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10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旅游美食
2015年10月23日

西店牡蛎

徐鹏飞

●徐鹏飞

牡蛎,宁海人称蛎黄,是一种生活在浅海中的甲壳类软体动物。它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100种,分布在我国南北沿海的有20来种。目前我县人工养殖的主要有“真牡蛎”、“褶牡蛎”和“近江牡蛎”3个品种。

宁海是全省海水养殖大县,全县牡蛎养殖总面积达到4万亩,是全省最大的牡蛎养殖基地。

西店镇位于象山港的纵深处,海中岛屿罗列、港叉纵横,形成许多风平浪静的海湾,这里海水咸度适宜(在20‰以下),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是牡蛎生长最优良的海域。

我县牡蛎养殖的历史悠久,早在光绪年间所修的《宁海县志》就有“牡蛎附石而生,块螺相连如蜂房,壳可化灰以涂墙壁,土名蛎黄……”的记载。西店镇牡蛎养殖早在700年前,宋朝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有冯姓进士,避乱西店铁江,见海边牡蛎丛生,使教民聚石养蛎。目前,西店镇20多个村均有牡蛎养殖,面积达1.8万亩,占全县牡蛎养殖的半壁江山,素有“牡蛎之乡”的美称。

冬季是盛产牡蛎的季节,俗语称“冬至到清明,蛎肉肥津津”。意思是说,到了冬季,蛎肉最为肥美,是一年中最好吃的时节。这时,城乡菜市场上,但见那一盆盆洁白圆润的蛎肉,备受人们青睐。牡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素有“海鲜牛奶”之美称。蛎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肝糖等,其维生素、锌、硒的含量之多为其他动物远远不及,碘的含量超过鸡蛋和牛奶。

牡蛎还具有“养精、补血、滋阴”的特种功效。其作用如同牛奶,能改变人体细胞活性,促使皮肤润泽光滑,延缓衰老,起到丰肌美颜的作用。蛎肉还可晒制蚝豉或罐头制品,能久藏不坏;煮蛎肉留下来的汤汁经浓缩后可精制蚝油,为味道鲜美的上等调味品。蛎壳还是一味中药。用蛎壳煅成灰,是一种涂墙原料,也是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的肥料。牡蛎全身都是宝啊!

有一年,我们走访了西店镇牡蛎养殖场。场长老冯陪同我们登上高高的海堤,“蛎乡”真是名不虚传:海滩上到处堆放着数以万计的水泥柱(蛎柱),这是采集蛎苗用的器材;海堤边一堆堆白皑皑的蛎壳,犹如一座座小小的冰山,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一排排新搭建的采蛎棚内,妇女熟练挑蛎的场景令人流连忘返。这里生产的蛎肉,除了商贩及时调往菜场应市外,主要远销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养殖户都打上村庄姓氏品牌,以示质量优胜。如崔家、冯家等村,都在蛎筐上标以“崔字号”、“冯字号”,在市场享有较高的信誉。

这时,潮水正哗哗向外海退去,一行行水泥柱渐渐露出海面,整齐地伫立在海涂上。乍一望去,犹如一群学生在广场上做体操。冯场长指着一大片水泥柱说:“这是今年推广的水泥柱立体养蛎。”

几百年来,宁海习惯沿用“抛石养蛎”法,将拳头般大的卵石抛入海中。虽然溪坑卵石不花钱,只花劳力,但卵石体积小,容易陷入泥中,使附在石块上的蛎苗闷死,所以产量很低,亩产只有两三百斤。水泥柱立体养蛎,因附苗面积大,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延长了牡蛎觅食时间,产量很高,一般亩产可达千余斤。

我们卷起裤脚,脱去鞋袜,下涂细看。果然,水泥柱上牡蛎累累,粗略点了一下,好家伙,竟有三四百只!

牡蛎,宁海的海鲜系列中被列入“八鲜”之一,在山珍海味中属“下八珍”。牡蛎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也是大家爱吃的海鲜品。牡蛎的吃法很多,生食、热炒、煲汤味道都很鲜美。那天中午,我们在西店“农家乐”吃了一顿别有风味的午餐,桌子上的小菜,样样都用蛎肉做成,有蛎肉烧豆腐、蛎肉炒蛋、蛎肉炒冬笋、蛎肉三鲜汤、生蛎肉……牡蛎炒蛋是宁海一道风味独特的名菜。我很爱吃生蛎肉,做这种菜很简单,只要用凉开水将蛎洗干净,在酱油里加点姜丝、米醋,蘸着吃,真是鲜嫩爽口。冬季是食牡蛎的季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更是佐酒待客的佳肴。浙东南沿海有句民谣“烧得牡蛎菜,上得大场面”。由此可见,牡蛎是招待宾客的上等菜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