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云报平台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足迹

阅读数:1229

在路上

朱天羽

当11月8日伴着金秋的收获

如约而至

我们的心中激荡起幸福的涟漪

记者节

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记者节

这是点亮光荣与梦想的节日

以节日的名义向我们的职业致敬

以节日的名义向我们身处的时代致意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传播技术变革时代

这是一个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口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未像今天这样便捷

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从未像今天这样严峻

新兴媒体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迅猛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任务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这是一条全新的起跑线

这是一次坚定的再出发

再出发

我们与春天同行

以海棠之名

轰然打开,崭新的天地

花开的声音,像一道闪电

曼妙的旋律,跳跃着创新的音符

从笔尖到指尖

从报端到网端

从整合到融合

从大屏到小屏

从新闻到服务

报网微端的融媒矩阵在舆论主阵地集结

信息与服务在指尖飞扬

从这里,发出周恩来总理家乡最美的声音

从这里,展示“窗口”的无限魅力

海棠是我们红色的胎记

再出发

我们与时间赛跑

让新闻不止步于报纸的“定时”

让新闻超越广播电视的“实时”和“即时”

让新闻成为移动端的“随时”和“全时”

我们逆行在与疫魔生死较量的战场

我们逆行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险地

在塔吊林立的工地,我们描摹城市崛起的脊梁

在乡村振兴的田野,我们捕捉禾苗拔节的声音

用镜头记录每一滴闪耀的汗珠

用笔墨书写每一片沸腾的生活

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到阡陌

从泥土的醇厚到网络的繁忙

海棠是我们新闻的标尺

再出发

我们迎着阳光奔跑

让指尖传递力量

让海棠情暖万家

线上倾听你的诉说

线下排解你的烦恼

我们是“大海”

我们是“小棠”

海棠是我们的初心

愿是一束光

照亮你的迷茫

愿是一团火

温暖你的寒冷

愿是一座桥

架起友爱与信任

愿是一条路

让公义与良知直抵人心

我们是一滴水

折射阳光

我们是一朵花

绽放春天

在路上,我们是“追梦人”

因为有梦

我们不断重新定义自己

因为逐梦

我们不断充实超越自己

在路上,我们是“赶路人”

因为远方

我们深知时光不负

因为前方

我们坚信未来可期

用比光更暖的心

走比脚更长的路

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倾听海棠花开的声音

匠心打造新媒体特色产品

新媒体发展科 苗婷婷

光阴如箭,今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九个年头,从电视新闻编辑到后期包装再到今天的动漫创作和新媒体工作,我都经历了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熟悉业务、得心应手。一路走来,有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也有每一次的坚持和努力,更有敬业是职责、精业是态度的自我要求。

到新媒体发展科工作以来,虽然工作职责变多、任务变难,但是我在不断学习中遇难克难;虽然未来还会有很多挑战,但是我相信我们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活力的团队,因为他们能吃苦、勤思考、肯奉献、善作为,我们抱团努力,就一定会有快乐、有收获、有成长。

严斟细酌,精雕细节

细节决定品质。记得在和同事一起策划动漫作品《疫情防控,从这件事做起》时,为了让动画场景里的“小棠”形象更生动,在“小棠”头部的动作和神采上,我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一帧一帧地调,一遍一遍地改。我相信:要想让受众认可,首先得自己满意。作品发布后,播放量当天达到了5万多,并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记得在做“淮马”动漫的时候,同时要出两部片子,恰巧工作电脑又出现了故障。于是我就在家赶工,整整两天基本没离开过座位,从原画到动作再到场景,一点一点地打磨,反反复复地推敲,熬了两个通宵,终于顺利完成并按时发布。那一天,作品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我也收到了领导的表扬信息,短短几句话,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严斟细酌才能体现匠心,只有精雕细节才能打造精品。

内容为要,合作为先

完成好的作品,团队的合作尤为重要。在接受市委网信办举办的“致敬百年 祝福永远”E起说出我们的爱网络主题活动时,我们新媒体的小伙伴们开了头脑风暴会,首先确定要拍什么人物,到哪里拍,采访对象说什么,后期包装怎么做,反复打磨修改,制定了详细的摄制计划。拍摄期间,大家顶着烈日,一个点一个点地跑,一个片断一个片断地拍,有两个人还中了暑,但大家都没有抱怨,一心想着高质量完成任务。短视频报送后受到市委网信办的认可,被当作全市的模板,在“淮安发布”微信公众号首家推送。

今年初,我们接到紧急任务,需要做一个防疫期间倡导大家不离淮不来淮不返淮的动画。只有一天时间,我们很快作了分工,张文翔配音,柳菁、阚梦鸥做素材,我做动画,大家忙得午饭都没有时间吃,终于在晚上10点多钟推出。这也是我们科室原创作品第一个破10万+的片子。我想,完成每一个紧急任务一个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精诚合作。

