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3月30日

以德助法 以法弘德

区司法局力推法德融合落地生根

阅读数:842  

本报讯  近年来,区司法局根植基层普法,积极创新路径,将法治德治普及嵌入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特色文化之中,以德助法、以法弘德,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法德融合之路。

教化为本,以历史文化彰显法治追求。该局充分利用辖区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的优势,在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淮安府署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挖掘淮安府署中的德法文化元素,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传播现代法治理念。组织对府署历史传承的德法故事进行整理,通过“文化守护”陈文烛、“廉洁奉公”学政、“青菜总兵”刘玺等正面典型故事,激活群众内心深处的德法文化基因。利用府署内众多德政楹联,如“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通过对这类先贤哲人思想加以现代德法诠释,以弘扬德法精神。制作与府署历史人文气息相契合的古今人物德法格言警句展牌,巧妙地植入景区广场、围墙过道、花园小径等处,以有意但不刻意的方式展现古今人士德法智慧和思想,强化群众对“德法相伴”活动的认同和接受。

借力发力,以地方文化涵养法治风尚。该局充分利用“博里农民画”特有的乡土表现形式,将其与现代道德法治元素相嫁接,以农民的视角诠释德法内容,用农民的画笔弘扬德法精神。该局挂牌成立全省首家法治农民画院,建立普法类社会组织“法治农民画协会”,把法治农民画创作与德法普及相结合,“法治”与“德治”双轨并行,引导地方文化优势转变为德法文化宣传优势。积极开展法治农民画创作研讨、展览交流、普及推广等活动,在法治农民画院长期布展德法农民画,在城区和乡镇开展德法题材农民画巡展活动,在博里镇建立“法治农民画墙”,提高德法农民画传播效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德法文化,使法治德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群众内心。结集编印德法农民画册,制作台历、折扇、抽纸等德法农民画衍生产品,充分发挥“博里农民画”在德法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契合群众最基本的德法文化需求,通过“小产品”表现“大道理”,促进德法走入家庭、走近群众,使广大群众变“旁观者”为“参与者”。

活用品牌,以特色文化养成法治习惯。该局着力放大名人效应,在普法宣传中植入德治元素。“普法达人”潘恒球在青少年普法中增加以法促德、以德辅法、法德相济的典范故事,通过《一个苹果测心灵》《旅游景点勿乱画》等故事教育青少年不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文明礼仪。“中国好人”孙焕平在食品安全宣传中,变单纯宣传为践行引导,在南闸镇带领乡亲开发生态农业,生产绿色产品,倡行诚实守信,推进德法走入乡村、走入生活。与此同时,该局引导潘恒球、孙焕平等成立“三老普法调解室”,在纠纷调解、普法宣传中导入仁爱孝悌、修己慎独、谦和礼让、友亲睦邻、诚信重义、勤劳节俭等道德价值理念,注重强化道德、法律教育,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转变为群众的自我道德评判标准,引导群众遵守文明礼仪、传统文化及村规民约,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问题。

(许滨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