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1月17日

倾情“惠民生”,共筑“幸福梦”

——我区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提升群众获得感

阅读数:947  

本报记者   于行行   实习生   孙余美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95.5%以上;就业再就业富有成效,新增就业71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恩来干部学院主体封顶,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综合楼主体竣工,创成省优质园12所、市教育现代化乡镇2个和先进学校11所……

这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是我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写照,也是全区民生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6年,我区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办惠民实事,一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相继建成,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大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民生持续改善,成为我区“十三五”开局之年最动人的景象。

兜住底线  普惠民生

“现在的政策就是好,病人看病、政府掏钱。”建淮乡村民黄大钟说。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是新农合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同样,家住淮城街道的李武太,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后,每年能领到养老金1380元,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2016年,我区关注群众最关注的民生保障问题,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重大惠民工程,作为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来抓,用“底线思维”、“兜底理念”织好民生“保障网”,各类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渠北38个村居再次列入省重点整体帮扶片区,获批省级扶贫项目42个,争取资金6.96亿元,3.0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0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扶贫开发工作全省领先;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15元,新农合补助提高到425元,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和400元;社会救助80896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4200万元、惠及2.3万人次。

多措并举兜住贫困底线,织牢防护网。我区依托区社保费征缴中心打造全区社保业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派工作人员确保随到随办。贯彻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打造全覆盖的服务网。实现了让百姓“不排队、少跑路、都满意”的工作目标,构架出淮安区特色的“十五分钟社保圈”。

“病有所医”是百姓福祉的又一要义。我区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工作。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565元,基金总量4.8亿余元,参合人口86.2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农合大病保险,人均保费20元。健全卫计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淮安医院新院完成桩基施工,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博里、上河惠民医院正式启用,创成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7所,省示范乡镇卫生院2所,省示范村卫生室7所,获评“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

与此同时,我区还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在19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服务小区。累计培训村医700余人次,全区每个村至少有一名村医能够开展4项以上的适宜技术应用。

情倾基层  夯实基础

民生,关乎百姓冷暖,关乎民间疾苦。2016年,我区投入24.87亿元,完成城乡饮水安全、教育均衡、卫生保障等十大惠民工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以前没有公交车,想进趟城也不容易。现在路好了,也通了公交车,想啥时候进城都行。而且票价还不贵,老年卡不用花钱想到哪都行。”博里镇村民杨威说。启动运营城乡公交、村镇公交,更多的乡镇居民享受到既经济又快捷的城乡公交出行方式。

我区把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之举,采取多项治本之策,努力改善村组道路、水利、农村危旧房、城镇保障房等基础设施,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总投入14.76亿元、全长36.5公里、途经渠南和运西9个乡镇、21个村的348省道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65.7公里、桥梁11座、疏浚河道191公里,李码大桥主体完工,宋保大桥全面竣工,镇村公交开通率达48%,城市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达到9.1标台;完成了428省道盐徐高速马甸互通连接线、翔宇大道四期、里运河东堤、一品梅路、里运河文化长廊4座桥梁美化亮化工程等项目。

教育是民生之基。过去一年间,我区有温度的教育力作和亮点多多。启动建设楚州中学迁建等9项教育重点工程,淮安工业中专与市技师学院联建、淮阴工学院萧湖分院筹建有序推进,周恩来红军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实施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建成特校康复楼500㎡,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发放各类助学金1276万元,资助贫困生1.8万人,为2031名在校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1572万元……

这些力作,正是我区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关注与投入,对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和优化。除此之外,我区还完成了4所幼儿园建设任务,11个“改薄”项目已竣工10个、1个正在建设,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综合楼、红军小学山阳校区风雨操场已完成主体。

“住有所居”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百姓的幸福源泉。从保障房建设到廉租房建设,从棚户区改造到农村危房改造,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安居工程,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的“安居梦想”变成了现实。2016年,我区自建安置小区共19个,总建筑面积约25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3亿元,规划建设安置房约18191套,加快推进佳和名苑一期二期、西城花园一期、渔滨人家等安置保障房建设进度,完成河西棉纺厂周边等12个棚户区房屋征收、20个老旧小区整治和12条后街背巷改造,竣工交付安置房5816套。

共享成果  提升品质

社保更健全、出行更便捷、住房更舒适……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区委区政府还将目光投放到关乎老百姓幸福的“软需求”,注重环境生态建设发展,关注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萧湖景区、估衣街、里运河旅游风光带等新景点免费开放,巿民又多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投入230万元建成110个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建成13家图书分馆和河下景区24小时自助图书驿站,吸引了广大巿民前来享用“文化大餐”;技防城建设扎实推进,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运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不断强化……

一件件喜事接踵而至,一件件好事完美上演,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市民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区委区政府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千方百计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实现民生事业与经济发展互动互促的有力体现。

留住蓝天白云,守住绿水青山。我区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相结合,让人民共享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去年,全区PM2.5浓度为50.2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7.6%,降幅在全市城市辖区中排名第一,达到了考核优秀标准,优良天数为219天。大运河、白马湖饮用水源地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创成市优小区2个,市康居乡村3个,省、市美丽乡村各3个,国家生态区创建顺利通过环保部现场考核验收。

临近春节,我区各乡镇的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一派崭新气象。浓厚的学习氛围,文明的乡风,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犹如丝丝春雨,浸润着百姓的心田。

2016年,我区争取各类图书4.9万册,创建数字农家书屋86家,配送农家书屋电脑146台;图书流动2万册左右,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接待3万多人次,送电影3144场、演出72场,展览6场;举办“中国漕运杯”全国女子散文大赛和全区农民歌手大赛,创作大型戏剧作品《半副对联》,仇侨杂技肩上芭蕾等三个精品已进入保利大剧院推荐巡演项目。

民生事业惠及群众的还有其他方方面面:总投资超10亿元的区域供水工程基本结束,累计铺设区域供水一、二、三级管网9600公里,即将实现同源、同网、同质的城乡供水目标,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设立“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建成全国县区首家文化综合监管平台;村庄环境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建成省级美丽乡村3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