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09月29日

34项民生实事总投入16亿元

淮安“民生元素”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阅读数:2165  

本报记者 于行行

2008年以来,淮安区每年元旦都举行慈善募捐活动,筹集善款用于助医、助学、助困、助老、助残、助孤等六项慈善救助活动,及时把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爱送到特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当中。2016年慈善募捐现场共收到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1968.66万元。

图为区委书记徐子佳为江苏中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建江颁发“首善爱心大使”证书。蒋建江现场捐助了110万元。

9月26日,从外地务工返乡的钦工镇贾庄村村民周鹏一进家门,拧开自来水龙头,接水、烧水,他要亲眼看看经过“更新换代”的农村自来水管网,烧出的水还有没有水垢。20多分钟后,他高兴地掏出手机,向远在苏州打工的妻子报喜:“区里统一换的新管网我刚刚才试过,一点水垢没有……”

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是我区保障城乡饮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区今年投入16亿元实施惠民攻坚工程、兴办十大类民生实事的重点板块之一,受益群众覆盖全区25个乡镇。目前由村到户的三级管网升级改造及入户安装近万公里已完成7078公里,安装入户水表24万户已完成16.1万只,累计投入10亿元的区域供水工程,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城乡居民将吃上“同质同网同价”的安全饮用水。

一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相继竣工,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大批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改善……我区惠民工程涉及的34个子项目,除个别项目外大都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这一项项深得民心的工程,就像一串串“幸福密码”,开启了群众的幸福之门。

看病“腰杆硬”,养老“乐无忧”

城南村一组村民陈洪生,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三口都靠着他的工资度日。前两年,他被查出患肺癌,生活突然变得紧巴巴的。他只好向民政办提出社会救助申请。民政办在了解他家情况后,为其办理了每月460元的低保。

“要不是党委政府关心,好不容易奔得的小康,一场大病就能全泡汤。”建淮乡陈华村村民孙强告诉记者,今年初其老伴因脑溢血住院,前后累计花了将近13万元,得益于区里的新农合、大病保险,自己最后只承担了3万元。

这两个实例,是我区将民生“蛋糕”飨民惠民的鲜活写照,也是我区民生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区新出台了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对有临时性困难的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双下岗职工等进行临时性救助,完善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信息结算平台和“一站式”救助机制。截至上半年,我区共救助1926人次,救助金额48万元,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791人次,救助金额559万元。

我区所有乡镇都成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窗口,悬挂社会救助牌子,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便捷了困难群众救助需求。今年元旦,我区共筹集善款1968余万元,继续实施了以助医为重点的六项慈善救助工程。仅上半年,我区共救助大病患者1493人,救助金额268.8万元。

“不仅如此,我们在社会养老方面也在不断创新、投入,养老服务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我区新建4家“关爱驿站”和10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面启动,投入100万元实施的养老服务工程正式运行,老人们只要通过电话预约,就可享受到养老机构提供的护理、助医、助洁等居家服务。

今年7月1日起,我区投入900万元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乡低保分别由每人每月490元、370元提高到520元、400元,并投入1968万元用于增发城乡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受益总人数达16.4万人。

鼓起“钱袋子”,靓了“村样子”

在我区实施的惠民工程中,还有一个关键词——“惠农”。仇桥镇村民杨庆民就是成千上万户受益农民中的一员。“今年小麦卖了一万五千多元,良种、土地等各种补贴收入了一千多元。七月份我买了台电冰箱,因为有补贴才花了一千八……”采访中,杨庆民给记者算起了政府惠农政策给自己带来的实惠。他还告诉记者,他准备再买辆面包车,农闲可以做点小生意。

惠民工程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靓了“村样子”。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投入3600万元,修建村级路灯、村民广场,并对全区24个农村乡镇、30个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专项治理,启动农村区域供水工程。

在让群众生活富裕舒适的同时,我区还富起村民的“脑袋”。“我们村的大院广场每天都有很多人活动,我现在每个月花30元跟村里的老师学跳舞,晚上和同伴到大院里跳上2小时。这两天天气好,晚上广场上跳舞的人也多了,馆里看书的人也多了。”茭陵乡东高村村民杨秀琴指着18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自豪地说。

除了杨秀琴口中“常规”的“大院”,今年我区围绕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完成了30家图书分馆前期摸底调研、方案设计工作,年底前将实现图书一卡通,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村级6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正在按建设进度和和实施方案有序推进。

此外,我区还创新文化惠民机制,探索建设了文化惠民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四送”乡村季度行活动,建立文化超市,量身订做群众要求文化产品。仅上半年,我区累计开展服务进社区活动9场次,为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为乡镇图书馆和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万册,送电影1632场、演出72场、展览6场。

告别“棚户区”,住进“幸福楼”

从不到60平方米的瓦房,搬进80多平方米的楼房已经一个多月,我区居民王秀兰依然觉得跟“做梦”一样。“以前一家四口挤在一块,一到夏天都往商场钻,蹭空调,不想回家。现如今不但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新房,生活还特别方便,出门就有菜场、广场……”

王秀兰从“忧居”到“乐居”的生活转变,得益于我区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同样圆了“安居梦”的还有家住新安小区的刘子怡。“路灯亮了,下水道通了,污水横流的现象也没有了。”刘子怡对旧小区的变化频频“点赞”,“真没想到住了这么多年的老楼房,现在能变得这样整洁靓丽。”

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区委书记徐子佳在督查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时也多次指出:“安置房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把城市建设好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这掷地有声的承诺,向全区人民真诚地传达了民生为本、民生为先的理念。

今年以来,我区投入1400万元对全区2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投入10.3亿元用于棚户区危房拆迁安置,累计新建配套安置住房3600套。截至目前,21个安置小区已开工,其中,御庭园一期东区、都市花园二期等小区已竣工交付,共有2263户居民喜迁新居,安置到位。

安居工程,改变了曾经“望楼兴叹”的困难群众生活状态。区委、区政府又开始将目光同步聚集到改善群众的周边生活条件上。

今年,我区计划新建改造市政道路工程21项,上半年已开工5项,其中永怀东路改造工程、纬七路东延改造工程已完成,新增和改造绿化覆盖总面积约28.5万平方米;经五路、新城西长街、都市花园二期、太清观街、报社宿舍区、新安花苑等道路和部分老旧小区的路灯新建、改造提升工程已顺利完成,累计完成架设路灯353杆;实施6项街背巷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