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1日

北辰堰究竟何时建造

阅读数:495  

王福林

条石滚水堰

北辰堰,是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联结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入淮口末口段的一处水工建筑物。该建筑物是何时建造,众说不一。

为什么要研究北辰堰的建造时间呢?因这北辰堰的建造时间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北辰坊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关系到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北辰镇,它还关系到新城、河下、下关的历史渊源,甚至关系到老淮安城的历史渊源。

近年来,不少史学家,还有一些文史爱好者,对北辰堰、北辰坊、北辰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撰写了很多有意思的文章。因为不同的史学家、文史爱好者,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不同,具备的资历阅历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所以,研究的结论自然也不相同。不管他们研究的结论如何,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史学家研究成果综述

综合众多史学家、文史爱好者的研究成果,不外有三种说法:北辰镇说;北辰坊说;北辰堰说。

1、北辰镇说有的文史专家认为:邗沟开凿以后,在邗沟的两侧形成了较大的人群聚落,原名北辰镇,新城建立后,北辰镇一分为三,东为下关、西为河下、中间为新城。

百度百科显示:“河下古镇,曾名北辰镇”,“河下古镇曾是北辰镇的一部分”,影响很大。

据史料记载:“北辰堰,一名北神堰,即今新城大北门外古淮河隄也,吴王开邗沟西北至末口入淮,后人於此立堰,名北辰堰,盖以此地名北辰镇也,堰不知筑於何时。”

这就是说:北辰堰是因北辰镇而得名。北辰镇是何时建立?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北辰镇”,需要进一步考证。

2、北辰坊说有的文史专家认为:沟、河相接处设堰,因地处北辰坊,故名北辰堰,后称之为末口。

北辰坊,史籍上是有记载的。清乾隆年间《山阳县志》载:宋,梁夫人:蕲王韩世忠妻,楚北辰坊人。清同治年间《重修山阳县志》载:韩世忠妻梁氏,北辰坊人。清光绪年间《淮安府志》在“山阳县列女”中记载:宋,北辰坊烈妇、义妇李氏、蕲王韩世忠妻梁氏。

这就是说:先有北辰坊,后有北辰堰。到底是北辰堰因北辰坊的存在而得名,还是北辰坊因建筑了北辰堰而形成,也需要进一步考证。

3、北辰堰说有的文史专家认为:因为当时邗沟河床较高,而淮河河床较低,为了防止邗沟的水流光了,影响航运,便在末口修筑北辰堰。北辰堰附近逐渐发展成为城镇,即北辰镇,这也是今天淮安的前身之一。

这就是说:先有北辰堰,后有北辰镇。北辰镇成了淮安的前身之一,关系到淮安的历史渊源。

我是一个水利工作者,想从水利的角度来分析北辰堰究竟是何时建造。

邗沟水力要素浅析

我们要研究北辰堰是何时建造,首先应该搞清楚邗沟上为什么要建筑北辰堰,这就得从邗沟的水力要素说起。

邗沟,南起长江左岸的邗城,北止淮河右岸的末口。我们的祖先,选择邗城为引水口,确定末口为入淮口,是很有讲究的,是很科学的。

1、邗沟引水段 邗城位于长江北岸,苏中平原南缘最上端,长江水位最高处。此处长江水位高于苏中平原上湖泊水位,有一定的水位差,在此开凿引水渠连结长江和湖泊,长江水可以自流入湖,引水渠水面有一定的纵比降。水位差越大,对流速、流量影响也就越大。如果把引水口放到邗城以下的江都等处,长江水位低了,江湖水位差小了,就不一定能有最佳效果。

长江水位受流域降水影响,一年四季是有变化的,汛期水位高,非汛期水位低。除了年内变化外,还有年际变化。丰水年份水位偏高,枯水年份水位偏低。

在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没有任何水文资料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够确定邗城引水口的河底高程,引水渠河底的纵坡降,以确保枯水季节、枯水年份邗沟都能常年流水,常年通航,真是太伟大了。

2、邗沟湖盆段 苏中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湖荡平原,湖泊众多,湖与湖之间,多以沟渠相通,水位差很小,宽阔的湖面,水如平镜,如果没有客水流入,湖面水流流速几乎是零。影响船舶通航的水力要素主要是水深,由于人类湖田生产活动,和周边河流泛滥的影响,湖盆淤淀,水深变浅,迫使航道改变。另外,湖面风浪也是改变航道的要素之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战争,为了漕运,或为了发展经济的水上运输,邗沟航道多有变化。据清刘宝楠《宝应图经》载,邗沟航道,曾经有过十三次变更。越变越顺直,越变越通畅。

