长一段时间同学们还在议论其中的情节。《董存瑞》、《上甘岭》、《青春之歌》等,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我们班的语文课是龚老师兼教的,要求我们学会摘录课堂笔记,对提高学习质量有作用。龚老师又是集邮家,在校内办了一次个人邮展。受他的影响,我开始对集邮产生兴趣。后来我们又在集邮界活动中相逢,今天他仍是我的良师。

俄语教师何老师,上首节课时,用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上一排俄文,指着说:“我是何老师。”别有风格的方式,让大家感到惊奇又亲切。他平易近人,同学们喜欢同他开玩笑。那时学生成绩是仿照苏联老大哥的5分制,我的俄语基本得满分。1961年,何老师要我帮个忙,将他从画报、报纸、书本中剪下来的苏联图片资料一大叠,用图钉钉在办公室板壁上。这是他自发举办的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小型展览,结果事与愿违。过了几天,大字报铺天盖地,批得何老师抬不起头来,不久被赶到长街“文教农场”看牛。何老师把耕牛训练得会听他左转弯、右转弯、立停等,也是苦中作乐。

毛老师是有名的化学教师,他上课大家喜欢听。他高度近视,戴着眼镜参加“双抢”劳动时,体力耗尽,倒在泥污中,竟无人理睬。因为毛老师头上戴着“右派分子”帽子,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俞老师年过花甲,还在教中国历史课。他精通国史,上课时不带课本和备课笔记。有时讲到兴头,不顾下课钟声敲响还继续讲。同学们非常爱听俞先生(学生喜欢这样尊称他)的经典故事。

学校的图画课和音乐课取消了,图画教师柴老师竟教起动物课来,记得有一次讲到毛虫蜕变成虫蛹,蛹化蝴蝶时,特别提醒大家捉蝴蝶后,千万不要用手擦眼睛,蝴蝶粉对眼球伤害很大,好比是沙子磨玻璃一样。

柴老师是有名的画家,一生执着于美术创作、教学。1991年,他的个人画展由子女筹办,我也作过资助。

当我读到初三时,严重饥荒来了,大量学生辍学。我们这届原有6个班,缩减到3个班。体育教师胡老师任班主任,在毕业前夕,给本班学生作“珍惜时间,珍爱青春”的讲话,勉励大家刻苦学习,做一个有用之人。学校没有举行毕业典礼,胡老师的真诚期望可作毕业赠言。

继续升学还是劳动就业?面对生存压力,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放弃了考高中升学的机会,开始步入社会。

三年中,曾经是豪情满怀的年代,共产主义马上来临,忽而又一落千丈,回复到吃不饱、穿不暖的从前。欲速则不达的教训,我永远难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