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11日

司法为民显担当 勇毅笃行写华章

——淮安区人民法院五年来创新亮点工作回眸

阅读数:1107  

通讯员 余 嫚

风雨浩征程,回眸满堂春。五年来,淮安区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总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和上级法院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司法推动品质政法建设,紧扣“建设现代化法院,打造高质量司法”的工作主题,协同推进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司法能力、司法队伍、司法装备现代化,各项工作取得新业绩。

五年来,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8257件,审结66797件,其中2021年受理16572件,结案15112件,员额法官人均办案308件,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总体水平一直保持在全市基层法院前列。2021年,在省院通报的9项重点审判质效指标中,有8项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7项进入全省前30名。

这五年,区法院锐意进取争先创优,荣获“全国优秀直播法院”“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车桥法庭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优秀人民法庭”。

这五年,区法院创新回应民需,“春雨家园”“根治欠薪”等“为民办实事”特色项目受到省委市委领导高度肯定,工作经验被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省高院转发推广。

这五年,区法院致力弘扬法治精神,拍摄的微电影、普法微视频全网点击量超3000万,荣获“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着力发挥案例价值引领作用,9篇案例被评选为国家级典型案例。

这五年,区法院注重树立模范典型,13名干警在审判、执行、调研、普法等条线荣获省级以上“先进个人”称号。

一项项荣誉、一个个先进的背后,既是区法院司法为民和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也是改革创新、勇毅笃行的动人篇章。

根治欠薪——让农民工告别“忧酬烦薪”

前不久, 区人民法院的根治欠薪联动机制工作站内,212位农民工终于领到了被拖欠的283万余元工资。农民工代表激动地说:“多亏了法院,我们才要回了血汗钱!”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进一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淮安区人民法院围绕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在根治欠薪问题上大胆探索、积极行动,为农民工合法权益撑起法律保护伞,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以来,该院受理涉拖欠农民工工资群体性案件20余批次,涉及农民工800余人,结案率100%,涉案金额1200余万元,执结到位100%。

自区法院根治欠薪联动机制工作站成立以来,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行政、司法执法效率和水平,构建形成涉农民工欠薪纠纷监督、调解、诉讼、执行直至依法追究欠薪单位(个人)刑事责任的“一站式”处置模式,有效解决涉农民工欠薪纠纷中职能部门协作不顺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去年3月,通过联动机制妥善处理涉某建筑公司欠薪纠纷案,仅用时5天,为103名农民工追回工资款280余万元。

在立案环节,通过口头立案、电话立案、网上立案等,确保当即立案、当日立案、当即转办。案件审理中,采取优先开庭、简化裁判文书等方式,做到及时审理,及时下判,保证农民工当天甚至当庭就能拿到裁判文书。执行部门采用先予执行、财产保全等措施,第一时间实施冻结、扣划等强制措施,确保兑现农民工胜诉利益。该院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审理、执行平均用时不到5天,实际执行兑付比例达100%。

“着力构建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纠纷‘分调裁审’一体化处理工作机制新模式,联动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检察院等单位组成‘一体化’工作站,实行‘首问负责、一站到底’的工作原则。做到‘立案快、调处快、保全执行快、兑现快’,确保民生共享、社会和谐稳定。”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段庆丽介绍。

春雨家园——滋润入心细无声

“谢谢,谢谢!除了谢谢我不知道说什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握着综合审判庭庭长陶文花的手。“这是一起说普通又不普通的赡养纠纷。”送走老人后,陶文花说。80多岁的老人有四儿两女共六个子女,却只起诉了不愿赡养的二儿子,其实老人与二儿子经济都不错,谁都不差这点赡养费。二儿子觉得老人对他有偏见,平时对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家嘘寒问暖,对自己从来都只是开口要钱。老人则觉得老二经济可以,其他孩子生活比较困难他多关心一点没问题。了解情况后的陶文花将这对父子请到了春雨家园活动室,在这仅够坐三人的小圆桌旁,父子俩近十年第一次近距离坐下来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最终父子俩的双手又握在了一起。