担当尽职,扛起责任

我们科室工作的特征是紧急任务多,而且要及时高效有质量。有次夜里一点多我接到制作PPT的紧急任务,我深知越是这时候找到我们,任务越是重大和特殊。于是我立马赶到班上投入工作,连续16个小时没有休息,直至第二天下午5点圆满完成任务。这期间,PPT经过多次调整修改,我知道这时候更不能慌乱,不能厌战,更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因为,这是我的职责,也是一份信任,不可辜负。

今年,我们策划做一个反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展示时代新变化的短视频。那么怎样去做这个片子,起初脚本写了七八稿都不是很理想,最后在领导的指导下,我们以拟人化手法,从第一视角,让一个小西瓜讲述它一生的故事。拍摄时正值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冒着酷暑扎进瓜田,汗水湿透了衣襟,刘武晒到脱皮,梦鸥热到中暑,先后多次去苏嘴最终完成作品《小西瓜的甜蜜人生》。作品发布后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在全省全网推送,入围学习强国复赛。天很热,汗水很多,但是我们感觉很甜,因为努力和付出,都有了回报。我们扛起了责任,尽到了职责。

我和我的伙伴们一直秉持着敬业精业的工作要求。这份工作也许会有很多坎坷和新的难题,但我们永远充满信心,在不懈地努力中享受着职业带给我们的快乐,用奋斗擦亮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我们都是收信人

采访科 张攀江

今天是我们新闻人的节日。我和大家分享点轻松的故事。

我身后是一幅巨幅油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油画里的孩子们正在认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其中一个女孩是我的女儿,她曾经也是新安小学五(8)中队的一名少先队员。

2021年暑假,女儿参加了“小好汉重走新旅路”红色寻访活动,而我,作为一名随团记者,一起参加。

我得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们父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当时我带着一个疑问去参加这项活动,估计也是很多人的疑问。青少年学党史,他们能懂党史吗?学的又是什么?

寻访过程中,我们一起拜访了新安旅行团老团员、著名油画家陈其老先生。96岁高龄的老人看见孩子们,非常高兴。他拄着拐杖,背靠座椅,给孩子们讲述了他从一名孤儿成长为一名新旅团员的故事。

老人的故事很励志,也很感人。他母亲早逝,父亲和哥哥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死了,是新四军的收留,让他活了下来。他自小喜欢文艺,因为听说新安旅行团是一个以文艺为武器的革命团体,所以就有了他“三投新旅”的故事。

老人不能久坐,可是他却为孩子们讲述了将近一个小时。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可以了。可是老人却没有理会。有一句话,老人重复了三次,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没有共产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老人骨子里那种对党的感恩,对党的热爱,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染。在采访的时候,女儿说,陈爷爷有一颗爱国心。还有的同学说,陈爷爷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却能坚持画画,我觉得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是啊,我有时候,很喜欢去采访一些老一辈的人,他们身上有一股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那是一种信仰的力量,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得那么朴实,那么深沉。

曾经有人问过陈其老人:“你的作品怎么画得这么好?”他说:“不画好这些作品,怎么对得起那些死去的战友啊!”

寻访中,我们沿着新安旅行团前辈的足迹深入镇江、南京、安徽等地,寻访新旅旧址,感悟新旅初心。白天,我们一起寻访,晚上,女儿在房间写下心得感悟,而我,忙着撰写稿件。在采访女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她在记事本上记录下这么一段话:新旅的故事是我一生的财富。烽火年代,他们以救国有我为号角。今天,我要以强国有我为信念。

我不知道这是她摘抄的,还是自己想的,但是我想说,这一路走来,我理解了青少年学党史的意义。青少年学党史,学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学的是爱国奋进的精神面貌,学的是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质。从小树立报国之志,长大才能成为国家栋梁。

我是中国人,我有一颗爱国心。强国有我,不仅是女儿的信念,也是我的信念。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收信人,我觉得,只要我们立足岗位,用心用情用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最好回应。

“小好汉重走新旅路”连续报道取得的荣誉,已经成为过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成为我们一个新的起点。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敢想敢做,就一定能够再次取得辉煌。

不负韶华好时光

新媒体发展科 潘 婷

今天,我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的轮岗小故事。这里我把轮岗比作四季,以小树成长为例分享我的轮岗生活。

春季是播种的季节

稚嫩的我来到采访科这片沃土播下自己三个月轮岗的成长目标。巧的是,中心也给我们每个人定了三个月轮岗目标。要求我8月份初步学会新闻写作、照片拍摄;9月份独立参与新闻采访,跟班学习采访领导活动;10月份独立参与新闻采访,独立完成稿件撰写。“独立”的种子在我心中萌芽。