3、邗沟入淮段 末口位于淮河南岸,苏中平原的最北端,淮河山阳大湾的中下部。最初的邗沟路线,经樊良湖、博支湖等一系列湖泊后,折向东北,入射阳湖,然后又折向西北经山阳口(今淮安城)到末口入淮河。

为什么不从射阳湖直接向北,在下关以东季桥湾入淮河呢?原因很简单,开凿邗沟的目的是“北上伐齐”,如果在下关以东季桥湾入淮,势必在淮河中逆流而上的距离要长,且多两处河湾。到末口入淮,是山阳大湾过相家湾后的顺直段,春秋战国时期,古淮河是一条温顺而美丽的大河,出末口进入相家湾,逆流而上抵清口,北上泗河攻打齐国。

那为什么不在相家湾以西,钵池山附近入淮呢?且距清口更近。钵池山附近的淮河水位比末口的淮河水位要高,比湖荡平原上的湖泊水位也高。隋朝,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先从洛阳向东南开挖通济渠达古泗州城,接着他对邗沟进行裁弯取直,他没有利用文帝的山阳渎,而是重新打通并进一步拉直邗沟西道,企图从马濑(今白马湖)西行入淮河与通济渠相接。因古泗州城淮河水位更高,不得不从白马湖向东,入射阳湖,仍然由淮安末口入淮河。此时,邗沟东道和大业邗沟两条通道均从末口入淮。

由此可见,末口是我们祖先确定的邗沟入淮口的最佳位置。

从射阳湖西北口到末口这一段入淮水道的水力要素,主要还是取决于淮河水位、邗沟入淮段的河底纵坡降和水面纵比降。

从史料记载来看,长江水位高于淮河水位,但高差不是很大的,因为江淮平原是一个湖荡平原,地势非常低平。联接长江与淮河的邗沟,纵比降是很小的,邗沟引水段,长江到樊良湖(今高邮湖)的引水渠,纵比降不是很大的,同样,由射阳湖口到末口的邗沟入淮段的渠道纵比降也不是很大的。

为什么要建造北辰堰呢

文史专家们对为什么要建造北辰堰的看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大都认为:当时邗沟河床较高,而淮河河床较低,为了防止邗沟的水流光了,影响航运,便在末口修筑北辰堰;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之际,淮河水低于邗沟水,为防止邗沟水下泄入淮,于邗沟与淮水交汇处之末口兴建北神堰,船只翻过此堰进入淮河。

古淮河自泗州城流入江苏,先向东北流,后经淮阴北向东流,到钵池山向东南流,进入山阳大湾向东,到淮安城北的相家湾,绕城后向东北流,到安东后向东流入黄海。淮河下游这弯曲的入海水道,是地质构造形成的,河床较深,河面较宽,水质很清。

邗沟河床相对较高,影响邗沟入淮水量的不是淮河、邗沟的河床高低,而是淮河水位高低和邗沟入淮段水面比降的大小。淮河水位低,邗沟入淮段的水面比降大,流速、流量就大,反之,淮河水位高,邗沟入淮段的水面比降小,流速、流量就小。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敏的,他们不会让“邗沟水尽泄”,“邗沟水流光了”的。

自从公元前484年邗沟开凿成功,到东晋永和元年(345年),830年间,邗沟未曾出现过枯竭断流的情况。

再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苏中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湖荡平原,巨大的湖盆也是不容易流干的。

直到此时没有史籍记载,邗沟入淮段建有北辰堰。

堰,是低水头挡水建筑物,它的功能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堰上是过水的,不过水的拦水建筑物叫坝。

堰的建筑材料多为块石或条石,堰体多垂直于河流,堰顶滚水,是水道,堰侧有船道。

据《河下镇与北辰镇》介绍:“北辰堰是个什么样的水工建筑物,史籍没有明确的解说。现在有人说是个软体堰,船可以从堰上过往。但不知道是用什么建材筑成的堰体,能承载上千艘、上万艘漕船在上面摩擦通过。”软体的橡胶堰坝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才问世。“还有人说是个“人”字形的堰体,堰面光滑,重载的船舶,过堰前将货物先卸到岸上,然后用人力将空船拉过堰顶,小船由人拉,大船用绞关,空船拉过堰后,再将货物装船,继续航行。这样卸货、拉船、再装货,通过一艘船要花多少时间?一天能通过几艘船?试问:北宋时,每年自江淮运往汴京的漕粮,要有六百至八百万石经末口北上,明朝初期,每到运粮季节,要有一万二千艘漕船经邗沟入淮河,如此过堰能行吗?”再说,当年我国的船舶还是尖底船。

