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 五版:今日最新闻
2016年07月13日

今年以来,屠甸镇启动废品收购站点整治、马路市场整治等几大专项行动,破解治理难题

“大整治”整出屠甸环境新面貌

阅读量:5490    本文字数:5318

本报记者  孙怡  张卓君  

 

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这是每个人对美好家园的期盼,也是“大整治”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

众所周知,“大整治”对于优化发展环境、美化城乡面貌、改善整体形象、克服陈规陋习、提高全民素质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把环境比作人,只有全身上下都干净整洁了,诗画水乡典范的气质才能呼之欲出。环境的“大整治”不仅关乎城市形象,也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那么,如何做到“双赢”?今年,屠甸镇用废品收购站点整治、马路市场整治等几大专项整治行动,交出了一份全面治理镇区环境的答卷……

 

2014年2月,由市四套班子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推进团奔赴各镇(街道)、开发区、振东新区,在现场查看各主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业驱动四化”具体落实和招商选资三大重点工作的现场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卢跃东第一次提出了“大整治”、“大转型”、“大招商”,并将之确定为桐乡集中精力要抓的“三件大事”。

大整治,是对旧有乱象的一次全面规范,大转型势必带来利益大调整,大招商则是对区域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的一次检阅。“这三件大事中,大整治是基础,大转型是路径,大招商是关键。”卢跃东不止一次强调了“三件大事”对于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围绕“大整治”、“大转型”、“大招商”发展的第三个年头。一场“‘大整治’、‘大转型’、‘大招商’”的特殊战役,已在桐乡这座城市打响。

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年中特别报道——“走读‘三件大事’”,报道全市各镇(街道)在推进“大整治”、“大转型”、“大招商”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生动实践,本期推出屠甸大整治篇。

 

将废品收购站点整治一抓到底

截至目前,已依法取缔72家,规范整治6家,取得阶段性成效

整治违法废品收购点现场。

7月,天气已然炎热起来。2个月前,在屠甸镇海星村王家木桥一处600平方米的大屋子里,宋学昌还在里面无证经营着废旧物品收购生意。如今,他的“生意”已消失在了一场规范废品收购站专项整治行动中。原先散落的一些垃圾堆已不见踪影,嵌着塑料的土地已被重新整理……

屠甸镇的废品收购行业存在已久,大量的废品不仅乱占道、乱堆放,而且散发的臭气难闻,这些都是多年来饱受诟病的老问题。

 

重拳出击,根除“顽疾”变化大

 

“以前这里废塑料遍地都是,老远就可以闻到一股塑料臭味,整体环境脏乱差。现在没了这么多垃圾,路过这里都觉得神清气爽。”附近村民告诉记者。

这是此次屠甸镇规范废品收购点专项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初以来,屠甸镇对手续不全的废品收购点依法进行取缔,并规范现有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废品收购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屠甸镇已经依法取缔违法废品收购站点72家,规范整治持证废品收购站点6家,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几个月来,屠甸镇综治办副主任徐雪强几乎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每天都辗转在各个村之间。在一张“屠甸镇废品收购点整治进度表”上,记者看到,这上面清晰记载着“主要收购物品”“有无证件”“进度”等一系列的类别。

徐雪强说,根据前期的摸底情况,废品收购点主要集中在海星村和红星村,分别为29家和27家。因此,作为全镇废品收购点最多的两个村,这两个村成了此次整治行动的重点攻坚对象。

从去年起,在海星村张介汇一家60平方米的出租房内,经营者陈超无证经营起了废品收购生意,主要以收购毛纱、旧衣服为主。

但由于一次性缴纳了之后5年的房租,陈超在受到行动组发放的整改通知书时,态度消极,而房东杭云洪也不愿意将已收取的房租归还,双方一直僵持着。

从4月中旬到4月底,海星村治保主任赵卫国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往杭云洪的出租房跑。“因为杭云洪家在镇区,好多次去都是扑了个空。”赵卫国说,经过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杭云洪终于点了头,愿意归还陈超多余的房租,而陈超也表示愿意放弃废品回收。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4月29日,全镇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联动,组成了专项治理小组,依法对逾期仍未治理的废品收购点全部进行了取缔。

    

将“废品收购站点整治工作”一抓到底

 

此次废品收购整点整治工作,是一次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行动。

“这关乎每一个屠甸百姓的幸福指数。”作为此次废品收购点整治行动组的组长,屠甸镇党委副书记洪怡龙坦言,废品收购站专项整治行动不仅要狠,更要彻底,杜绝一切“死灰复燃”的可能。

洪怡龙说,目前整治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已进入长效机制阶段,确保整治工作落地生根。

