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8月08日

“海棠红 红万家全媒体调研行”乡村振兴篇系列报道之八:

绿野新居好风景 产业文化红火火

阅读数:342  

融媒体记者 王梦娜 阚昊天

住着阳光湖景“小别墅”,听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闸民歌,农闲时节,呼朋唤友甩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掼蛋......这个风景秀丽、文化深厚的漕运镇小李庄村,展现出了新时代和美乡村的现实模样。

从“不想搬”到“不想走” 新居更宜居

走进小李庄村的李庄新村新型农村社区,360套连片小楼,双坡硬山的“人”字屋顶,虚实相间的古朴轩窗,既彰显着新江淮建筑风格,又保留了江淮建筑的古老记忆。门前整齐的苗圃和波光粼粼的湖面,扑面而来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园气息。

在李庄新村,记者迎面遇上村民王永军正在家门口打理小菜地。看到记者来访,75岁的王永军笑得合不拢嘴。搬迁以前,王永军一家住的是80年代的平房,经过40多年的风吹雨打,老房子早已破旧不堪。但一开始,王永军并不愿意搬迁。这么好的房子,能给我们住嘛?会不会有其他费用?在村干部耐心做工作下,王永军半信半疑搬进了新居,住进了阳光湖景“小别墅”。

167平米的小楼,五室两厅两卫一厨,还有舒适的庭院和种着山芋、大葱的小菜园,王永军从住的忐忑,到住的舒坦,心也渐渐放了下来。王永军笑着告诉记者,平时跟老邻居们坐到一起,打打掼蛋、晒晒太阳、聊聊家常,这么闲适的生活,再也不想走了。这几年,村子推进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强了起来,李庄新村外农民种田用的水费、保洁费、路灯电费等等都不需要村民负担,由村集体负责兜底。

从“闲置地”到“金土地” 产业更兴旺

村民住得舒心、生活安心,村子才有信心、有底气发展产业。离李庄新村不远的是一个螃蟹养殖基地。沿着平整的水泥路,百亩水面连成一片,养殖户唐建忠正驾着小船在蟹塘喂食。唐建忠告诉记者,在村里养殖螃蟹快20年了,从开始的40多亩到现在的230亩蟹塘,经营收益翻了好几番。“蟹苗一般2到3月份就可以下了,现在规格在2两左右,大概在8月底就可以陆续上市了,今年的螃蟹亩产能提高200斤左右。”对今年的收益,唐建忠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这片蟹塘本来是一片低洼地,搞传统农业种植,收益低微。后来村里搞土地流转,低洼废地变成了养殖宝地,不仅让村民拿到了亩均千元的土地承包费,还带动十几户像唐建忠这样的养殖户从事螃蟹龙虾养殖。目前,小李庄村的螃蟹龙虾养殖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小李庄村党总支书记李洪日告诉记者,“我们对低洼地进行了改造,通路、通电、通水,并开展清淤工程改善了水质,使养殖环境得到了保障,他们也愿意来承包。”

和唐建忠一样,李金祥也是一名养殖户,不过李金祥养殖的是蛋鸡。“我现在养了三种鸡,绿壳蛋鸡、草鸡和海南褐,总共每天能产110筐左右,一天产值就有16000元。”李金祥笑着告诉记者,当年在村里找一块适合养鸡的规模场地并不容易,小李庄村通过盘活存量,让10亩废弃厂房变成了产蛋“高地”,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目前李金祥养殖蛋鸡20000多只,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

2022年,小李庄村实现村集体收入40多万元。今年,小李庄村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又收回土地800多亩,正在想办法拓宽收入渠道,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到75万元。

从“小民生”到“大文化” 乡村更和谐

村子富了,更要让群众得实惠。今年以来,小李庄村新建排水泵站2座,新建农业生产路3公里,水泥渠1.5公里,维修破损路面1000平方米,清淤河道1公里,新架路灯300盏,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让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利好。同时,小李庄村在漕运镇的带领下,深入挖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掼蛋的文化资源,在李庄新村打造集休闲、趣味、文化于一体的掼蛋体验馆。目前掼蛋体验馆已经顺利举行了大小赛事100多场,带动了掼蛋文化的发扬传播,也打响了小李庄村的知名度。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力度发展水产养殖,使水产养殖面积形成更大的规模,形成本村特有的养殖品牌和产品品质,促进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李洪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