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07日

三元村:

探索集体增收路 壮大实力惠民生

阅读数:218  

融媒体记者 杨文龙

近年来,博里镇三元村党总支以集体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大搞土地流转,发展品牌农业,着力电商销售,积极探索成功一条集体增收路,促进了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年度综合考核由后进村一跃进入全镇先进村行列。

发展经济聚民心

三元村位于博里镇的最东边,是由原史舍村和三元村合并而成。村里产业单一、集体经济几乎是个空壳子,2019年还是全镇出名的“软弱涣散村”。在上海某企业担任高管的徐玉林在父辈亲情感召下,怀着振兴家乡、造福一方的浓浓情怀,于2019年8月担任村党总支书记。

面对经济发展滞后、干群发展信心不足的严峻现实,徐玉林开动脑筋,把壮村富民的突破口放在发展经济上,主攻点放在组建村集体领办合作社上。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从土地资源入手,成立土地合作社,当年流转土地300多亩,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发展集体增收之路。几年来,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2000多亩,利用本村境内土地富晒含量高的优势,大力发展富晒稻米生产,创立农产品品牌。运用物流、电商平台网上销售,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0多万元。

今年,该村抓住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契机,针对农户承包土地经营分散、闲置的废沟塘较多的实际,进行土地流转、统一整治,实行小田并大田,全村溢出土地200多亩,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近20万元。

土地规模经营让村集体“腰包”迅速鼓起来,也让三元村大多数村民摆脱了几亩土地的羁绊,全村1000多男女劳力,走出家门外出务工挣工资性收入。土地合作社牵头流转的土地包给村民种植,培养了20多个种植大户,有的种植300多亩,少的也有50多亩,全村有200多个“40、50”村民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打工务农,年人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现在,全村干群发展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大家凝心聚力忙发展。

兴办实事顺民意

村集体经济不断增收,让村“两委”兴办公益实事有了资本和实力。

原村部老旧破损严重,村干部办公和村民办事很不方便。2020年5月,经过向上争取和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的支持,由南京浦口区援建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面积510平方米,中心内便民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站等多个办公场所设施齐全,中心外的凉亭、健身休闲设施配套,环境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办公质量,而且方便了群众办事,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要富裕,先修路。过去三元村内道路坑坑洼洼,影响村民出行、车辆运输。村里从集体积累中拿出部分,又向上争取部分,实施了三元村主次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先后拓宽主次干道5.2公里,新铺设水泥路3.5公里,维修1.3公里。改造后的道路不仅便利了村民出行和生活,而且极大的方便了农副产品的运输销售,村民们都称赞村“两委”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

在改造村里主次干道的同时,村“两委”顺应群众要求,实施了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先后栽植绿化苗木3700棵,安装路灯230盏,实现了村主要道路全部亮化,提高村民夜晚出行安全系数。

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倡导文明的社会新风尚,近年来三元村多次邀请艺术团体送戏下乡,组织村老年人广场舞团队多次参加区镇级广场舞大赛。村里连续三年举办村级中秋联欢晚会,邀请回乡过节的乡贤、能人大户和干群叙乡情、话亲情,共商家乡发展振兴大计。不仅增加了干群之间的沟通交流,融洽了感情,而且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

细微服务解民忧

民有所呼,我必应之;民有所忧,我必解之。在发展经济办大事的同时,三元村“两委”还心系群众,细微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忧心烦心事。

为帮助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增加收入,村集体经营的合作社优先安排10多人进入合作社务工,每年他们从合作社获得的劳务收入超过15万元。对那些病灾户,村里通过集体资助、大户扶助、村民捐助等方式给予帮助,防止他们因病致贫返贫。村民赵某妻子患大病,在医院治疗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借了亲友不少钱。村里向全村干群发出倡议,村干部多次上门送上筹集的善款累计1.5万元,帮助他家走出困境。

村里残疾人、五保户的生活和身体状况一直是三元村“两委”干部牵肠挂肚的事。全村五保老人生活所需的米、面、油等日用品全部由村集体按时送上门,生病就医由村里统一结算医药费。对那些无儿无女且身体有残疾的低保户,村干部主动履行监护人的职责。五保户张艾华今年67岁,患有轻微精神病,平时还好,但精神病发作时打人骂人还损坏东西。别人唯恐躲避不及,村干部杜国友主动接手,每天上门看望,及时送上各种生活日用品,病了带老人去卫生室就医,精神病发作时还将他的手打破了,但杜国友没有退缩,还是一如既往的照料,周围村民都称赞道:杜主任真是比张艾华的亲儿子还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