目前,全镇加强巡查力度,将巡查、考核日常化,采用分片区巡查,强化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违法废品收购点整治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鼓励村民参与到废品收购站点的监督管理中来,并设立村民巡查团、出台举报奖励办法等方式,让村民相互制约,营造全面参与废品收购点管理的浓厚氛围。

另外,除了依靠群众监督,屠甸镇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下阶段,屠甸镇计划建立再生能源回收站,并进行规范管理。

 

“霸”道多年的马路市场不见了

多部门联合执法“疏堵结合”破屠兴路整治难题

图为屠兴路马路市场整治前后对比。

一条由北往南贯穿镇区的屠兴路,是屠甸镇的通行要道之一,也是让当地居民颇为发愁的“堵路”。更为发愁的是,在这条不宽的屠兴路上,有一个自发形成、由来已久的马路市场,对周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的影响很大。

一边要整出镇容镇貌“新气象”,一边还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何做好屠兴路的整治工作,考验的是小镇管理者的智慧和魄力。经过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努力,这条情况最典型、形成时间最久的马路市场将真正实现退市让道、还路于民。

 

道路变化大

 

这几天,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屠甸中队副中队长杭亚峰的电话响个不停,不少人都打来电话打听夜市步行街摊位摸号的情况。

屠甸计划在山门街附近的某广场内设立一条夜市步行街,这是一个封闭管理的商业区域,并不会对道路通行和居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而这条步行街吸收的正是那些原先在屠兴路及其他道路上进行夜间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

正如屠甸镇党委政府自今年1月起启动的屠兴路马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一样,整治的目标是路通了,人也要“通”。

屠兴路整治的“阻力”主要来自两个群体,一个是自产自销的菜农,另一个则是夜间的流动摊贩。前者,屠甸将原本的小商品市场改造成便民菜场,吸纳了50多名自产自销的菜农进场设摊。后者,也正逐步由室外向室内转移,由原先的自由散漫向实时接受有效监管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年初开始集中整治以来,屠兴路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少了往日摊贩们的高声吆喝声,少了满地乱扔的果皮纸屑,此前存在许久的马路市场已彻底不见。路,终于也畅通了。

 

曾经脏乱差

 

屠兴路上一家服装店的店员小刘告诉记者,屠兴路是条老路,长期以来,虽然路上依旧热热闹闹,但由于马路市场的存在,卫生、交通环境不太好,周边居民也是怨言不断。

屠甸镇集贸市场就位于屠兴南路上,和大多数菜场边的马路市场形成的成因一样,有不少周边农户会把自家产的蔬菜拿到这里卖。久而久之,从集贸市场门口延伸出去的马路市场不断扩张,“占领”了屠兴南路的两侧。

每天凌晨两三点,为了争一个好位置,一些菜农早早赶来设摊,这一摆经常从早上一直到傍晚居民下班时。最多时,在路上设摊的多达150多名菜农,原本不宽的屠兴路被压缩到了连一辆小轿车都通不过。叫卖声、吆喝声……持续不断的噪音也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了影响。

时间长了,屠兴路也成了不少小摊小贩眼中的“风水宝地”。在自产自销的菜农中,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经营水果、百货、夜宵、小吃等的摊主。这一马路市场也从屠兴南路往北一路延伸。

针对屠兴路马路市场这一问题,周边居民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相关部门也曾进行过数次整治,但效果并不明显。

 

整治正见效

 

今年以来,屠甸镇镇政府决定出重拳、动真格,对屠兴路进行整治,全面规范占道经营,彻底取缔马路市场。

一方面要退市让道、还路于民,一方面还要保障居民的权益,疏堵结合是这次整治工作中采取的模式。

杭亚锋说,马路市场存在已久,整治难度并不小。以前,他们曾通过规定设摊时间和面积来规范小摊小贩的经营行为,但在早晚高峰时间段,效果并不理想。而这次疏堵结合的模式,则是把组成马路市场的经营者进行了划分和引导,对自产自销的菜农、部分流动摊贩进行了合理安置。

当然光靠一支队伍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为了防止马路市场的反弹,屠甸镇政府不仅组织了公安、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整治行动,还提供了人员和物资的坚实保障。

通过多部门的联合行动,坚决防止了马路市场“死灰复燃”。但是,整治的成效还要靠长效管理进行维护。值得一提的是,从每天凌晨5点开始到晚上7点,综合执法队员还将进行不间断巡逻管理,把城市管理与服务民生有效结合,真正实现路畅人和镇美。

 

