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11月15日

中共淮盐特委最后一任书记赵心权

阅读数:8313  

钟志荣

赵心权,1899年8月8日出生于淮安区钦工镇大赵庄,曾用名赵秉衡,在涟水工作时化名刘广业、毕三,任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后改用赵心权。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淮安特支组织委员,中共淮安县委常委、组织委员,中共涟水县委书记,中共扬州特委书记,中共淮盐特委书记,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盐城专署副专员兼地委统战部部长。1968年5月14日在盐城病逝。

北乡掀巨澜

赵心权,出生于淮安北乡大赵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封建统治制度下广大农民遭受压迫和剥削的悲惨场景,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记。赵心权在谷圩高等小学读书期间,进步知识分子尹国衡老师的启蒙教育,使他对“祖国”、“民族”、“民众”、“革命”等词汇有了朦胧的认识。高等小学毕业后,他考进清江淮扬镇守公署暨陆军第三师军官训练团,毕业后未被录用返回家乡,不久任乡村私塾小学教师。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利用教师的身份在小学生中传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

1924年7月,共产党员杨继昌以国民党淮安县党部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家乡,在北乡知识青年中宣传三民主义,赵心权受其影响成为进步知识青年。11月,杨继昌在淮安北乡横沟寺乙种农业学校秘密成立国民党淮安县党部。年底,陈治平从广州黄埔军校回淮安,以国民党左派的面目,介绍赵心权等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国民党左派组织,开展反对军阀、反对土豪劣绅的宣传。1925年2月,在陈治平的介绍下,赵心权等24名知识青年投奔黄埔军校,因被军阀陈炯明部逮捕,逃出后回淮安。1926年6月,陈治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派往苏北徐淮一带开展活动。陈治平回淮安组织赵心权等进步知识青年成立“读书会”,阅读《新青年》、《三民主义》等小冊子。1927年5月,陈治平以国民党江苏省淮六属特派员身份,回淮发展国民党员,赵心权等加入国民党,参与抗租、抗债、抗捐斗争。淮安的抗捐运动被地主和土豪劣绅告到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杨继昌、陈治平被撤职查办回到南京,赵心权因参与斗争被迫离开淮安去南京婊弟唐发成处躲避。

1927年8月,赵心权经陈治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中旬,中共江苏省委派遣陈治平回淮安,发动组织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并建立党的组织。陈治平从上海回淮安途径南京,带着赵心权、厉石卿回淮安横沟寺,成立中共淮安特别支部,赵心权任组织委员。

淮安特支成立后,赵心权等人,通过成立“孙文主义研究会”、“青年会”等团体,宣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提高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觉悟;通过建立农民协会、妇女协会,组织广大农民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斗争,激发农民的斗争热情;通过举办农民训练班,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并以他们为动力发动群众、扩大党的影响。赵心权等人为了让广大农民了解并接受党的主张,编写《工农革命歌》,在淮安北乡和淮涟阜边区一带传唱。还利用亲戚、朋友关系深入到农民家中,开展说服动员工作,鼓励农民加入共产党,团结起来与反动势力斗争。到12月下旬,党员发展近300人,建立29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农协组织遍及几十个村庄,会员万余人,成立农民运动总的指挥机关——淮安县农民运动委员会。组织领导章桥农民举行集会,开展抗债斗争,由抗债引起抗租,打地主、打差役,再由抗租引发反对征收二角亩捐、善后捐等,将抗债斗争影响到全县及周边地区。与此同时,赵心权等人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组织武装暴动的指示,以争取农民,打击土匪,保护地主、富农利益为策略,通过“御匪联庄会”的形式,建立自己的武装。“御匪联庄会”内设武装大队部,特支将其定名为“淮安县人民联防自卫大队”,赵心权任大队长。在赵心权的领导下,联防自卫大队扩充到1000余人,其中建立独立中队300余人。在分队以上武装骨干中充实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加强武装人员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通过打击土匪的活动,树立自卫大队在联庄会的威信,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这支武装后来成为横沟寺农民武装起义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淮安特支在淮安北乡的活动,引起中共江苏省委的高度重视,决定以淮安北乡为中心,组织淮阴地区农民武装暴动。1927年12月下旬,根据中共江苏省委的指示,中共淮安县委在横沟寺成立。赵心权任常委、组织部长,与其他县委领导成员一起,按照省委的指示积极开展暴动的准备工作。12月23日,县委在钦工镇北圩门外召开万人抗捐大会,赵心权在会上揭露了国民党屠杀工农群众的罪行,号召广大民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斗争。

