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1月23日

打造慢性病“防控升级版”全力共建“健康淮安区”

——我区巩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纪实

阅读数:3935  

本报记者 王晓冲  通讯员 苏 明

2018年2月2日,我区召开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2018年9月28日,国家专家组来我区复审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

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公布2018年度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结果,我区被国家重新确认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此次顺利通过复审,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体参与迎复审工作的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

区卫生计生委作为牵头单位,在迎复审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区疾控中心更是全员动员、全力以赴,连续奋战6个多月。我区被国家重新确认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是对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最高肯定,也是对为此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的最大褒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显示,20%国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占86%,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国家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正是为了让各级政府、全体居民认识到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性。

我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历来深受区委、区政府重视,在建设“健康淮安区”的宏伟蓝图中占据重要一席。2017年,区政府调整成立了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卫生、体育、教育等多方面寻求创新,打造特色。2018年2月2日,区政府组织召开迎复审工作会议,与各成员单位、乡镇政府签订责任状,共商迎复审各项事宜;4月17日,承办了第三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江苏省启动仪式;5月25日,承办癌症早诊早治中国行(江苏淮安站)活动。去年9月27日,国家专家组莅临淮安,对全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进行复审验收。

自2012年创成全国第二批、全市首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来,我区坚持工作标准不降、工作力度不减、工作劲头不松,通过积极有效实施“454”工作方略,向升级版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① 健全四项机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政策

2018年4月17日,第三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江苏省启动仪式在风景如画的萧湖举行

我区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基础保障。

坚持政府主导机制。区政府将慢性病防控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控烟、公共卫生服务、全民健身、环境治理等一系列与慢性病防控相关的政策性文件;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卫计、发改、财政、教育、体育、民政、人社等2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成员会议,全面指导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

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了部门联络员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协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推进示范区建设进程;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了慢性病防控工作常态化督查机制,每年至少开展2次部门联合督导,推动慢性病防控工作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确保各项经费足额落实到位。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近4.6亿元用于慢性病综合防控,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区疾控中心建设。区疾控中心的业务工作经费逐年向慢性病防治倾斜,各年度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业务总经费比例达20%以上。完善了项目资金监管制度,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实行“1+2”的督查机制,推进常态化和制度化督查,注重结果运用,使督查成为推进工作的有效抓手。“1”即由区迎复办对各职能单位履行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全年至少1次。“2”即对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督查,以经费保障、宣传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工作作为检查重点,对有突出问题的单位组织“回头看”。坚持将督查结果纳入部门的绩效考核,促进相关部门加强和改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

② 抓实五项工作,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实效

我区按照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要求,抓住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契机,借力发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攻坚克难,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成效。

构建全方位支持环境。从大健康、大卫生的角度出发,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健康促进型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将慢性病防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卫生与健康工作纳入全区“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各部门从自身特点出发,将健康理念融入相关政策,注重多方参与,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发力的防控格局。二是推广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鼓励社区和乡镇卫生院设置自助式健康监测点,检测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并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服务。目前,全区乡镇卫生院、社区自助式健康监测点覆盖率分别达到100%、49.10%。三是积极启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根据“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各类专项活动的试点,辖区25个乡镇卫生院中有5家重点开展“减盐专项行动”,4家重点开展“减油专项行动”,4家重点开展“减糖专项行动”,4家重点开展“健康口腔专项行动”,4家重点开展“健康体重专项行动”,4家重点开展“健康骨骼专项行动”。2016年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区35周岁及以上居民人均食盐、食用油每日摄入量分别为10.10克、43.10克,食盐每日人均摄入量较2012年下降了14.4%。四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88个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全部免费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和健身竞赛活动覆盖率80%以上,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比例达100%,我区经常参加锻炼人口比例为49.8%。全区在册群众性健身活动团队有3A级9个、2A级55个、1A级72个,每年组织200人以上参与的集体性健身活动至少8次,仅2017年,我区就承办了全国青年男子手球锦标赛、全国红军小学校园足球邀请赛、江苏省老年体育节等大型赛事,形成了“大型活动月月有、小型活动周周有、群众健身天天有”的局面。五是深化各类健康创建活动。坚持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加速推进和提挡升级健康环境建设。全区累计建成健康社区156个、健康单位24个、健康学校83个、健康餐厅21家、健康食堂23个、健康步道6条、健康小屋3个、健康主题公园3个、健康(美食)一条街6条。全区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均规范设置禁烟标识,“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覆盖率均达100%;区医院等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戒烟门诊,全区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经调查,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为21.5%;3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较2012年下降12.63%。

