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1月28日

我区构建“八美”格局 擦亮乡村“美丽底色”

阅读数:2402  

融媒体记者 张攀江 通讯员 肖享

近年来,我区围绕构建布局美、产业美、宜居美、风尚美、治理美、畅达美、生态美、田园美的“八美”乡村格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擦亮了乡村的“美丽底色”。

聚焦“布局之美”,系统规划发展空间

去年以来,我区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明确镇域发展导向、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三个方面着手,系统规划发展空间,先后完成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编制、《2020年度淮安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并将其汇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同时结合镇域发展,因地制宜,对漕运镇小李庄、车桥镇卢滩村等9个镇(街道)16个村实施第一批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为全区整体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产业之美”,壮大乡村经济实力

我区以“做大农业产业规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集成改革活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抓手,全力书写好农村产业这篇大文章。在做大农业产业规模上,重点突出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4+1”主导产业地位;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注重培育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

去年以来,我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1个,新培育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个,新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0个;在激发集成改革活力上,我区继续深化“党建引领、集成振兴”农业农村改革,按照“村社一体、融合共建”的思路,引导鼓励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合作共赢。2020年以来,共新增“党建引领、集成振兴”改革示范村15个,各村合作社建立、土地流转入股、农机具配置等均已到位;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上,我区全面加强粮食流通仓储设施建设,全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95.8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94万亩。

聚焦“宜居之美”,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我区把农房改善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第一要务来抓,全面提升项目规划建设水平,围绕233国道、348省道两条主轴,采取产业导入、文化植入、设施接入、服务融入、品牌嵌入等手段,构建农房改善项目“两带三圈”格局,着力打造24个留得住乡愁、彰显地方特色的改善项目,让“进城入镇住高楼”转变为“原址提升留乡愁”。同时,我区还统筹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乡村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2480万元,建成车桥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5家卫生院配备CT等医疗设备并投入使用,实现了“90%的患者不出区、60%的患者留在基层”的目标。

聚焦“风尚之美”,展示文明乡村风貌

我区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道路、人口密集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知识,并且通过宣讲团、报告会、图片展等形式加强农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在322个村(居)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服务点,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困难群体,提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2020年以来,我区还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共命名了文明镇2个、文明村217个、文明社区6个,激发了各村镇讲文明、创文明的动力与活力。

聚焦“治理之美”,构建和谐稳定环境

我区聚焦基层组织建设,新建和改扩建49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钦工镇青莲岗村等6个村级组织建设示范点,并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为责任清单,划分了12132个党员责任区,夯实了乡村治理的党建根基。同时,我区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目标,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三治融合”村居示范点培植工程,2020年共打造了15个区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5个市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20个“三治融合”村居示范点,加快了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形成。

聚焦“畅达之美”,促进城乡互联互通

去年以来,我区按照打通节点、改造堵点、补上断点的要求,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达工程,开工建设了264省道,完成了233国道、235省道、428省道等5条道路的项目编制工作,长度为36.552公里的348省道车桥至林集段顺利建成通车。投资1.5亿元,完成了省下达的农村公路121.5公里和桥梁29座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级“四好农村路”达标县验收。同时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域,投入850万元疏浚河道66条,促进了农村县乡河道、灌溉渠道水系相连、水体相通、水流顺畅、水面清洁,构建起一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景观。

聚焦“生态之美”,打造水清湖绿乡村

我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绿美村庄”建设为抓手,建成13个省级绿美村庄。加快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在完成14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又新建了5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种植、健康养殖、种养结合、产业融合、能源利用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规模。2020年,全区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夏季秸秆还田率实现9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48%。我区还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工作,投入290万元完成了车桥高庄组后沟、复兴渔滨居新街南排水沟两条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聚焦“田园之美”,彰显乡愁独特魅力

去年以来,我区以乡村全域旅游为工作重心,以培育“施河智教乐享、都梁田园乡村、恩赐休闲观光、九曲河畔康养度假、蓝水湾水韵乡情”为抓手,全力构建淮安区全域旅游特色村镇体系。其中,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面,我区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为核心,突出规划引领,按照“一圈两带三线”思路,抓好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促进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展现了“生态优、村庄美、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流均镇都梁村顺利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命名,平桥镇李前村、山阳街道小岗村顺利通过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