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5年06月05日

烟花三月下扬州

阅读数:919  

金志庚

(上接5月25日三版)

东关街——领新立异二月花

考察扬州东关街,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

东关街,原是扬州古城的一条老街,西濒古运河,南接“个园”。它就像我国许多古镇、古街一样,或遭兵灾水患,或受“文革”摧残,而其中居民有的是祖上即居于此,有的是解放后政府将一些富家房舍分给百姓居住,以致成为一条并不起眼的居民小区。改革开放后,江南古镇如周庄、同里、乌镇、甪直、木渎等在历史上曾一度繁盛的古镇,在政府的主导下,乘改革开放之东风,得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不仅恢复了古镇的历史原貌,成为旅游的热点,也成为商品的集聚之所,一时游客如潮,十分红火。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且带动了三产服务,而成为地方的聚宝盆。基于此,扬州市政府决定在原5.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打造一条再现历史辉煌的街道。当然,我们淮安也乘势而上,积极开发河下古镇,这几乎与扬州东关街开发始于同一时期。某种程度上,我们还要早一些,且建筑规模及品质并不比扬州东关街差,而为何东关街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知名的历史街区,成为国家4A级的旅游景点,成为繁华的商业街市,成为开发的典范,窃以为应归功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府主导是前提。对东关街的开发,起初是政府行为,几乎是举全市之力,以市政府名义进行整体开发,不仅组成了以住建局为牵头单位,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强有力的建设班子,且安排了一大批懂建筑,懂经营,懂管理的精兵强将加盟,当然也借助外力吸纳一些开发商以市场运营形式介入,而更多的认真听取当地研究历史文化的工作者意见和满足当地居民的意愿,以致在政策、规划、建设、管理经费乃至文化提升上做足文章。先将街区居户整体搬迁,所有民房或购买或置换,以便政府整体规划,开发初期,市政府主要领导几乎每天下午下班时都要来到工地亲自指导督促。

二是运营机制是关键。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通过几十年的探索运行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引掣,扬州东关街开发与建设基本上是顺应经济大潮,完全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目前,这里的管理班子,只有一名是公务员(董事长),其余的都是企业人员,设了一个总公司,总公司下面分设九个分公司,如负责建筑的,酒店管理的,保洁安保的,经营管理的等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所谓市场化运作,就是动员一大批有志于搞商品经营的商户进入街区,经营商品类别不拘一格,有本地老字号的,如谢复春香粉,扬州的“三把刀”,早上“水包皮”,晚上“皮包水”的相关商品。扬州的各类传统小吃、点心、酱菜,有外地一些为游客喜爱的传统商品等。一开始,第一年免收房租,第二年收30%,第三年收50%,第四年全收,以激发商户的经营积极性,时之今日,房租已成为公司的主要收益,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商户们早已不在乎收多少房租了,且每一个店铺都收益颇丰,以致此地成了寸土寸金的宝地,也因此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三是文化氛围是卖点。东关街濒临古运河,个园、何园近在咫尺,既是历史街区,当然要弘扬地方的历史文化,造浓文化氛围。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魂,有了魂才有生命,东关街西大门街对面古运河边搞了一个大牌坊,上书“运河古渡”。在原宋代的古城墙遗址上建了一座雄伟的古城楼,城门洞下方将宋代古城遗址建筑有效保护,而古城楼又成为一个人造的引人注目的历史景观。进入3.5公里的街区,清一色的商铺,说白了这就是一条小商品商业街,但做得很有文化,一是所有店铺的匾额均精心设计,样式、色彩一律仿古;二是店名十分古朴典雅,如繁艺堂、绿竹翁(经营竹器的)、陶笛部落(经营陶笛的)、紫金阁、三言茶礼(经营茶叶的)、润心斋(经营芡实的)、十三朝小吃、素雅斋、尚玉房(经营玉器的)、湖玉斋,三月三、福禄社、翠棠馆等等。走过古街,仿佛穿越了一条时光隧道,且一看店名,就知是经营什么商品的,加之不少店铺有诗有联,文蕴丰厚。店里商品质优价廉,没有什么高档商品,游客到此,不掏腰包才怪呢?走过这条街,有赏的、有玩的、有购的、有吃的、有品的、以致游人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东关街秩序井然,清洁卫生。据管理者介绍,一条街上安保保洁人员就四百多人,因此地上看不到一点纸片杂物,更无轰鸣震耳的音乐喇叭声和嘈杂烦人叫卖声。游人到此,似走进自家的庭院,一切都那么安逸,舒畅。扬州东关街开发建设经营过程,可谓领异标新,尤如二月春花,喷香吐艳。但与我们河下景点的打造相比,应该毫不谦虚地说,无论是规模、风格、还是文化内涵,都要比东关街高出一筹,但东关街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营销推广,商业集聚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双博馆——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