1928年2月9日,由于国民党淮安县政府决定镇压北乡农民武装,县委决定提前起义。县委成立“起义指挥部”,赵心权任副总指挥。拟定了淮安县苏维埃政府人选,赵心权任副主席。2月10日傍晚,参加起义的农民武装1000余人,背着土枪、步枪、大刀,扛着铁叉、铁锹向横沟寺集结。会场上公开竖起中国共产党党旗。农民起义武装在陈治平、赵心权的指挥下,分为两个大队、4个中队,向横沟寺周边地区村庄反动势力开展猛烈的斗争。两天时间,农民武装起义队伍,枪杀了两名劣绅、一名土棍,逮捕了一名地主,烧毁了淮安北乡横沟寺、贾庄、董庄、紫马周、大赵庄、宋集等80多个村庄地主的地契、租约、地揽,收缴枪100余支。淮安南乡及其他地区,在北乡农民武装暴动的影响下,也掀起暴动的风潮。

2月12日拂晓,国民党淮安县政府组织反动武装向北乡扑来。中午时,赵心权等针对敌人的进攻路线,分三路阻击敌人,由于敌强我弱,赵心权等三路武装在黄昏时撤退到淮涟阜交界处。晚,在龚营开明绅士李硕典的帮助下转移到涟水境内。

低潮担重任

赵心权等人转移到涟水县境内,住在大禹庄、桃园、丰口河等地。与涟水县委接上关系后,赵心权先后住在涟东丰河沈祝堂与五港薛步蟾家。不久,汤汝贤、陈治平先后去上海,向中共江苏省委汇报淮安县委的工作和横沟寺暴动的情况,中共江苏省委撤销中共淮安县委,淮安城区党组织划归淮阴县委领导,淮安北乡党组织划归涟水县委领导。赵心权留在涟水,配合县委开展党的活动。1928年9月陈治平回涟水,调赵心权到灌云开展党的工作。12月,赵心权被调到淮盐特委机关工作。1929年1月,赵心权被淮盐特委任命为涟水西区区委书记,后任涟水东区区委书记,夏秋之间任涟水县委组织部长。在涟水期间,县委根据特委指示,在农村提出“拖租”、“拖债”的口号,麻痹敌人,赢得群众,全县党支部发展到二三十个。1929年冬至1930年春,县委组织“穷人会”开展借粮斗争,由于声势较大,遭到国民党涟水县警备队的镇压。

1930年7月中旬,淮盐特委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组织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指示,在涟水金圩召开淮盐六县负责人会议,成立淮盐土地革命行动委员会,对武装暴动工作作了具体部署。金圩会议后,中共涟水县委在鲁渡嵇小兴庄召开会议,成立行动委员会。行委下设军事委员会,赵心权任军事委员会书记。会议决定:县行委书记吴长来负责盐河以西,赵心权负责盐河以东。会后,赵心权在淮安宋集、钦工一带搞了20多支枪。7月30日晚,赵心权在姜洼薛以清家召开大程集区区委会议。会议决定区委书记陈秀生为联络员,区委委员郭宝真去下营组织和领导暴动。盐河以东地区的暴动工作,在赵心权的指挥下紧张有序的进行着,8月1日凌晨,暴动如期举行。暴动开始后,国民党地方当局组织县警备队和地主武装,对暴动群众进行残酷镇压。县行委书记吴长来及部分县区委领导在暴动中牺牲。部分县区领导成员调到外地工作,赵心权等少数县区领导仍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

