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3月27日

罗振玉故居

阅读数:3231  

杜涛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国学大师,是甲骨学、敦煌学的奠基者。他收集研究甲骨、金石刻辞,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考究,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倡导古明器研究,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作出贡献。他一生著作189种,校刊书籍642种。他还是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即今中国农业大学)的创办人、首任监督。辛亥革命后,他以满清遗老自居,曾短暂担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长。辞职后,他专心研究国学。

同治五年(1866),罗振玉出生在淮安更楼东街罗家巷,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离淮赴沪创办农学社、《农学报》前,共在淮安故居生活了30年。正如罗振玉自称:

予生长淮安。

予今日得稍知读书门径,盖植基于是时也。

淮安罗振玉故居不仅是罗振玉出生、成长的地方,还是罗振玉学术思想以及著名的“罗王之学”发源地。他在5岁之时就在家中私墅读书,至31岁前潜心研究学术、著书立说均在此处。罗振玉在淮安时,已是小有名气的学者,就著有《读碑小笺》《存拙斋札疏》《金石萃编校字记》《眼学偶得》《五史校议》《面城精舍杂文甲乙编》等20余种书籍。他在著《存拙斋札疏》时年仅19岁,著名学者汪梅村为其作序,称“考证极多精核”“年才逾冠,斐然有成,后来之彦,非君莫属”。罗振玉故居靠近淮安城墙,罗氏名之为“面城精舍”,他的书斋则名为“存拙斋”,罗振玉年轻时所著的《存拙斋札疏》《面城精舍杂文甲乙编》即以此取名。

罗振玉故居原面积甚大,宅邸南临淮安城南城墙,北为更楼东街,整个建筑东西约有四路建筑,以罗家巷分中。西路原约有建筑43间,东路毁于战火,具体房屋数量不详。今存抬梁式硬山造青砖小瓦房4栋12间,总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主屋面南,面阔3间11.3米,进深5.8米,檩高2.8米,硬山顶。罗振玉故居于2006年6月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淮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前两年在调查时发现,罗振玉故居尚存老宅仍有罗氏后人居住,内部在近些年也有过改造,还有个文明户的牌子钉在临街的后墙上。

名人故居集建筑、人文和文物价值于一身,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人故居因为名人生前的经历,而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永恒的魅力,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特殊坐标,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人文资源,很值得珍惜保护。一旦历经沧桑的名人故居荡然无存,依附其间的名人文化和精神也会随之而去,令人痛惜。

罗振玉故居更新建议:

1.成立由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淮安市规划、城建以及淮安区等单位参与的“罗振玉故居保护修复项目领导小组”,共同勘察设计,制定高水准的保护维修方案,并组织实施。由市财政提供资金保障,淮安区财政提供配套,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

2.以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目标,做好罗振玉故居的文保单位升级申报工作。

3.连同修复距离罗振玉故居不远的罗氏祠堂,并申报文保单位。

4.文化广电和旅游主管部门可将罗振玉故居、罗氏祠堂与附近的杨士骧故居及周恩来故居等结合,打造淮城名人故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