建设整合型防控体系。从居民健康需求出发,积极打造专业队伍,优化整合资源,建立互联互通的机制。一是构建服务体系。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职责,不断完善体系的运行、质控和绩效评价机制,定期督导考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策。二是抓好能力建设。区疾控中心设立慢性病科,配备专职慢性病管理人员6名,其中硕士1人、本科3人;二级以上医院均设有防保科,乡镇卫生院防保所全覆盖,每个单位至少有2名慢性病管理医生;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一名医生从事慢性病防治工作,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慢性病防控立体网络。为适应医疗需求增长,异地新建了总投资9000万元的区妇幼保健院、总投资10亿元的区医院,引进总投资6000万元的曙光眼科医院。总投资2亿元的区心脑血管疾病专科医院已签约筹建,为全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推进信息共享。2011年我区就建立并形成了区、乡、村三级区域卫生信息网络,2013年升级后建立数据共享与交换、卫生信息发布和卫生决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统一平台,形成了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深化健康教育促进工程。建成了区、乡、村三级宣传网络,政府门户网站、《淮安区报》、“淮安区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区乡联动、多部门参与开展健康宣传日(周)活动,共同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在多个社区设立“健康知识长廊”,倡导“我的健康,我做主”生活理念,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区共有健康教育宣传栏422个,建成健康教育一条街6条,每年开展慢性病相关宣传日(周)活动6次以上,各社区每年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至少4次,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全区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64.29%,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1.37%,群众的健康观念不断转变、健康意识逐步增强。

规范全程化管理服务。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致力于预防为主,积极打造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模式。一是重视早期发现和预防。每年开展中小学生健康体检与发育监测,进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服务,2017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率为99.60%,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为90.06%。各级医疗机构均执行门诊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2013-2017年平均测血压率达97.61%。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覆盖率100%,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63.7%,慢性病监测和预防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连续8年承担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承办了“2018年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培训班暨癌症早诊早治中国行”国家级培训项目,全区累计筛查17122人次,发现重度不典型增生以上病例209例,2015年被国家癌症基金会表彰为优秀项目点。二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发现慢性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及时按要求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干预和健康指导。印制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手册,统一规范乡、村慢性病管理台账。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医联体,有力推进了慢性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率和控制率。开展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项目,为8150名糖尿病患者体检,并对其中的1000名患者通过自我管理小组实施行为干预。启动“儿童口腔卫生干预项目”,为4230名儿童实施窝沟封闭。经调查,全区12岁儿童患龋率为24.8 %。启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暨基层医生培训项目”,医防深度结合探索糖尿病“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三是切实做好医疗保障政策衔接。把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进行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政策措施,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参与医疗救助。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曙光眼科医院、心脑血管疾病专科医院、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英东康复养老养护中心。医疗救助覆盖残疾人、流动人口、老年人、低收入等人群,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推进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向居家、在社区与机构养老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比例为100%。

严格开展疾病监测。执行临床、社区双轨报告制度,定期进行漏报调查,每年进行数据分析,保证各项数据量质双优。一是发挥传统优势。我区连续30多年开展死因和肿瘤监测,历年数据均被国家卫计委收录发布,并多次受国家、省级主管部门表彰。二是拓展监测范围。2012年启动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监测,2015年成为国家首批慢阻肺监测点,进一步扩大了我区慢性病监测范围,为综合健康报告提供更具体的数据和信息。三是开展社区诊断。我区分别于2002、2012、2016年开展三次抽样调查,监测人群中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变化情况,为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③ 坚持四个结合,拓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特色

2018年5月24-26日,癌症早诊早治中国行(江苏淮安站)在我区举办

2018年12月18日,区卫生计生委、体育局、爱卫办联合举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班

2018年4月8日,我区启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暨基层医生培训项目

2018年5月19日,市、区卫生计生委联合举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签约仪式

我区结合区情实际,突出自身优势,着力打造工作亮点,提升创建成效。

将慢性病监测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推进“以防引研、以研促防”。我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启动慢性病监测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表彰。上消化道癌的高发也引起了政府和科研机构的重视,1995年,我区被原卫生部确定为“国家食管癌防治研究现场”。近5年来,我区共承担4项研究项目,积极探索食管癌等癌症的致病原因及慢性病防控模式,“以防引研、以研促防”的模式带动了我区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将慢性病防控与山阳医派有机结合,彰显传统医学的防治魅力。积极传承“山阳医派”吴鞠通中医理论,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近年来,先后组织村医到区中医院(原吴鞠通医院)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7期,共培训700余人。目前全区342个村卫生室均能开展4种以上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综合服务区全覆盖,其中21家建成中医特色服务小区,有12家通过省级考核,并建成“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中医特色科室”各1个,有2人获得“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

将健康生活方式与公共体育服务有机结合,助力全民健智健体健康。我区于1987年被原国家体委命名为首批全国体育百强县,2015年被省体育局授予第二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先后实施了“万村健身工程”、“城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工程,建设“十公里人行步道”和“乡镇多功能运动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1平方米。城区设体育社团33个,农村设体育社团150余个,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者已达3351人。2016-2018年,全程参与全国“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大赛,去年还承办了江苏省启动仪式,通过全民健身助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持续深入。

将慢性病管理成果总结与经验共享有机结合,为周边县区树立样板。2012年通过国家慢性病示范区验收后,我区积极总结慢性病防控的经验,组织撰写《淮安市淮安区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经验和启示》,在《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上发表。2013年,我区分别在国家、省慢性病示范区建设交流大会上作经验介绍;苏北多地兄弟县区也组团来我区参观,共同探讨示范区建设的成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