夏季是耕耘付出的季节

从刚到采访科的倍感压力到后期逐渐适应,我切身感受到记者的辛苦,工作时间不固定“说出发就出发”,写稿要有时效性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件事。

一是自己独立下乡完成的活动。本来计划是安排我和一个会摄像的同事一起,走进施河镇中心小学。后来因为摄像记者被安排其他事,前一天晚上九点多我被通知自己一个人去拍摄。早晨7点多我联系领取设备匆忙赶去新安小学,跟随新安小学去施河宣讲。以前从未一个人单独联系跑活动,期间遇到各种小问题,比如麦克风没电我寻找备用电池、相机曝光太高录制抖动、采访同期时角度不佳等等,我努力平定心态,一边请教别人一边百度一一解决。因为当时心里就想着不能“丢人”,这样显得我们很不专业,抱着这种想法终于完成了一个活动的拍摄。

二是去山阳街道采访袁小琴的活动。从开始询问科室负责人如何作主题报道到现场跟袁总沟通细节,一下午我探索了她的创业史。一开始她刚毕业怀揣着青春少女之梦,想着“包下一大块地,种满向日葵”,到后来从北京回来承担起助农发展的责任。采访完这个活动,我感觉每个人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有开心与伤心的经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又都与众不同。

三是省台约稿卢攀峰。一开始仅仅知道是做个新媒体产品,但是这次与之前不同的是,我接受任务既要保证中心电视新闻使用,还需要按着省台要求做好采访。前期采访科给我们建了小群叮嘱相关细节,联系对接人到拍摄到回来剪辑制作,这次体验了完整的跟进新闻采访活动。我跟省台赵老师不断交流,反复修改。后来一步一步按着自己理解跟别人沟通,总算圆满完成任务。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在轮岗期间,我共跑了74条活动,其中包含13条外宣、8条主题报道、1条省台约稿。

从刚开始跟着采访科外宣组出第一个“打卡中国 最美地标——你好,大运河!”暨“运河情 淮扬味”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到去民政局拍摄七夕情人节。轮岗期间我也参与制作了省级比赛ppt“我们都是收信人”以及排练的过程,这次最大的感受是想向更多优秀者致敬并加以学习。当然啦,除了工作上的收获,我还收获了很多同事间“温暖的瞬间”。

冬季是沉淀的季节

这三个月的轮岗,我也有不足之处,自己独立完成活动的次数略少;采访较为粗心,不够细致。今后,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增强业务能力,不负时代,在最美的年华做最好的自己。

奔波在坚守的路上

编辑制作科 张 宁

今年,在中心领导的关心下,在编辑制作科室同事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在做好《主播说防疫》《海棠观天下》的基础上,开始了短视频的自编自导自演。我们团队近期拍摄的短视频,分别是八集《老年人养老诈骗》系列、九集《民生小短剧》系列、五集《家乡的新变化》系列。

我们在仇桥恩赐山庄拍摄的《劝酒要适度》短剧片段,画面中大家钓鱼、采摘葡萄、吃饭喝酒的画面看着轻松惬意,其实整个视频的拍摄过程却充满了酸甜苦辣。视频中演员加摄像一共10个人,这10个人,分别来自办公室、采访科和编辑制作科。这3个科室日常的工作都是比较繁忙的,为了不影响科室其他工作正常开展,作为团队负责人,我提前和办公室、采访科及编辑制作科进行了沟通,协调拍摄时间。可即使这样,当天还是出现了不可控因素,于是我们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了5个人先出发,另5个人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再出发。就拿我个人来说,拍摄当天刚好是我值班做新闻,前一天我就跟值班编辑打好招呼,稿件出来后第一时间发给我配音。拍摄当天,早上不到7点我就进入配音室开始工作。等我们第二批人员到达恩赐山庄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1点45分,先到达的同事,已经完成了好几个场景的拍摄。两批人马会合后,我们立即进入下一个拍摄场地。

恩赐山庄这个地方很多人都去过,与家人、朋友一起摘葡萄,轻松、惬意。记得那天天很热,最高温度30度。中午的葡萄棚里热气蒸腾,空气凝固而浑浊,虽然短剧中呈现出只有短短的十几秒,可我们却实实在在地在棚里拍了40多分钟。那天丁颖的腰疼得厉害,大约40分钟的车程,她的腰后一直垫着厚厚的靠垫,稍有颠簸就疼痛难忍。可为了拍摄效果,她和江纪铭拍了一遍又一遍,只为了能将最好的效果呈现出来;担任群演的同事们也纷纷找好看的景、角度,希望能够展示摘葡萄的热闹场面。由于太过闷热,负责摄像的焦子妍大汗淋漓。

