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5年08月21日

从共同抗日到相濡以沫

——孙应考、赵怀莉夫妇的抗战记忆

阅读数:653  

本报记者  于行行

共同经历烽火时期,携手走过峥嵘岁月。抗日战争中,夫妻共同参加战争的不少,但能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并肩走到今天的实属不易,孙应考和赵怀莉就是这样一对夫妇。抗战期间,他们一个是在前方与日伪军周旋的革命战士,一个是在后方带领村民搞后勤工作的妇女干部。近日,记者来到他们位于城区世纪佳苑小区的家中,听他们谈谈那段抗战历史。

“像我们这样都健在的抗战老同志确实不多了,连她也89岁了。”今年90岁的孙应考老人握着老伴儿赵怀莉的手感慨地说:“到今年,我们已经结婚72年了,结婚时她就已经是正式党员了,任钦工区大赵乡减租减息宣传员。比我参加抗战还早一年,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1939年3月1日,日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从西门进入淮城。“日军占领淮城时我才13岁,当时日军在钦工镇建了一座碉堡作据点,经常来村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回忆起参加抗战的日子,孙应考老人激动地说,“我不愿意做亡国奴。1940春,我参加了少年抗日先锋队,做小队长,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时候年纪太小,没办法上战场打日军,就整天和小伙伴们一起贴抗战标语,发革命宣传单,鼓励乡亲们团结一心共同抗日,同时也为新四军在日军的据点站岗、放哨。” 孙应考老人告诉记者,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打过仗,但是他一直在为全民抗战服务。

1943年春,日军“大扫荡”时在钦工据点驻扎下来。“当时,钦工自卫队队长曹良(音)受指派假投降。他的家人被日军软禁在圩子里,攻打据点前,我受命要在战斗开始前把曹良的家人撤出来。”孙应考老人清楚地记得,“那时我年龄小,一个人不敢去,是父亲陪我一起去的。天黑时我爬进圩子,找到曹良的家人让他们和我一起撤出来,我们才爬出来,战斗就打响了。”

70多年前的淮安大地,处处回响着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枪声,虽然与孙应考老人不在相同战场,但赵怀莉老人在后方做了大量抗日工作。

“没有任何事能压倒她。”说起妻子赵怀莉,孙应考老人骄傲地告诉记者,“受参加过横沟暴动的堂叔赵心权的影响,1942年她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正式党员,十七岁与我结婚后,党组织关系转入西孙村党支部,任西孙村妇女会会长,带领村里的妇女冒着生命危险为前线战士做后勤保障工作,并与其他同志一起到村里宣传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由于年事已高并出现过两次中风,赵怀莉老人身体很虚弱,但知道记者来听他们抗战故事时,她表情严肃地坐在了孙应考老人旁边。

在赵怀莉老人的影响下,1944年5月孙应考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新四军盐阜独立团的文书,“作为文书我虽然不参加战斗,但是要上前线抬担架,把一批批伤员送到后方治疗。”同年7月,孙应考被送入抗大接受教育,成为抗日战争的生力军。而赵怀莉老人作为淮安县大队宣传员,仍留在原地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日本投降,两淮解放后,孙应考随军北上,在东北打了三年解放战争,直至东北全境解放。赵怀莉老人则接任原乡长孙毓俊任淮安县郝渠区和平乡乡长,成为淮安县第一位女乡长,圆满完成镇反肃反、拥军支前、抓生产、征公粮,与顽匪打游击等各项活动,人送外号“赵大车”,意思是不怕艰难困苦,不怕工作多、任务重,像大车一样装得多,跑得快!以致在北乡提起“赵大车”远近闻名,而不知赵怀莉老人的真实姓名。

“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在过去的革命年代,我们亲眼见到了无数的同志英勇地冲了上去,看到无数的同志倒下去,作为现在仍能幸福地生活着的我们,必须珍惜现在的生活。”回首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这对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夫妻叮嘱年轻一代,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