“春雨家园”是区法院近年来倾力打造的一项创新创优项目,旨在通过审判工作、法治宣传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维护青少年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达到维护家庭团结、社会稳定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度挖掘新旅爱国精神宝贵红色资源,推动法院工作与“新旅精神”深度融合,促进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双提升,2021年,淮安区法院与新安小学举行了“法护蓓蕾”校园司法保护基地挂牌仪式。

扫黑除恶——出重拳,审判、执行“双清零”

2019年,淮安区法院荣获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专项斗争以来,共审结涉黑涉恶案17件115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6人。加大“打财断血”力度,强化对“黑财”的处置和执行力度,共判处财产刑1717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1980万元,铲除了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坚决做到“打伞破网”,严格落实“两个一律”和“一案三查”,审结涉“保护伞”案件3件3人。着眼长效常治,制定扫黑除恶常态化制度12项,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13份。扎实开展“套路贷”虚假诉讼专项治理活动,排查民间借贷案件9114件,通过再审纠正“套路贷”案件306件,45名涉嫌“套路贷”犯罪嫌疑人被移送公安机关。

淮安区法院认真落实中央决策及最高法院、省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六清行动”任务目标,克服疫情影响,强化责任担当,强力推进专项斗争,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依法审理、强化黑财执行、强化工作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审判、执行“双清零”。

“线索清仓”基本完成。通过在立案时告知扫黑除恶举报内容和举报方式、在审理执行时对可疑案件进行全面核查、在案件审结时以一案一表的形式由各承办人填写涉黑涉恶线索排查表,加强与民商事审判、执行工作的有效衔接,深挖非法集资、高利放贷等系列案件背后的涉黑涉恶和“保护伞”线索,重点排查民间借贷案件涉嫌套路贷犯罪。扫黑除恶行动摸排59条线索相关材料均已移交扫黑办并予以核查反馈,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逃犯清零”彰显成效。审理胡某等25人涉恶案件过程中,被告人甘某在开庭审理后脱逃,后与公安机关联系反馈情况,被告人甘某被及时抓捕归案。截止目前,淮安区法院无在逃的被告人。

“案件清结”扎实推进。在审理涉黑涉恶案件过程中,围绕积案清零的目标,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始终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从严、从快审理涉黑涉恶案件,争取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住历史检验的铁案。“丁某”等22人涉黑案件的审结,宣告了该院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完美收官,上述涉黑恶案件均在法定期限内审结,彰显了打击黑恶势力的决心。

“伞网清除”全部查结。黑恶不扫,社会难安。“伞网”不除,其根难断。扫黑除恶以来,淮安区法院严格把握“保护伞”界定标准,既坚持“大伞”“小伞”一起打,又注意将一般违法违纪行为与故意包庇纵容黑恶势力区分开来,精准清除“害群之马”。运用财产刑等手段,铲除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从源头上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已判决生效的案件中,判处罚金刑、追缴违法所得、责令退赔目前已经全部执行到位。

“行业清源”不断深化。行业领域是黑恶势力的发源地和避难所,是打早打小、铲除黑恶势力的重要战场,该院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聚焦社会治安、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资源环保、信息网络、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10大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精准梳理整治项目,分类制定整治方案,持续开展深挖整治。

"调、联、快"全闭环—— 助力道交纠纷化解

“你们双方是否同意刚才的调解方案,如同意,请签订调解协议书,确认一下效力。”

“我们同意刚才你的调解方案。”

“同意。”

这一幕几乎每天都在区法院人民调解室上演。“全区每年交通事故约1200-1800件,通过诉前调解,最终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约为600-700件,减少诉讼案件达50%以上,推进实现诉源治理。”区法院速裁庭副庭长丁迅介绍。近年来,淮安区法院以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充分适用调解前置程序,引导当事人在登记立案前先行调解,在法院的指导下,引进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等多元解纷力量,根据案件呈现的纠纷特点在线做好诉前案件分流指派。