看了我们拍的视频很多人有疑问,我们喝的是真酒还是假酒?我来给大家揭秘一下,这酒瓶是真的,这酒瓶里装的是自来水。为了保证拍摄效果,这一段我们拍了好多遍,我们的主演每个人都喝了两瓶多自来水,还没拍完,就感觉肚子很不舒服;每个人都饥肠辘辘,可为了拍摄,大家对抗着美味的诱惑,配合摄像拍了一遍又一遍。等到摄像焦子妍放下云台拿起筷子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了。 大家早已没有了细品美味的兴致,匆忙填饱肚子,来不及休息又立即往回赶,因为下午我们每个人的手头还有其他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这条视频获得了10W+的好成绩,也是我们中心首个超过十万次浏览量的原创民生短剧。在这里也非常感谢中心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同事参与到我们的视频拍摄中。

从《海棠观天下》到《老年人养老诈骗》再到《民生小短剧》和如今《家乡的新变化》,细数过往,回味尤甘,一项项工作成果、一个个精彩的数据,是我们这一群人的执着与坚守。

我们一直在路上。

随时待命 随时出发

采访科 严曼曼

我很荣幸能够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优秀记者代表和大家分享我们“随时待命,随时出发”的一线采访故事。

关键时刻 我们闻令而动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今年是我成为记者的第五年,也是最深刻、最丰富、最有意义的一年。今年,我代表“海棠红”宣传服务队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祁素娟手中接过行动旗帜,并将旗帜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乡村振兴路上,以及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海棠红”宣传服务队成立于今年初,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服务工作,中心汇聚青年力量,在防疫一线中彰显媒体担当。作为宣传服务队队长,为了不辱使命、不负期待,我在做好日常新闻报道工作的同时,和队员们一起走上街头、超市、学校周边等防疫重点区域,通过一线劝导、文明引导、曝光监督等形式,宣传防疫知识,劝导不规范防疫行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间,“海棠红”宣传服务队累计在“疫情防控”“抗疫先锋榜”“曝光台”“主播说防疫”等多个专栏推出相关新闻报道500多篇。同时,精心制作海报、短视频、沙画等原创融媒产品300多个,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引导氛围。

新闻现场 我们分秒必争

记者好像始终在跟时间赛跑,跟新闻赛跑,不惧风雨,勇往直前,只因使命在心、责任在肩。

去年7月份,暴雨后,我和同事临时接到采访任务,在飞速前往活动现场的路上,先是堵车严重,几次转换路线后,又遇道路积水太深,车辆无法继续前进。我和同事立刻选择下车,涉水前进,步行前往。因为记者知道,新闻现场错过几秒,事后哪怕用一个小时也是弥补不了的,我们必须分秒必争。

采访结束后,新闻制作也是个分秒必争的过程。今年的三四月份,全省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每晚7点准时召开省、市、区疫情防控调度会,为了及时发布最新防疫要求,新闻报道当天必须出来。淮安区发布最迟晚上12点发布,会议一般9点左右结束,去除三审三校、排版制作的时间,留给记者的时间很紧张。每次出这个活动,我们记者都是争分夺秒,恨不得自己拥有时间延长术。有一次会议结束时间明显比平常迟,我内心一直嘀咕可能要来不及了,但结束后,还是选择倍速听录音、疯狂敲键盘,心里祈祷快一点、再快一点。最终我以最快的时间交稿,走出房间,才发现自己着急写稿,进门后没关入户门,对独居的我来说,还是有点害怕的。第二天我外出采访时,碰到其他单位的朋友,她说昨晚结束得那么迟,你居然赶上发布了。我淡定地说,赶稿子,这是记者的家常便饭。

365天×24小时 我们超长“待机”

央视主播朱广权曾经说,“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儿夸张,但新闻人知道,这句话是真的。

在我们采访科的工作群里,比假期先到来的,往往是一份份采访任务分解表、假期值班表、周末值班表,还有半夜、凌晨安排活动,记者秒回收到的默契。因为新闻人没有时间差,我们365天、24小时超长“待机”。工作以来,我的大长假、小长假有一半以上在任务分解表和值班表上,几乎没有完整的假期。今年中秋假期,为了保障第二天的值班,我中秋节当天从家里赶回淮安区,虽然家里人不理解,但我知道必须赶回去,因为活动随时会来,我得确保自己及时到达现场。

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在这个属于记者的节日,我们依然随时待命、随时出发,和往常一样或奔波采访,或奋笔疾书,或拍摄剪辑,或连线直播。把新闻做好,就是我们庆祝节日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