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11月03日

人到村心到户 帮得准稳得住

——记苏嘴镇沙吉村“第一书记”夏德鑫

阅读数:3505  

梁文龙 严曼曼 高原 李文君

夏德鑫(左)在项目建设工地上。

2015年底,由沙吉村和于嘴村合并而成的苏嘴镇沙吉村集体纯收入只有7000元,负债却高达110万元,户均负债1317元;村干部凝聚力差、号召力弱、发展能力低,被确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较多,致富无门,发展无望;越级去市赴省上访人员多,有些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让沙吉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在2020年达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目标,难度很大。

面对这样的状况,担任“第一书记”的南京审计大学夏德鑫在省委驻淮帮扶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依靠党委、政府和全村党员干部,抓队伍强班子、上项目抓增收、办实事聚民心,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使沙吉村旧貌换新颜,村集体年收入达46万元,让全区最多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村民走上奔小康的道路。

抓队伍强班子 当好群众“领路人”

驻村后,夏德鑫不听汇报自己跑,村组农户家家到。田埂上、河塘边、打谷场、庭院中,他与乡亲们拉家常、话发展、查原因、找“方子”,听取大家改变沙吉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走访调查,他掌握了村里实际情况:全村以省道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南侧的沙吉片以稻麦为主,北侧的于嘴片种植旱作物;全村835户3855口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225户834口人,低保户33户84人;除了种地,农民收入来源靠外出打工。以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50岁,平均年龄58岁;村集体没钱给村民办实事,干部和群众之间有道“隔心墙”,坐不到一条板凳上;有的干部方法简单,作风粗糙,办事不公,导致小矛盾惹出大麻烦,“两委”干部说的话,群众只当耳边风。

“农村要想富,全靠党支部;农村要脱贫,党建要先行”。夏德鑫到村时,苏嘴镇刚刚完成对沙吉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如何让新班子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把眼睛盯在了“关键少数”。

夏德鑫与村党总支书记于洪军彻夜长谈,查找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各种表现、分析村民贫穷的原因,研究壮大集体、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的办法。他还和“两委”同志分别谈心,请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一个月时间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思路也清晰起来。

先强班子抓队伍,发挥好“火车头”带动作用。夏德鑫以支部建设为抓手,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硬件方面,让党组织拥有战斗阵地。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220万元,新建了12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是全区经济薄弱村党群服务中心中规模最大的。有了这个中心,党组织就有了活动阵地,村民办事也活络起来。在思想层面上,让每一位党员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指导村党支部定期组织“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村“两委”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要求党支部一班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要考虑有无法律依据;在发展经济上,让村干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充分发挥村党员干部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促进和谐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村发展的整体合力,把沙吉村党员打造成了“小康路上的排头兵、党群和谐关系的行动者、结对帮扶的引路人、民生项目和集体经济发展的铺路石”;在责任制落实上,让村民们感到村干部当的有“样范”,与过去的就是不一样,干实事敢担当,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实;在制度建设上,让村民们真切地看到现在的班子“守规矩”,“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挂在墙上,更烙在心里。

于洪军说:“我刚到沙吉村任党总支书记时,看到是这样的摊子,有点一筹莫展的感觉。夏书记来了,帮我们理清了思路,找准了主攻方向,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让村里工作走上了正轨。有省委帮扶工作队的指导、支持,有夏书记带领我们一起干,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沙吉村带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济贫生产两手抓 精准帮扶解民困

让特困群众渡过难关,改善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生活境况,让他们收入有较大的增长,是夏德鑫最上心的事。

张玉凤从云南嫁到了沙吉,希望过上想象中美好的生活。可不幸降临到她的头上,好日子没过上几年,丈夫治病欠下了一笔债务;丈夫病故后,家里失去了主劳力,也就断了经济来源。看着残疾的女儿,望着墙倒屋塌的居所,面对自己是个“黑户”(没有户口),张玉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看在残疾女儿无依无靠的份上,她几次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夏德鑫知道这一情况后,多方奔走,将张玉凤的户口从老家迁到沙吉,并为她女儿申报了户口,为母女俩申领了低保,对她家破烂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并新建了30平方米房屋。“夏书记是我们的大恩人。”张玉凤逢人便说:“他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

像张玉凤一样得到夏德鑫帮扶的低收入户还有5户。他经常到贫困户家里看看,就跟看望自己的亲人一样,送一些油、米、肉等食物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吉乃忠等农户是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年纪偏大的低收入户,夏德鑫拿出工作经费,购买了800只鸡鸭鹅苗,分给他们饲养,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杨树林等农户因病返贫,人财两空欠着债,夏德鑫为他们奔走求助,先后筹集6.5万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对孩子们读书的问题,夏德鑫很上心。沙吉村的孩子们绝大多数在健仪小学读书,他争取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向健仪小学捐赠20台电脑,援建学校的信息教学室;向低收入农户家庭且品学兼优的10名同学每人捐助了500元和学具;组织南京审计大学12名大学生暑期到村里给52名小学生辅导功课。

上项目促增收 经济实力大提升

沙吉村脱贫致富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夏德鑫千方百计为村里引进项目,实行一二三产一齐抓,大中小项目一起上。

夏德鑫把南京审计大学去年和今年支援的31万元,作为发展经济的启动资金,用于村高效农业西瓜改良、稻瓜轮种、仓储烘干、道路亮化、党群服务中心等项目。

他向省委驻淮帮扶工作队汇报沙吉村实际情况,在工作队队长、区委副书记叶忠华统筹下,他利用省财政精准扶贫帮扶资金100万元,投资建设鸽舍,租赁给江苏天裔鸽业有限公司使用,资金年回报率为16%,给村集体每年增加了16万元的收入。

他协调新上了仓储烘干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10万元。

省农科院有意向投入一定的资金,帮助省定经济薄弱村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夏德鑫得知这一信息后,多次向农科院报告沙吉村发展高效农业的情况,请求他们给予产业帮扶,省农科院投资60万元资金,扶持村高效西瓜改良项目。

省农工委有计划扶持特色农业项目,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夏德鑫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积极编报项目,争取项目落户沙吉。今年,省农工委投入225万元资金,扶持沙吉发展稻瓜轮种856亩。这一高效农业项目的实施,除了给低收入农户每户增加收入0.8万元外,村集体每年将有18万元收益。

他通过与区扶贫办沟通,为村里争取20万元资金,购买了2台收割机,出租合作社,5年收益10万元。争取中石油淮安分公司8万元资金,扶持村高效农业基础设施项目。

他做群众思想工作,帮助沙吉村成立土地合作社,村民用土地入股合作社,一亩一股,每年每亩可获得1500元的稳定租金收入和其他的红利、薪金收入,共计流转土地856亩,惠及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夏德鑫计划在3年内把全村的土地全部流转了,走“塘约道路”,通过土地合作社,村民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可以去承包户那里打零工,额外获得薪金收入,再加上分红,收入绝对比以前增加很多。

一年多来,在夏德鑫的努力下,大大小小六七个项目资金到位,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集体收入从0.7万元到46万元,这是质的飞跃。

村里的道路都没有装路灯,夜晚大家出行很不方便。驻村没多久,夏德鑫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协调争取50万元资金,给村里新装了200盏路灯,解决村庄主干道“亮化”及绿化配套。

夏德鑫说,这段时间的帮扶经历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他看到贫困群众辛劳的背影,感激的泪光,颤抖的双手,嘴里不停说着感谢,微笑的脸庞上,眼神真挚而又清澈……这一切让他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更加有动力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