“以前交通事故案件中的当事人一方对在交警大队所做的调解方案反悔,这就导致需要双方再到法院进行立案、审理、判决、执行等一系列诉讼程序,时间会比较长。”速裁庭法官助理任志凤说道,“现在我们院在区交警大队事故处理服务中心派驻一名特聘调解员,发生交通事故后,调解员第一时间进入调解。双方若能达成一致协议,便能现场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调解书。原本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能结束的案子,在道交一体化平台半天就可以完成,极大的方便了当事人,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降低当事人的维权成本,“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腿”,区法院加强同公安、司法、保险行业等单位的联动,大力推广“道交一体化”平台的运用,打通信息壁垒,打造信息共享、成果共享的协同工作格局,逐步实现道交纠纷事故责任认定、理赔、调解、诉讼等流程一体化在线处理。

在此基础上,区法院还探索建立联合调解机制,即试行了“两固、一同轨”机制,将固定的相关赔偿项目和标准张贴在交警部门调解场所,固定每周星期三法官助理到交警部门调解场所现场调解。区法院调解人员与交警队调解员同轨调解,同时进行。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当场予以司法确认。

“一开始,我有些紧张,不知所措。在看到原告提交的要素表后,我明白了原告起诉请求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计算的依据,垫付款的性质等,理清了思路。案件也得到了快速、妥善的调解,非常省心。”一名被告在庭审结束后对区法院要素式审判进行了评价。

为了提高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的化解效能,区法院还建立了快审快结机制。立案后统一排期开庭提高排期开庭效率,缩短开庭周期。开庭后十日内完成文书初稿,校对工作,调解撤诉的案件当天撰写文书并结案将交通事故案件的查明事实部分归类为事故发生及认定情况、诊疗情况、投保情况、鉴定情况,简化当事人没有异议的事实。

同时创新设计送达地址确认书与银行账户确认书相结合的新式“二合一”确认书,对必填的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对当事人易漏易错的项目重点标注提醒,提高当事人填写准确率,减少当事人书写时间和提交次数,提高审判效率。

对于赔偿款不能及时到账问题,区法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他们要求保险公司将应赔款项尽可能直接打入原告账户中,减少当事人领取赔偿款时间。将侵权方垫付的款项在应赔项目内直接抵扣,将垫付的款项直接由保险公司返还到其账户中。对打入法院账户的赔偿款在案件生效后七日内主动与当事人联系,通知其领取,确保案结事了,实现司法便民。

执行联动——让执行驶入“快车道”

这是一起多年未解决的“骨头案”,城东供销社与张某父子二人排除妨害纠纷一案,区法院于2014年12月15日作出民事判决,张某父子拒不执行,多次上诉被驳回。执行干警多次上门,张某父子态度强硬,漫天要价。由于涉案面积较大,环境复杂,执行一度遭遇瓶颈。

前不久,在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下,区法院牵头建立执行联运机制,组织区城建 、公安、城管、信访、供电公司等19家单位、300余人参与本次行动,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媒体记者全程参与, 经过三个多小时艰苦细致的工作,一件历时多年的“骨头案”在各方配合下终于顺利执行。

近年来,区法院聚焦执行难题,积极改革创新,推动完善执行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不动产查控全流程线上办理新机制。从2018年5月起淮安区法院即与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淮安分局在全市首创执行案件不动产线上查询联动机制,通过设置专户、开通专线,实现执行法官对不动产信息的网络查询。二是建立税费征缴执行联动工作新机制。 区法院与区税务局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凝聚协同发展共识,磋商联动实施细则。双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四项九款实施意见,在信息共享、利息收入个人所得税征收、欠税征缴、不动产交易税代缴四个方面深入开展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新格局。 三是建立诉讼保全保险和执行悬赏保险机制。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安中心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商业保险引入到保全担保、司法救助和执行悬赏工作中,以总保费为杠杆将保费按约定比例将商业利润反哺于司法救助与查人找物环节,助推执行工作深入发展。

区法院组织全员力量全力攻坚,五年来共年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7820件,执结24501件。

手执法槌护民安,肩扛天平扬正义。2022年,区法院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强化队伍建设,健全司法制约监督体系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