“八一”暴动失败后,淮盐特委根据上级指示,取消行动委员会,恢复县委,指定赵心权为涟水县委书记。9月,赵心权在金圩召开县委会议,准备再次组织武装暴动。10月,赵心权、万金培、陈书同组织涟水东区群众40余人,偷袭驻大程集警备队,因准备不足失败。

1931年10月,赵心权与王伯谦、万金培到上海参加省委召开的会议。会后,中共江苏省委任命赵心权为扬州特委书记(实际特委就赵心权1人),做党的开辟与恢复工作。去扬州前,省委巡视员陈伯扬(原淮安县委书记)介绍扬州中学(省办)、扬州私立中学、高邮一个姓钱的几条联系点。到扬州后,赵心权住在都天庙堂兄赵秉成家(黄包车工人),靠他从淮安老家带来的粮食维持生活。不久,赵心权与扬州中学、扬州私中党的组织接上关系,又与高邮、仪征、扬州、西山、市黄包车夫等取得了联系,并在扬州中学建立一个党支部。赵心权在扬州工作一段时间,与省委失去联系,心中非常苦闷。1933年夏的一天,有个学生向赵心权报告:特务到处在抓人,组织被破获。赵心权一听苗头不对,判断可能是陈伯扬出了问题,立即戴着坏草帽,拉着黄包车出去打听消息。刚出门,赵心权在一条巷子里迎面碰见陈伯扬、王伯谦、薛农山三人,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随即将草帽拉下,硬着头皮走了过去,好在没有被他们发现。赵心权大步离开以后,担心高邮的联系点遭到破坏,第二天早晨就奔向高邮。赵心权到了高邮,知道姓钱的同志被捕后,在高邮小饭馆反复思考了一夜,决定回涟水老根据地再作打算。

1933年夏,赵心权回到涟水,找到了陈书同、陈亚昌、夏如爱等人,将陈伯扬等自首的消息告诉他们,并说自己准备回扬州。陈书同等人劝说赵心权:“与省委联系不上,到什么地方也没用,就自己干吧”。他们商讨后认为:虽然党组织损失严重,斗争形势严峻,但是还有不少党组织存在,不少党员仍然在秘密的坚持斗争,只有恢复淮盐特委,才能凝聚人心,继续开展工作。在同志们的推举下,赵心权为临时特委书记。特委下辖淮阴、涟水、泗阳、海灌沭4县,撤销淮安县委建制。不久,淮盐特委与中共江苏省委取得联系,并获得省委的正式批准。

1934年底,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组织军、政、警联合特殊指挥部,对淮盐地区中共组织进行大规模的“清剿”,致使县以下党组织无完整的支部,只有个别党员在地下秘密活动。1935年2月,赵心权在淮阴北乡梁锅镇召开特委会议,部署恢复党组织工作。根据会议分工,赵心权第二天晚去淮阴西北五里庄找吴希才(淮阴县暴动时的大队长)。不料,吴希才早已秘密自首,当晚勾结国民党淮阴县党部特务,将赵心权抓捕到淮阴县特务室的一间黑牢里,严刑拷打了20多天,转送到国民党淮阴县公安局看守所,一个多月后押至国民党淮阴县政府监狱。6个月后,又押至镇江保安处。1936年4月送国民党苏州反省院。期间,赵心权在敌人的刑讯逼供下,没有出卖同志,没有出卖组织,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沦陷呼救亡

1936年西安事变后,赵心权作为“政治犯”被释放,近两年的监狱生活,没有使他丧失对党的信仰,没有磨灭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回淮后,他很快投入到联络失散党员,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中去。

赵心权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在党的群众基础较好的淮安北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组织一批爱国人士、青年积极分子成立“民众动员委员会”。由于国民党淮安县党部阻挠“民众动员委员会”成立,他在古驿乡率先成立“古驿乡抗日同盟会”。