这份生态答卷让老百姓很满意

“五水共治”、“四位一体”等工作在屠甸频频开花结果

曾经的垃圾堆积场变成了开满鲜花的草坪。

本报记者  张卓君/摄

一个小镇的面貌体现在哪儿?体现在条条从镇到村、村到村的路上,也体现在条条蜿蜒曲折的河道中。

这条路上的垃圾桶变了样,那条河道里的漂着生态浮萍……这半年来,屠甸以“五水共治”“四位一体”等为突破口,倒逼绿色转型发展,积极回应百姓期待,逐渐治出了城乡环境新面貌,努力交出了一份让百姓满意的生态答卷。

 

“微力量”,大作为

 

今年6月,接连下的几场大雨牵动着大伙儿的心。大雨过后,已临近下班时间,屠甸镇治水办工作人员翟桦桢的手机里还不时响起消息提示声。万星村村干部朱潘杰在“屠甸河长群”里连续发了几张照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照片中,某区域里是一大片颜色泛黄的积水,几个工作人员卷着裤管,正进行着积水清理工作。在大家纷纷点赞的同时,不少放心不下的“河长”再次出门,准备前往所负责的河道附近进行巡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平台服务于镇街的重点工作?屠甸将手机微信时效快的优势与河道督查工作有机融合。这给“河长”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压力,更是工作效率,提高了河道长效保洁的监督力度。

从今年3月“屠甸河长群”建立后,该镇“河长”们的手机提示声响得格外频繁。在群里,白天时不时有人上传一张张河道的问题照片,再由相关“群友”迅速领走解决。甚至有在大雨的夜里,还有坚守在村里的“河长”们交流着各村的河道情况。

这个河长群里,不仅有治水工作阶段性成果展示、工作动态,更有对河水污染的自我曝光。群内人员包括屠甸镇的主要领导、河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主要负责人等,确保第一时间收集问题线索,第一时间作出答复响应,第一时间公布整治方案、治理进度及结果,让问题无处遁形。

这样的“微”力量形成了一股巨大推力,推动着屠甸治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治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恢复水生态。屠甸是桐乡范围地势最低洼的区域,每逢梅汛期,确保防得住、排得出是全镇最关心的大事。之前,屠甸把防洪水、排涝水作为“五水共治”中的重点工作来抓,全镇防洪改造提升工程的基本完工,也改变了屠甸在每年梅汛期强降雨时排涝难的困局。

随着“五水共治”的深入,如何重建水生态?今年,屠甸重点对河道生态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今,在该镇的不少河道内,飘起了绿色的生态浮萍,河道两侧的坡道上种上了花草树木,野生的小鱼小虾也多了起来,不时能看见在河边的垂钓者。今后,这一番五水共治的生态画卷还将在屠甸全镇徐徐铺开。

 

小细节,大变化

 

沿着老盐湖公路一路往东走,会被这样一幅场景所吸引:蜿蜒的小道、点缀着各色鲜花的草坪、缓缓流淌的小河……但你能想到在之前,这里曾是倾倒大量垃圾的堆积场吗?

老盐湖公路也就是现在的石泾路,原是屠甸的主要通道之一,随着湖盐线通车、征地拆迁等原因,这条路上的车辆、行人逐渐少了。不知从何时起,在孟娘桥浜附近的一块荒地成了垃圾的堆积场。

“我们试着拦过网、立过警示牌,但一直没有什么效果。”负责开展“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的联星村党总支委员张朱明告诉记者,之前村里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收效甚微。为了防止垃圾越积越多,村里只能派保洁员定期进行搬运、清理,花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

今年,屠甸“大整治”根据不同整治对象和内容分成了六大专项整治。这片建筑垃圾的堆积场当成“四位一体”专项整治中的硬骨头来啃。短短2个月时间内,填土、铺草、植绿……这里实现了大变样,面貌焕然一新。“荒地变成了小花园,现在这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垃圾了。”张朱明高兴地说。

走在屠甸镇的路上,不仅能感受到荒地变花园的“魔法”,垃圾桶、垃圾中转房也正悄然从净化向美化、绿化发生着转变。

近段时间来,海星村力推“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以桶换桶”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推行措施。“每天,保洁员会把满的垃圾桶直接送往中转房更换空的垃圾桶,也就是以满桶换空桶。”屠甸镇爱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既保证垃圾不落地,也杜绝了“二次污染”的情形。

而在恒丰村,分布在路边的垃圾桶周边还种上了绿色植物,显得既美观又大方。硬件设施改造提升后,软件设施也得跟上。

城乡环境卫生的长久保持需要“三分建、七分管”。为此,屠甸已将“四位一体”工作纳入常态管理,建立一系列考核机制,对设施配备、垃圾清理、奖惩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实行“每月一次明查、每季度一次暗访、每年一次考评”的督导考核机制,形成了城乡环卫的长效机制。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屠甸镇政府提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