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个精准』奔小康
——西港镇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运锋到马祖湖村调研
镇党委书记樊建华走访贫困户
镇长杨志高走访贫困户
枫露茶厂
占地2000亩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马祖湖大桥
电商扶贫
贫困户采茶忙
皇菊基地
易地搬迁扶贫点
新农村—角
西港镇立足镇情、细化举措,按照“六精准”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该镇有“十三五”贫困村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601户2245人,2016年已实现脱贫211户742人。计划2017年脱贫192户786人,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18年脱贫198户717人。按照三年脱贫计划,通过“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子,使脱贫对象真正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本报记者卢金鑫
金灿灿的油菜花,吸引游人驻足拍照。
A 兴产业富钱袋
3月16日,春光明媚,阳光洒满山坡,清香稚嫩的芽尖刚刚吐绿。在佛坳村枫露茶厂有机茶园里,上百名采茶工身挎采茶袋,穿梭在一排排整齐的茶垄间,随着采茶工的双手上下翻飞,芽尖星星点点落人袋中。该茶厂有茶园面积2600余亩,雇请了1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采摘。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先喜介绍,每到采茶、管护期间,他们就会积极动员、组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上山采茶,仅他们村就有贫困户80余人参与,预计人均增收15000元以上。
村民梁学南,从事传统的油豆腐生意,通过规范化、规模化经营,走上公司化发展路子,还联合县内电商企业“让特产上网”将产品卖到县外,既带动近10人就业、又带来了好销路。蚕桑、油豆腐、化红、杭母猪等为西港镇特色传统优势产业,该镇大力扩规模、打品牌、拓销路,力促“小小农产品”成就富民大产业。在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油茶、皇菊、茶叶等产业,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产业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路子,真正给贫困户增强脱贫后劲。通过全面的摸底分析,该镇归纳出全镇贫困人口七大致贫原因,进行逐一攻坚。其中首要致贫原因22%以上为缺技术。为此,该镇积极鼓励在外创业人才回流,谋划新产业、带动乡邻致富。堰上村在沿海创业多年的周冬林,了解到近两年皇菊产业发展逐步成熟壮大,回村帮助村民种植菊花,还在村里建立加工点。
近两年,湾台、楼前、东山、堰上、占坊等村种植金丝皇菊800余亩。全镇种植菊花贫困户53户,面积69.1亩,产值120余万元,今年预计发展菊花种植面积在2000亩以上。去年,全镇安排贫困户产业资金66.1万元,产业直补到户资金33.1万元,受益贫困人口816人。成立菊花、茶叶、生猪合作社16个,整合脱贫攻坚财政涉农资金30万元,用于支持合作社发展。
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该镇积极拓宽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路径,因村因户布局新兴特色增收产业,做到“长短”结合,切实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改穷貌、谋富业,真正使他们的口袋“鼓”起来。
B 结真情见实效
县委统战部11名机关干部和村干部、驻村干部与该镇马祖湖村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每名干部帮扶2至3户贫困户,并多次走村人户,真情投人,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及生活生产需求,鼓励、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发展产业,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运锋对接帮扶3户,依托实际情况,对贫困户梁正礼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去年为其争取5000元教育扶持资金。对精准贫困户梁林生、张满生,采取产业帮扶,发展蔬菜30多亩,还联系销路。当了解到梁林生积极发展产业种植蔬菜,取得较为可观的收人,并希望能扩大生产早日脱贫时,熊运锋非常高兴地说:“产业发展不仅要规模化,更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加人蔬菜种植的热潮中,让更多的人一起脱贫。”
该镇党委书记樊建华在脱贫攻坚上始终带领干部奋战在一线,他对接帮扶的贫困户周庆炎,一家住在地处偏僻山区危房中,樊建华多次上户走访动员搬迁,如今,周庆炎一家彻底解决了住房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周秋生,油茶发展大户,樊建华了解到他缺少资金后,主动为其担保,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梁振伟因病致贫,该镇给予低保兜底扶贫。
C 挪“穷窝”拔“穷根”
“最初,我以为易地搬迁扶贫只是从老房子搬进新房子,现在发现并不是我想的这么简单。”搬迁到佛坳村安置点居住的村民梁家友说,这里环境优美,不仅水、电、路等设施齐备,而且还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和卫生所。
今年37岁的梁家友身体一直不大好,74岁的老父亲身患残疾不能劳动,妻子又需要常年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全家没有收人来源,一家人住的是小土屋,每逢下雨天,家里就漏雨,所有的家具,几乎都拿去接雨水。如今,过几天就要搬进新房的梁家友高兴地逢人便说:“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居住环境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离县城较近,全镇易地搬迁对象较少,主要针对少数偏远山村、水库等区域的贫困户。全镇易地搬迁对象57户19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57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有佛坳、堰上、楼前、周家庄、占坊等5个村。去年启动的佛坳村和堰上村安置点已经建成,搬迁户正在陆续装修。今年已启动楼前安置点和周家庄安置点建设,2018年将启动占坊村安置点建设,全面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D 跑“线上”拓市场
在马祖湖村看到,农村e邮购的标志分外显眼。去年5月,马祖湖村村民梁艳军的邮乐购电商服务站开业。服务站面积不大,但装修整洁。如今,这里已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3月16日,记者在服务站看到村民齐聚在这里,挨个托梁艳军销售农产品。该站还设立产品展示柜,帮助贫困户线上线下销售油豆腐、河粉、干菜等农产品,并进行统一包装。“现在快递可以直接上门取件,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销售10多单。”梁艳军说,“我感觉未来农村电商会越来越深人人心,所以要抓住这个商机。”
1989年出生的梁艳军,因一场意外导致身体残疾。“手不方便,也没啥文化,在家闲着,什么事也干不了。自从参加了电商培训后,通过慢慢摸索,可以通过电商养活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现在活得特别有滋味!”梁艳军说。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该镇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通过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镇组织的电商培训,让贫困户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西港村的乡村驿站、马祖湖村的e邮乐购等,利用“互联网十”模式,普及到村点,让优质农产品借网走天下,实现脱贫攻坚加速跑,让更多贫困户走上致富快车道。去年,堰上村菊花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菊花产业,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包装菊花,销售额达到百万元,其中网络销售比例占30%,让参与合作社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