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1月14日

“精品打造”,树立作为“新风貌”

——我区“精神育警”政法特色品牌创建系列报道之五

阅读数:1552  

本报记者  杨文龙   于行行    通讯员  宗喜林  赵国清

“社会治安变好了,化解矛盾的方式多了,邻里之间的纠纷少了,社区变得更加和谐了,我们是出门舒心,在家放心……”这是全区百姓共享我区“精神育警”政法特色品牌创建建设成果,由衷发出的共同心声。

去年以来,区政法系统坚持以周恩来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引领,立足政法各部门工作特点,大力实施政法特色“精品打造”工程,升级打造了“司法引航系列工程”、“蓝天校园工程”、“打造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检察院”、“审一当十工作法”、“网上调解室”、“四五六工程”等项目品牌,切实形成了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政法特色品牌。

强化“硬措施”,优化“软环境”

“现在,我们经常能在街头巷尾看到巡特警的身影,就像流动岗哨一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实惠,也拉起了我们的安全线,更提升了我们的安全感。”谈及区政法系统的“精品打造”工程,市民王强翔欣喜地告诉记者,如今,小区里鲜有盗抢案件发生,治安状况越来越好,大家伙儿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

王强翔口中的实惠得意于我区政法系统自掘潜力,深挖亮点,组织实施“技防城”建设工程以及创新“红星警务”等警务项目品牌。去年来,区公安分局积极整合巡特警、派出所和基层综治力量,加强重点部位治安巡逻力量,充分整合人防、物防、技防等防控资源,把警力合理安排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需要的重点地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街面巡逻,强化巡逻盘查力度,进一步织严织密社会面巡控、社区群防、重点部位监控、卡点堵截四张大网,着力构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过去的2016年,区政法系统以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为导向,以“精神育警”为引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手构筑起“铜墙铁壁”,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据悉,仅去年,我区城区就新建补盲点128处,由政府投资建设并接入全区社会面监控中心的视频探头达1800个,全区党政机关、金融网点、公共复杂场所、城乡主要路段等部位都已在视频探头覆盖范围之内。在2个市际卡口、2个县际卡口、4条国省道、5条主要县道和城市主要道路出入口建设“3.20”道路监控点46处、电子警察40处。城区住宅小区、场所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建视频摄像头11000余个,联网CK报警系统221套、电子巡查系统185套、一键通报警装置310多个,单位内部技防范水平全面升级,重点单位技防设施建成率达80%,公共复杂场所技防建成率达90%。

“淮安区不仅治安环境越来越好,而且还有工作人员上门为我们提供司法服务,在这里投资我们放心!”柯爱亚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边说边为我区优良的“软环境”拍手叫好。

“为做好企业防控风险、调整结构法律服务工作,我们搭建的法企‘无缝对接’机制,帮助企业做好有关法律应对和纠纷化解工作。”区司法局分管负责人介绍说,去年,该局在全区组织开展“2016春风行动”,组成法律服务团,实施“法律护航”助推工业经济赶超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最新法律需求,做好企业的“法律体检”,共走访了企业156家,为企业提供法律建议215条。

用好“微平台”,赢得“百姓心”

“多亏了‘网上调解室’让我们老两口过了个安稳年。”谈及区司法局的“民间调解”,80岁的步老爹感慨的说。去年春节前,步老爹与老伴因财产及感情原因,产生了离婚的想法。“网上调解室”的喻文忠接到老人的调解请求后,发帖邀请四位网友和两名心理咨询师网友组成调解团参与调解。网友们从社会关系、亲情伦理等方面对老人的家庭婚姻纠纷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心理咨询师则针对老人的心理进行了耐心的疏导。终于,老俩口在春节前夕重归于好。

定分止争,为使“精品打造”工程更加牢靠更加强大,我区坚持“互联网+人民调解”方向,打造了“网上调解室”品牌,在“淮安人网”开设“民间调解”版块,通过“线下调解、线上播报、开门调解、社会参与”的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对网民遇到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从法理、情理、事理等多角度提出处理建议,有效解决调解工作群众知晓度低、信息来源量少、调结影响教育窄等问题,并通过案件的调处,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经验在全省推广。去年以来,我区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80余件,其中20人以上的群体纠纷21件,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2%。

“我们要处理好民情民意,解决好民忧民怨,充分发挥我们政法系统的‘微平台’作用,探索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产生,用点点滴滴累积出平安和谐。”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崔步银说。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区检察院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检察院”,实施了机制化运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和“法治服务基层”、“法治服务企业”、“监督引导派出所办案”等项目,受到乡镇党委政府、企业和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检察院的同志前几天公开给我们送来了救助金,让我心里憋的这口气终于顺了!我以后不会再上访了!”谈及“家门口检察院”,因家被烧却没有证据无法完成起诉的建淮乡村民老魏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立案既方便又快捷,无需多次奔波,我们有了更畅通的维权出路。”

“说句心里话,没有广大政法干警的汗水、热血,就不会有我们的一片安宁,政法干警不愧是我们的守护神,我们真心拥护他们。”在我区工作了6年的秦子其一句话道出了我区大多市民的心声。

精打“创新牌”,激发“正能量”

“为了把政法干警学习周恩来精神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根据基层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努力建设更多‘微创新’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切实形成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政法特色品牌。”崔步银告诉记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人民群众福祉有机融入法治建设的血脉之中。”

为进一步创优执法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我区积极开展“精神育警”,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着力打造“红星警务”品牌,以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甄别遴选出七类正能量家庭,授予“治安红星户”荣誉称号,共评选模范党员户、基层干部户、优秀教师户、创业成功户、现役军人户、诚信经营户、模范家风户等6317个治安红星户,逐渐形成星罗密布的正能量网络。通过加强联系,手把手业务培训,肩并肩互助工作,让“治安红星户”成长为协助民警收集情报信息、管理实有人口、开展安全宣传、维护治安秩序“治安民兵”,净化社会风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解决“警力少、战线长”、“向社会要警力”的问题。

去年以来,全区“治安红星户”提供各类线索1100余条,安全防范宣传2400余人次,开展巡逻守护2800余次,见义勇为5人次,由红星户直接参与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达120余起,协助社区民警化解矛盾纠纷达1000余起,试点社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基强则盛,本固则安。为了进一步打造特色精品,我区还升级打造“司法引航系列工程”。“我院少年庭的‘青少年成长’司法引航工程已经较为成熟,我们在此基础上,创新活动的形式,拓宽活动的载体,打造出精品工程。”区法院分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根据基层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去年又由院民一庭、人民法庭打造了“老年人权益保护”司法引航工程。

区法院维护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权益,区检察院则将目光转向了妇女儿童,持续打造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十大创新品牌”的“蓝天校园工程”,以及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预防青少年犯罪先进集体”的“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办案组”,为全区青少年在校生和妇女儿童护航,打造保障他们平安健康成长的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