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04日

寻访孙兰墓

阅读数:2701  

雍树斌

小时候打从记事,就听邻居和庄子上识字的人讲,抗日战争时期,淮安县有一位30出头的姑娘当县长,别看她年轻,说她经历丰富,跟着共产党走过南、闯过北,拿过枪、打过仗,能说会道,文武双全。在我们老家前后三庄传为佳话美谈,甚至成了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故事。

1985年,我从部队转业,组织上安排到刚成立不久的中共淮安县委老干部局工作。工作对象有老红军,有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兵,有抗美援朝老战士,还有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当时老淮安汽车站东边,往南窑方向进囗处的“老干部新村”,就是专门为他们新建的安置房。

离休老干部对我们老淮安曾经的过往知根知底。梁石卿(70年代原淮安县副县长)、徐志高(原淮安县机电公司副经理)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的提到年仅32岁的女县长孙兰。说孙兰飒爽英姿、威风凛凛主持公审大会,气势不减男儿;说她为民除害、依法办事枪毙伪县长沙贵章,执法毫不手软;说她亲民爱民、为民办事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生怕百姓吃亏。他们对县长孙兰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们翻阅、查找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颜景詹、王一香等离休老干部的回忆文章,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的纪念文章,解放战争时期《新华日报》等等,了解了孙兰的基本情况。孙兰原名韦毓梅,1913年出生,193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盐城秦南镇刘村人。7岁随父母离开盐城,到上海求学读书,1931年“9.18”事变后,开始在上海参加革命活动。“皖南事变”发生后的1942年,党组织安排孙兰由上海来苏北根据地。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7月,调任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县长。1947年1月,孙兰调离淮安,任华中五分区专署一处处长,后又调任江淮区党委宣传部宣传科长等职。1952年调任安微省教育厅副厅长、厅长,党组书记;1959年调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候补委员。周总理称她是“家乡父母官”、“苏北第一位女县长”。1968年4月8日,孙兰惨遭迫害致死,年仅55岁。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孙兰安葬在她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方淮安,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寻访孙兰墓,第一时间去拜谒孙兰县长,以了却心中积淀已久的敬慕之情。我先联系了淮安区民政局办公室的同志,后又联系了淮安区紫藤园公墓管理所的同志。后来得知,孙兰县长就迁葬在淮安区紫藤园公墓。

我们从淮海北路上高架,下高速沿承恩大道过康马路,左拐转向灌溉渠便民桥,下去直奔河下街道辖区内的紫藤园公墓。走进紫藤园公墓大门,四周松柏环绕、宁静肃穆。踏上台阶,穿过廊道,径直北走,途经思亲亭,沿着回字路,再往东拐有一条稍宽的南北小道,朝北望去,紧贴路西边有一座底部用条石砌成、上半部呈紫红色的墓冢,墓主人就是淮安第一任女县长孙兰。

我们向孙兰县长敬献了花蓝,默默致哀。站在孙县长墓前,伫立良久。孙兰出生于盐城秦南镇,遭迫害致死于上海,最后又长眠于大运河畔,1926年入上海启秀女中读书,高中时期就是学生会的活跃分子。孙兰18岁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影响下参加“左联”, 迅速成为学生运动骨干。在此期间,她开始了与鲁迅先生交往,《鲁迅日记》中孙兰与鲁迅夫妇交往的记载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1934年,她又只身来到“五·四”运动发源地北平,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她的意志更为坚强,参加革命活动更加活跃。在日军侵占华北、国家危亡之际,地下党员蒋南翔组织成立了清华大学“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成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前夕清华学生的核心力量。孙兰作为牵头人,她领导、宣传、发动清华女生积极参加自卫会组织,使自卫会组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1936年她从清华大学毕业,受党组织派遣返回上海,以私立爱群女子中学语文教师身份从事上海妇女救国会工作。“七七”事变后,她发动上海女工参加宋庆龄为名誉主席、何香凝为主席的“上海妇女抗敌后援会”,结识了宋庆龄、何香凝等妇女领袖,并在她们领导下开展工作。孙兰工作果敢、处事灵活,颇有男孩子风格,深受宋庆龄的喜爱,宋庆龄曾对她说:“小韦,你就改姓孙,叫‘孙男’吧。”后来,孙兰撤退苏北,就改成了这个名字,只不过将“孙男”的‘男’字换成了现在的‘兰’字而已。1941年,由于国共两党斗争的白热化,上海的白色恐怖形势日趋严峻,孙兰的身份也随之暴露,党组织安排她到苏北解放区工作。

来淮安工作后,孙兰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反“扫荡”,打游击,写文章,作演说,被淮安人称为“文武双全的女中丈夫”。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孙兰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武装自卫。1945年10月,国民党军队下乡“清剿”,孙兰县长带领地方武装与敌人周旋,逮捕了国民党县长沙贵章、大队长高必发。主持召开了轰动一时的公审大会。1946年2月21日,《新华日报》刊文《女县长》,详细记述公审实况,称赞孙兰作为苏北解放区第一位女县长,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意识,打破了自古妇女不能参政的传统思想。在淮安任县长期间,她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把满腔的热忱化作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并将自已的身影深深地烙进这片她深爱的土地。

站在孙兰墓前,回望一河之隔的原淮安县城。当年那里曾是孙兰县长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她在低矮潮湿的办公室里,接待过因生活难以为继的周恩来总理的婶母,会办过文渠疏浚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资,安排过战争过后农民耕种需要的种籽、犁耙和困难户的帮扶等等。足以告慰逝者的是,如今的淮安已不再是穷困潦倒、民不聊生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景色宜人,活力勃发的城市。

孙兰离开我们已经54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故事或许将渐渐不为后人所知,但她为淮安人民争取早日解放,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将永远书写在淮安这块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