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5年09月29日

历 史 不 会 忘 记

——淮安流均镇支前分队纪事

阅读数:1150  

陈加加  赵日超

前不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寻访了当年亲历高邮、邵伯战役的流均镇支前分队队员,今年已86岁的陈国标老人。

陈国标老人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他面带微笑,语音清亮,亲切而健谈。当我们自报家门,说明来意时,他一下子变得严肃而慎重起来。他激动地说,流均镇支前队员们当年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跟随华中野战军为解放苏中,担任了支前和后勤供给任务……

1945年10月,江苏高邮境内坦克轰鸣,大炮怒吼,高邮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华中野战军为解放苏中,淮安县船舶大队在中桥乡一带,征招民船20余条,船民30余人,组成支前分队,担任部队军需物资供给任务。陈国标兄妹4人,毅然参加了淮安县流均支前分队,后编入华中野战军征招支前分队,带着自家的两条木船参加了革命。

支前分队的前身,是中桥乡(今流均镇中桥村)民船运输船队,队员大多是贫苦船民出生,有着强烈的保家卫国愿望。中桥乡地处淮安市京杭大运河东下游40多公里,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土地肥沃,人气兴旺。东邻建湖建阳,北靠阜宁青沟,南接宝应安丰,接壤之处是一望无际的芦荡。中桥乡是著名水产之乡,船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居住场所,船可以走南闯北跑运输,可以养家糊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于9月2日签署投降书。但是,高邮一带仍被日伪军占据,拒不投降,负隅顽抗。12月中旬,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发布了攻克高邮、邵伯的作战命令。支前分队20多条船只,装载着军需物资,跟随华中野战军,从家乡赶往兴化、高邮一带参战。

12月18日,华中野战军第7、第8纵队和支前分队,来到了高邮三垛一带进行战前布置。粟裕司令员指挥7纵队攻打邵伯镇;张鼎丞司令员指挥8纵队攻打高邮城外围。支前分队分成2个支前小组,陈国俊、陈国标兄妹4人两条船和队员王夕桂、高恒余等10条船为第一组,跟随7纵队;支前分队长祁正余、高干泉等10条船为第二组,跟随8纵队,负责部队的饮食供给,担任警戒任务,转移伤兵等工作。就在华中野战军准备进攻高邮、邵伯战役的第二天,支前分队祁正余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寄来火烧三角信。支前分队正处在配合部队进攻高邮城的关键时刻,祁正余坚守战斗岗位,带头尽忠祖国,含泪剪掉头发,寄回家中,为父亲发丧、杀钉。

邵伯镇位于高邮城南20多公里处,地势险要。日本投降后,留有日伪军1600多人负隅顽抗。12月19日夜晚,7纵队55团向邵伯镇发起猛烈攻击,在攻击途中,7纵队被一条大河挡住前进道路。支前分队接到任务后,冒着枪林弹雨,英勇作战。队员王夕桂左腿中了弹片,鲜血直流,包扎后继续行船;队员高恒余手臂中了弹片,包扎后一只手划船前行;20多条船经过艰难航行终于一起赶到,船拴船搭在一起,船上铺起木板,部队顺利通过了船桥,赢得了战机。经过一夜的激战,歼灭日、伪军500多人,还有一个团伪军望风而逃。

高邮城墙高10多米,两面临水,驻扎日伪军6000多人。8纵队司令员陶勇对高邮城外围战斗作了周密布置:64团沿运河大堤负责攻打北门西侧,66团负责攻打城北泰山庙,68团攻打南门,70团攻打东门,72团攻打城内。支前分队接到任务,紧急架设一座4米多宽的临时桥面,从当地群众家里买来4根旧木头,大小头颠倒,两头用草绳扎紧,搭在河口两岸,铺上木板做成临时木桥。下午,一个通讯兵骑马过桥时,连人带马掉进了河里。马很快上岸了,通讯兵却迟迟没上岸。支前队员急忙赶来救援,通讯兵站在水里发抖,不停地说“我犯错误了,要挨首长处分了。”原来是他将一支带皮带套子的短枪落到了河里。陈国标把通讯兵拉上船,换上了干衣服,拿起船上的铁耙子,在河里捞枪。捞了半个多小时,捞不上来,他脱掉衣服,一头扎进了河底,不一会儿,短枪摸了上来,原来皮带短枪绕在河底断桥桩上。陈国标上船后,换上衣服,浑身发抖,喝了一碗热水后,上岸奔跑了半个多小时,身体才恢复正常。当晚7点多钟,华中野战军第7、第8纵队及苏中军区共15个团,对高邮外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到12月20日中午,摧毁了外围的铁丝网、碉堡、炮楼,日伪军被我军包围。为减少伤亡,我军开展了大量的政治攻势,瓦解日伪军。12月25日夜,发起了攻城的命令。军区炮兵团、山炮连、迫击炮连和步兵连,形成火力攻势。72团找来了云梯和竹梯,准备翻墙入城。支前分队负责找撬杠、大锤,撬开城墙外的下水道,钻进高邮城里,剪断日军电力通信线路。军区尖刀部队也从下水道钻进高邮城里应外合,战斗持续到26日下午。高邮战役是抗日的最后一战,歼灭日军1100多人,歼灭伪军5000多人(含生俘人数),剩下的800多名日伪军均缴械投降。高邮、邵伯战役结束后,流均镇支前分队跟随华中野战军转战泰兴、宜家堡战斗,如皋、南马塘战斗,海安、李堡战斗,丁堰、林梓战斗,邵伯保卫战、如黄战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名震全国。七战七捷结束后,华中野战军给支前分队记了三等功,并给流均中桥乡颁发了“支前模范乡”锦旗一面。

1949年5月初,第3野战军为解决部队的缺衣少粮问题,委派流均支前分队副队长高干泉、队员陈国俊回苏北根据地筹粮。经多方筹集,筹到一批面粉,由陈国俊负责运送到苏州。当船行驶到靖江长江口时,江面大风突起,江里边的江猪不时的撞击着船弦,船随时都有翻沉的危险。陈国俊一边安慰船上的母亲,一边指挥妹妹将铁锅里饭菜倒进江里,又将一袋面粉倒入江中。果然,江猪离开了船只,使一船面粉安全运进了江阴港口,经常州辗转到达了苏州城。

1949年4月初,陈国标兄弟3人和支前分队,跟随第3野战军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分别荣获了三等功。陈国俊被授予“支前模范”功勋旗一面、陈国标被授予“凯旋荣归”功勋旗一面。在解放苏州和上海后分别受到了陈毅、粟裕、叶飞等领导的接见和慰问。

据陈老回忆,后来这两面功勋旗,分别捐献给南京博物院和北京军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