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0日

“‘海棠红 红万家’全媒体调研行”乡村振兴篇系列报道之十九

一个软弱涣散村的华丽转身

阅读数:282  

融媒体记者 张文翔

初秋时节,走进博里镇三元村,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绿油油的水稻正值抽穗扬花时期,满眼尽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景象。

记者在三元村合作社的千亩富硒水稻基地看到,村党总支书记徐玉林正在查看富硒稻的长势,每天下田转一圈是他必修的功课之一。三元村位于博里镇的最东边,距离集镇有5公里,全村共3892人,其中青壮年1500多人几乎都在外务工,原先的村“两委”班子老龄化问题突出、发展观念保守。偏远的地理位置、落后的交通条件、短缺的劳动力、疲软的干部队伍等,让这个村在2020年前始终摘不掉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现任三元村党总支书记徐玉林是本村人,今年四十岁,正值干事创业的好年龄。徐玉林早年间曾在上海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后来,心系家乡发展的他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返乡工作,并于2019年6月担任三元村党总支书记。据他回忆,刚上任那一年,村里账面上只剩下300多元,集体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是制约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他立即着手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为的就是给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改善等各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徐玉林和村“两委”班子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创新求变,带领三元村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变。村里先是注册成立了创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而后在徐玉林倡议下4名村干部自掏腰包筹集了7万多元,流转部分村民的土地,提高传统农业种植效益,首年就实现了稻麦两季的丰产丰收,第二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了28万元。短短一年,村集体经济挖到了“第一桶金”,实现“破零”的跨越式发展,迈出逆袭上扬的关键第一步,也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发展热情。

2020年,三元村开展绿色食品认证,进行土壤检测时意外发现村里的土地富含硒元素。在大城市工作过的徐玉林立刻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商机:三元村位于九龙口湿地保护区域内,弱碱性土壤、天然微量硒,方圆百里没有工厂污染……这正是种植生态农产品的绝佳自然禀赋。说干就干,当年6月,他就组织村集体合作社开始种植富硒稻米,并开发出了湿地硒土米、湿地稻鸭米、湿地糯香米、湿地优粳米等多个绿色农产品品牌。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徐玉林深知,靠上级资金拨付、项目帮扶不是长远之计,要想长久稳定发展,关键还得靠村集体自身发力,走市场化道路。徐玉林告诉记者,他前几天刚从海南拜访客户回来,村里种植的富硒米在那边很有市场,一斤湿地硒土米能卖到8块钱。村集体合作社的富硒稻米原本主要供应本地及苏南的部分企业、单位食堂,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了近千亩,亩产达到800斤,产量上来了,销路也需要拓宽,为此,除了亲力亲为开发线下经销渠道,村“两委”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搭建了直播间,积极探索线上销售、直播销售的新路子。

“富硒基地这一块目前种植面积1000亩,是和南京国家农创园合作的,由他们提供技术支撑,采用的是江苏农科院研发的南粳9108这个品种。我们大米主要销往苏南地区,每年的销售额在300万元左右。”徐玉林说。

从田头种植、无人机作业,到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三元村“两委”干部啥都干。村集体在镇上的稻米加工厂入了股,还购进了三台稻米包装机器,在闲置的东南小学校舍里加工,确保大米加工、包装的质量和效率。徐玉林介绍,今年村里又购买了一台大型包装设备,日包装15吨米,大包装、小包装都可以,外包装还特意设计融入了博里特色非遗农民画。近年来,村里以湿地硒土米的自主品牌为主要依托,逐步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富硒水稻种植、加工、包装到销售的全业态经营产业链。

除了“一村一品”的湿地硒土米,三元村还立足博里羊肉优势产业,以“特色化、品牌化、优质化”为目标,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羊肉深加工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添砖加瓦。

徐玉林介绍,“我们‘水墨博里’羊肉是选用了本地淮山羊品种,采取了三代传承的秘制工艺加工,具有不油不腻不膻的特点。”

村集体合作社精挑细选出农户养殖的优质羊后,与当地羊肉加工企业深度合作经营,延伸羊肉产业链,采用秘制传统工艺烹制,开发出“水墨博里”系列砂锅羊肉、白汤羊肉等菜品。通过将博里特色文化印在羊肉包装上、积极主动参与食品行业展销会等方式,不断提高羊肉制品附加值,擦亮博里羊肉这个金字招牌。徐玉林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的羊肉深加工产品销售额达50多万元,为村集体贡献了1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每年年关将近时,三元村还会推出年味系列礼包,把特色腊味土特产装进礼盒,不仅传递了充满喜庆与情谊的家乡味道,还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提供了重要来源。徐玉林说,在上级政府的对接和乡贤的帮助下,去年仅年底几个月销售额就有50多万元。

大河有水小河满。集体口袋鼓了,能干的事情就多了。扩宽后的村道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扩建后的村党群服务中心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绿化、亮化有序进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体活动更丰富了;谋划的农产项目也有钱干了……

三元村变了,一年一个样。再也不是那个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的偏僻落后小村庄了。

三元村从软弱涣散村到集体经济位居全镇第一方阵,对于徐玉林和村里其他干部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徐玉林说,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80万元。未来路还很长,三元村将进一步做精做细现在的富硒米、羊肉深加工等产业,打造更多优质的“造血”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