既然同行者大多是搞历史文化研究的,当然应该去参观一下当地的博物馆。

扬州的博物馆,俗称“双博馆”,即除了一个展示扬州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外,还有一个叫雕版印刷博物馆。

博物馆地处扬州新城区,展馆为三层,一层大厅,建成一个体验馆,二楼即是雕版印刷馆。雕版印刷术由来已久,至今绵延不绝,中国印刷术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合称四大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雕版印刷又是根据我国汉字的特点而创造的一种印刷工艺,应在世界文字史上独树一帜。扬州人称这里是雕版印刷术的发祥地,于是在这里建了一个博物馆,而且标名为“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馆内不仅以图片、文字、实物、遗存、模具、书籍等全面介绍雕版印刷的历史变迁,而且还有现场演示。当地工匠,现场雕刻、印刷,游客可参与互动。喜欢古书的人,对雕版印刷的书籍情有独钟,并以家中收藏这种书籍而荣耀,笔者家中当然也有雕版印刷的书,只是不知是手工雕版制作的,还是利用现代扫描技术印成的,但总能给书架增添几分博古之气。

十分幸运的是,馆中正在展览由国家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院、馆,联展的扬州八怪画家的作品,而且是最后一天,这不由令我等大喜过望。

扬州八怪派画家,可以说在中国历代画派中独领风骚,名闻遐尔。当然一不是8人,二不一定都是扬州人,据考证应为15人,扬州当地只有5人,这是一批于18世纪活跃于扬州画坛上画家,主要有金农、郑板桥、汪士慎、高翔、黄慎、华曐、边寿民、罗聘等,而其中令淮安人自豪的就是画芦雁出名的淮安人边寿民,人称边芦雁,故居即在周恩来纪念馆南面窦娥巷附近,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金农、华曐、黄慎、郑板桥等画家的许多作品,竟也看到边寿民的三幅作品,除了那幅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芦雁图外,其中还有一幅花卷,不禁叹为观止,自感不虚此行。

三楼即是展示扬州历史的展馆了,扬州与淮安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华夏古九州之一,都是京杭大运河线上的明珠,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都是明清时期因盐而盛的城市,更有扬州人饮食习惯与口味与淮安人相近。淮扬菜系,即以淮安与扬州联名而驰名中外,一度时期,扬州人也想另辟蹊径,以维扬菜推出,但不久仍复称淮扬菜,在中国四大菜系只有淮菜。哪有扬菜,如果叫维扬菜只能算是新开发的菜系了。

馆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单设一个珍宝馆,展出了一件扬州人称之为镇馆之宝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这件宝物世界上仅有三件,一件在美国,一件在颐和园,体积都不如扬州的大,且美国的那件还有裂纹,而扬州的这件完好如初,且其中还有一段传奇。这件宝物原藏于民间,持宝主人当年穷困潦倒,想将此物变卖换点粮食以解无米之炊。被当时搞文物的人发现,仅17元钱即买回了,不想今日已成无价之宝。这倒与我们区博物馆中的一件镇馆之宝元青花瓷瓶来的相似,当年也是我们博物馆的同志以20元钱之价收购来的,现在可谓价值连城,为国家一级珍宝。

扬州与淮安总有割不断的地域情结,特别是可以称之为淮安城兴盛之源的邗沟(大运河的前身),就是当年由吴王夫差由邗城(今扬州)起到淮安末口止而开挖的。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年,也是邗沟开挖2500年,同样有邗沟时即有了河下,就是说河下的历史也达2500年了。扬州人正在积极筹备建城2500周年庆典,我们是否也应纪念一下邗沟开挖2500年和河下形成2500年呢?历史是不能忘却的,我们在为淮安有辉煌的历史文明而骄傲时,更应挖掘历史资源,弘扬中华文化而为促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奋力前行。(完)

(作者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