1938年2月19日,在宋振鼎、吴觉、谢冰岩、夏如爱等人的积极努力下,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在淮阴县成立,赵心权被选为理事。3月,赵心权等人在淮安城小鱼市口东街成立“淮安抗日同盟会”,赵心权被选为理事长。抗日同盟会通过在城里支持学生、社会青年自发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农村开展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群众工作;在民间武装(小刀会)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争取民众武装共同抗日。到年底,淮安抗日同盟会成员已发展到300余人,在淮城、城郊、钦工、宋集、席桥、谢荡、周崔、包陆、大桥、茭陵、车桥等地区分别成立同盟支会和同盟小组。“县抗盟”先后派颜景詹、陈灼山、赵秉杰、吴乐群、赵秉应、刘可学、邓少美、王福全、黄达青、李直、马公甫等人去涟水金城庵苏北抗日同盟总会举办的抗日干部训练班受训,为淮安储备了抗日骨干。10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代主席韩德勤,对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发展的规模和影响感到极为不安,于是以不符合《江苏省民众组织条例》为由,宣布抗日同盟会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11月,赵心权、吴乐群、吉乐山、胡效川等人利用茭陵镇逢集时间,在茭陵街召开3000余民众抗日大会。赵心权在大会上号召大家组织起来,抗日自卫保家乡。这次大会,把淮安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古驿乡抗日同盟会成立后,赵心权通过民众“投股”的方式,收集和购置枪支,开展自卫打击土匪的活动。1938年春,共产党员陈扬来淮安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结识赵心权后,在此基础上以“打土匪保家乡”旗号,组成“抗日自卫队”,队长由乡同盟会负责人颜景运担任。1938年秋,赵心权为了扩大自卫队的力量,通过原国民党淮安县党部书记长李寿考,在钦工街李家茶馆召开十二区各乡抗盟负责人和北乡许多开明人士、各界名流议事会议。赵心权的激情演讲,不仅获得了与会者的同情和支持,而且获得了不少枪支弹药。1939年初,中共淮属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高兴泰到淮安北乡开展建立民众抗日武装工作,在赵心权的陪同下考察了淮安北乡,并对发展民众武装工作作出指示。赵心权根据高兴泰的指示,在古驿乡和邻近地区,以抗日同盟会成员为基础,成立“淮安民众抗日自卫队”,赵心权任队长。6月,赵心权根据苏皖三地委的指示,率淮安民众抗日自卫队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赵心权任八团参谋。1940年3月,八路军苏皖纵队南进支队(1939年12月由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改称)第三梯队,派赵心权去皖东北地区联络八路军主力东进。8月,随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和杨纯率领的原二、三地委主要干部东进淮海、盐阜地区。

烽火建新政

1940年10月,八路军主力开辟盐阜地区后,盐阜地委和八路军盐阜办事处在阜宁东沟成立,杨纯任书记兼主任。上旬,杨纯派人将赵心权、周晓春带到东沟谈话,宣布地委决定:赵心权任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周晓春任县政府秘书。赵心权回淮后与县工委郝渠、许邦仪、周兴等研究政府组成机构和人员。中旬,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顺河小新庄成立。

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是在日伪顽匪夹击的形势下,诞生的新型人民政权。赵心权不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政权建设和巩固上。