重庆市荣昌区濑溪河上的万灵古镇,是北宋时一个很热闹的漕运码头,位于濑溪河上的万灵古堰至今保存完好。右侧是河上的滚水石堰,是由条石砌筑而成,左侧是船道。

笔者认为:当年末口的北辰古堰大体上和重庆万灵古堰相仿。

北辰堰究竟何时建造

邗沟上的北辰堰究竟何时建造,我们只能翻开历史长卷,查看她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1900年的坎坷历程。

一、有人认为: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时就考虑到邗沟河床高于淮河河床,为防止邗沟水尽泄入淮,就建造了北辰堰。邗沟开凿以后,在邗沟的两侧形成了较大的人群聚落,原名北辰镇。

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是为了北上伐齐,为了称霸中原,如果他开凿了邗沟,就建北辰堰,岂不是自断其退路,这是不可能的,吴王夫差不会这么傻。

邗沟建于春秋末期,苏中平原、淮河两岸还是人烟稀少的荒原,尤其是战争年代,兵荒马乱,不可能有较大的人群聚集,更不可能形成什么“北辰镇”。

1、邗沟入淮口附近,当年连一个村落都没有,所以邗沟入淮口取名为“末口”,意指邗沟的最末端入淮口。如果当年已经有了北辰镇,那就不会叫“末口”了。“末口”二字已经载入众多史籍,为世人共知。

2、河下古镇,历史上叫相(家)湾镇,位于古淮河下游泗州城到入海口的中间地段,山阳大湾的中下段一个叫相家湾的河段上,当时的淮河是一条宽而深,水质清澈而温顺的大河,由于地理位置很优越,早在邗沟开凿之前,已经是下游最早形成的河湾集镇了。

3、竖看历史,淮安最古老、最原始的名字叫山阳,随后便是淮阴、山阳、楚州、淮安。从未听说过什么“北辰镇”是淮安的前身。

二、据《邗沟春秋》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仍互相攻伐,战争不断,纷纷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争夺霸主地位。争斗的结果产生“七雄”,苏中平原成了楚国、齐国和秦国三雄争斗的战场。邗沟在这旷日持久的争霸战斗中,成了他们互相争斗的工具,被用来运兵运粮,为战争服务,在长达254年中,河道没有人操心治理。更不用说建筑北辰堰了。

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应该包括陆路和水路。其中一支就是由济水南岸的定陶入泗水,由泗水入淮水,再由邗沟以达大江。为了水路通畅,秦始皇不仅没有而且不会在邗沟上建造挡水建筑物。

四、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获胜,建立了汉朝,历经409年,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然而,这样一个大国对邗沟没有什么贡献,邗沟东道淤塞,航船不通。直到东汉末期才进行整治,历史上有整治“邗沟西道”的记载,史称“陈登穿沟”。但没有在末口建造北辰堰的记载。

五、三国时期,苏中平原为曹操霸占,曹操忙于战争,他关心的是邗沟航道通畅,绝对不会在航道上建造挡水建筑物。

六、西晋年间,由于战争不断,没有人重视邗沟的治理和管理,邗沟被冷落,河道淤塞,几乎成为废河。

七、据《邗沟春秋》载:直到东晋永和年间,朝廷才重视对邗沟的治理,先向南疏通扬州到江边的引水河道,接着修筑永和渠贯通樊良湖与津湖。后因津湖水面宽阔,风浪很大,不利行舟,于是在兴宁年间沿湖东侧开挖兴宁渠,长二十里,从此,航船不再经津湖航行。永和年间(345——356年),长江主河道南移,原邗城引水口已经引不进江水了,于是在长江北岸向上游开支河30公里,到仪征附近,开凿引水口,引江济邗。并在开凿的支渠上建堰埭,保持邗沟一定水位,以利通航。

八、南北朝时期政局仍然混乱,航道失修。津湖东侧的兴宁渠至马濑(白马湖)之间的航道又淤塞不通,航船重新向东绕行入射阳湖。到此时,仍然没有从射阳湖口到末口入淮段建造北辰堰的记载。

九、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就着手疏浚南北水道,以利漕运。把春秋邗沟东道向南拉直,从扬州茱萸湾向东达江都宜陵,向北经樊川达高邮三垛,再向北入宝应射阳湖,向西北经山阳末口入淮。此河改称山阳渎,后称运河东道。