县政府成立初期,只在十二区(钦工)、三区(顺河)建立区署,乡以下沿用国民党政权组织和人员,采取正乡长由县抗日民主政府委任,保、甲长由区署委任的方法。由于斗争环境恶劣,人员思想复杂,部分人员工作作风粗暴、懈怠,严重影响政府正常工作的开展。为使乡以下政权组织和人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转换,赵心权动员在北乡有影响和威望的进步人士做说服工作;通过小学代培的方式提高乡政府组成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县政府举办乡长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农民积极分子,改善基层政权人员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大多数人员后来成为基层政权的骨干,保证了基层政权工作的运转。1942年初,根据华中局扩大会议的要求和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开展对乡级旧政权进行改造工作。县政府按照大乡划小乡、取消保甲制、群众选举的方式,建立“三三制”乡级民主政权。年底,根据地5个区大部分乡完成旧政权改造工作,乡级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淮安抗日根据地开辟初期,地域狭小,不利于开展游击战争,县委、县政府时时处于日伪顽匪的威胁之中,开辟与扩大根据地是县委(工委)、县政府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兼任县大队长的赵心权,首先将抗日淮阜大队的步兵和淮安民众抗日自卫队共七八十人合编为淮安县大队特务连,担负保卫县委、县政府机关的任务。随后,赵心权利用他的影响力,动员爱国人士、进步绅士献枪或出钱购买枪支,发动青年加入淮安县大队。到1941年5月,县大队总人数扩充到200多人,设置3个连建制。年底,总人数增加到550人,下设5个连建制。1942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三位一体”武装体制的要求,淮安县大队上升为地方主力,直属盐阜军分区领导。成立淮安县民兵总队部,赵心权兼总队长,负责领导全县民兵工作。在区设民兵大队部、乡设民兵中队部,10月根据地民兵发展到近2000人。地方武装的发展,加快了开辟根据地的步伐,到1945年5月,淮安抗日根据地扩大到14个区。1943年5月以后,赵心权虽然不再兼任地方武装领导职务,但仍参与组织指挥攻克敌重要据点的战斗。先后参与组织指挥的战斗有:解放钦工,拔除仇桥伪军据点,三打季桥,五打李家圩、朱圩,攻克板闸,解放石塘、赵徐,拔除甘姜、小六堡、高巷、严码据点,解放淮城。

抗日根据地开辟后,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赵心权在县委的领导下,广泛团结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共同抗日,先后有颜景运、颜逸尘、孙毓俊、陈月襄、陈灼山、汪育才、李硕典等爱国民主人士为根据地的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41年初,赵心权为了改变敌我斗争的不利态势,经与县委研究,决定争取刘仰文、刘秀文兄弟土匪武装为我工作。兄弟二人在我争取下,愿意接受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为我提供情报、枪支弹药、人员掩护等,1943年底正式改编为县抗日自卫军总队武装。

1942年初,日伪顽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县委的领导下,通过减租减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颁布垦荒实施细则,鼓励农民垦荒;开展纺纱织布运动;创办裕大油坊等一系列生产自救工作,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保证了抗战工作顺利开展。1946年春,赵心权为了解决北乡的水患,动员丁澄、马厂、钦工、宋集、顺河、茭陵、苏嘴、大桥、复兴8个区近3万民工,开挖一条全长30多公里的排水渠道。后经县参议会秘书颜逸尘提议,县参议会讨论通过,县委批准,以赵心权原名赵秉衡的“衡”字命名为“衡河”。“衡河”后来成为淮安北乡主要的排水渠道,为淮安北乡人民的生产生活作出重要贡献。

赵心权十分重视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1942年7月,淮安县中学在苏嘴成立,他兼任校长;1944年6月,盐阜区文教处要求淮安县政府办一所实验学校,他专门召开会议,组织筹办人员、落实校址、研究校长和教师人选,9月实验学校诞生。根据地教育事业从无到有,1942年秋发展到28所,到1945年7月,全县中学一所,小学200余所、300多个班级、400余教师、1.5万左右学生。

1942年7月,赵心权经盐阜区党委书记刘彬提议,县委组织部长曾鸣、县委宣传部长许邦仪介绍,盐阜区党委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赵心权离开党组织7年以后又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这是党组织对他的最大肯定,也是他向党组织交的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1946年7月赵心权离开淮安,先后任太山盐公司总经理、五地委社会部副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江淮总公司总经理、丰民总公司总经理、盐城专署建设处处长、盐城专署副专员兼地委统战部部长。1968年5月14日,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赵心权走完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息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