据《邗沟春秋》载:隋炀帝杨广登基后(605年),为了加强对南北方的控制,同时贯通漕运航道,在大业年间,大兴水利工程,意欲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他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开永济渠达涿郡(今北京),向东南开通济渠达盱眙,转淮河入邗沟达扬州,又自京口(今镇江)开江南河入余杭(今杭州)。608年,自杭州经江苏、安徽、河南到河北涿州长达5000多里的南北大运河(隋运河)全线贯通,沟通了我国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和太湖五大水系,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创造了丰功伟迹。邗沟此时已经成为南北大运河中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16年,隋炀帝御龙舟,沿运河南下,游江都。

隋朝两次整修邗沟,都没有在入淮段建造北辰堰,隋炀帝要的是全线通航,不要影响龙舟行驶。

十、据《邗沟春秋》载:到了唐期,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朝廷非常重视水上运输,甚至发展国际贸易。大食、波斯、朝鲜、日本等国的商人来我国经商,络绎不绝。各国与我国的经济贸易、交通运输、文化交流等诸方面的往来,商船和官船均是通过黄海入淮河,到末口,或西去京畿,或经邗沟南下长江,末口是必经之地,所以朝廷对邗沟的治理非常重视。甚至,朝廷还制定许多政策,允许新罗国(今韩国)侨民在淮安定居,新罗坊便在邗沟岸边诞生了。据史料记载:新罗坊的侨民拥有一批可供航海的船只,日本高僧圆仁法师曾三次入唐去扬州求法,都是新罗侨民驾船护送的。新罗侨民还参与了日本、朝鲜商人对唐贸易。

这时长江中的沙洲逐渐扩大,并与北岸相连。为确保邗沟水流,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在扬子以南接开伊娄河,经瓜洲达江。从此,瓜洲引水口与仪征引水口同时并用,保证邗沟水流通航。

为了发展航运,扩大经贸往来,邗沟上行驶大船或行驶重载船舶,需要邗沟有足够的水深。而此时,长江主流南移,朝廷不得不在沙洲上开挖伊娄河,增设瓜洲引水口,保证邗沟有足够的引水量。从这两点来看,唐朝在末口建造北辰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十一、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的时期,连年兵祸,纷纷割据。

据乾隆《淮安府志》卷6《运河》载:公元957年,后周世宗柴荣大举进攻南唐,屯兵于楚州以北,次年一月攻占楚州,欲引战舰自淮入江,因齐巨舰大,阻北辰堰,不得渡,欲凿楚州城西北鹳水,以通其道,遣使行视还言地形不便,计功甚多。上自往视之,授以规画。发楚州民夫浚之,旬日而成,用功甚省。巨舰数百舰,皆达于江。

从这一历史记载中,我们得知:唐朝时候,确实建造了北辰堰。

十二、到北宋时,因黄河经常泛滥,受其影响,灾害较多。加之漕粮多靠江南缴纳,因此朝廷对邗沟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特别重视。在河道上用巨石修筑了多处滚水堰,调控水位,以利漕运船舶往来。在邗沟末口,改北辰堰为闸,漕舟直达入海。进一步证明唐朝确实建造了北辰堰。

十三、到南宋建炎二年,黄河侵泗夺淮后,末口被黄沙淹没。到元代重视海运,疏于内河漕运,邗沟遭到冷落。到明朝,大兴内河漕运,陈瑄两度疏浚邗沟,拆除运河上建筑,引大舟自江入淮。公元1415年,陈瑄开凿清江浦,西移邗沟,贯通里运河,邗沟走完了1900年的艰难历程,光荣地载入了史册。

2021年,在淮安区翔宇大道古末口遗址处,挖掘了大量条石,进一步说明,唐宋两朝确实在末口段建有水工建筑物。

综 述

从历史长卷中,我们清楚地得知:北辰堰始建于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年间,开凿了伊娄河,增设了瓜洲引水口,与仪征引水口一道,保证了邗沟航道用水,又建造了北辰堰,抬高了上游水位,充分满足了大船、重船的航行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为中唐盛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笔者认为,由于北辰堰的建造,促使了北辰坊的诞生。随后,朝廷又允许新罗人在淮安定居,增加了新罗坊。隋唐时期,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已经发展得很正规,“居邑者为坊,居野者为村”,北辰坊和新罗坊的存在,说明唐朝时已经始建了新城。随着经济繁荣昌盛,人群聚落,只会增设坊巷,如清平坊、北二铺坊、北三铺坊等,充实新城市井,没有必要再成立“北辰镇”了。

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出生于宋徽宗崇宁年间,直到清乾隆年间、同治年间、光绪年间的史志资料,均载韩世忠妻梁氏,楚北辰坊人。没有说她是“北辰镇”人,说明历史上就没有成立过北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