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02日

英雄喋血西岗村 浩气长存嘉树区

——纪念王嘉树烈士牺牲80周年

阅读数:780  

卞书元 黄善忠 曹晓平

1945年3月至1957年4月撤区建乡,车桥镇部分地方被划为“嘉树区”,为的就是纪念在这里牺牲的王嘉树烈士。这位祖籍四川乐山的英雄没有牺牲在与日寇交战的正面战场上,而是因叛徒出卖被伪军残忍杀害,年仅23岁。事件发生在1943年,距今整整80年。为了深切缅怀王嘉树烈士,纪念烈士牺牲80周年,前段时间,车桥镇新四军车桥战役研究会的几名同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知情者,赴王嘉树烈士墓所在地的淮安区复兴镇实地寻访,沿着烈士走过的足迹,收集整理烈士的英雄事迹。

一、自小立志、舍生报国

王嘉树,四川省乐山市人,1920年出生于一个盐商家庭。他天资聪颖,7岁入学,后因家业破产辍学。少年王嘉树身遭资本家的残酷压榨,目睹旧社会许多丑恶现象,对旧社会和资本家产生了刻骨的仇恨,曾经写下檄文《黯淡的天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王嘉树积极投身抗日,经李公朴先生介绍考入“西北青年干部训练班”,并在1938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王嘉树转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移驻晋东南太行山区。1939年9月,王嘉树抗大毕业后,分配到河北,担任《冀南日报》特派员。之后,王嘉树从华北调到中共中央华中局所在地盐城,任各界救国会联合创办的《老百姓报》主编(时任华中局书记刘少奇专门为该报题写报头并题词)。

1942年麦收前,王嘉树调到淮安任苏嘴区区长。1943年开春,王嘉树调到泾口区任民兵大队长。在中共淮安县委和泾口区委的领导下,王嘉树深入动员和组织群众实行“二五”减租,“四六”分收,并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王嘉树在题为《从黑暗到光明——略谈淮安泾口区的开辟》这篇文章中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它为人们研究敌后开辟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也是王嘉树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叛徒出卖、英雄喋血

抗战期间的泾口区,是淮安抗日根据地最大的一个区,南起涧河北至复兴镇任桥、陈杨一线,东至窑头河、绿草荡,西至原仇桥镇长沙、史桥一带,辖23个乡112个保,近10万人口。1943年初,日伪军占领车桥、泾口,泾口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变得异常险峻。

为了尽快打开泾口区的抗日斗争局面,1943年春,王嘉树调到泾口区任民兵大队长,负责该区的开辟工作。泾口区是敌占区,党的基础比较薄弱,加之群众长期受反动势力宣传、封锁,淮安县委曾两次开辟泾口区都未能立足。当时的泾口区抗日民主政府,其控制范围主要为渔滨河以北的几个乡。王嘉树到任后,积极进行抗战宣传,组建抗日武装,在各乡建立抗日联防大队,在泾口区成立了市河大队(又称泾口游击队)并兼任队长。这支游击队有一百三四十人,分为四个分队。王嘉树经常组织小分队深入敌占区袭扰日伪军,他善于指挥,勇敢善战,多次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泾口区的抗日反扫荡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车桥镇夏庄据点是被王嘉树的游击队打击最多、最狠的一个据点。夏庄据点的伪营长夏桂伍对王嘉树恨之入骨,他想方设法收买了王嘉树手下的一名排长张兆荣,约定里应外合,共同杀害王嘉树。

1943年9月16日下午,王嘉树带着部分队员化妆进入车桥据点侦察敌情。傍晚,王嘉树带人来到现博里镇西岗村西北的小村三道二舍,与区委领导、某部情报干部等商量事情,张兆荣也参与其中。谈完工作后,王嘉树本准备带领队伍连夜转移到北边的郭舍(今博里镇杨桥村)、荒田里(今博里镇杨李村)一带过宿,但心怀鬼胎的张兆荣竭力劝阻王嘉树留下。王嘉树不明就里,也未发现有什么异常,便与几名区委干部一同在三道二舍的几户农户家里分别住下。

早有预谋的张兆荣乘着夜深人静,与其他几名投敌分子联系上,将王嘉树等夜宿三道二舍的消息报告给了夏庄据点的夏桂伍。

得到消息的夏桂伍于下半夜四更时分,率40多名荷枪实弹的伪军直扑王嘉树等人夜宿的三道二舍。大批伪军的奔袭,惊动了在村前马棚里放哨的村民,放哨村民立即叫醒宿在他家的金乐英、金古风两位区委干部。二人一听有情况,迅即奔到屋后,从一架水车上爬过河向北跑到另一户村民家,向王嘉树报告。此时的王嘉树,还在灯下看书,得知情况后他迅速熄灯,提着枪跃过屋后面的庄沟,在一块山芋地里隐伏了下来。准备等其他人来了后,摸清情况再走。

就在这时,叛徒张兆荣来到了这户农家。他一见王嘉树不在,知道他没有走远,便连忙跑到屋后,对着屋后山芋地小声叫唤:王大队长,王大队长,你在吗?王嘉树见是张兆荣在叫自己,以为危险已经过去,于是只简单地询问了一下有没有情况,听张答复他“什么也没有”之后,便毫不怀疑地从山芋地里立起身,跳过庄沟迎了过来。张兆荣一见,心中狂喜,这个身高力大且心狠手辣的叛徒,立刻像一条毒蛇一样,突然从王嘉树身后将其连胳膊带人一下子紧紧箍住。毫无防备的王嘉树虽拼尽全力反抗,但最终还是被跟随张兆荣而来的同伙朱杏元、朱震亚等七八人活活踹死、捅死。与王嘉树同来的十几名队员全部落入夏桂伍敌手。

三、英烈虽逝、浩气长存

惊闻王嘉树牺牲的噩耗,1943年9月17日下午,泾口区领导俞臻、严仁南等带着队伍来到三道二舍,将王嘉树烈士的遗体运回根据地腹地复兴镇田桥村。9月18日上午,中共淮安县委、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在农户袁登山家门前的场地上,上千民众自发赶来为烈士披麻执仗,一时间哭声震天、泪水成河。泾口区民众在王嘉树的墓前用青石立碑,赞扬他是为国为民“不顾家宁舍己”的英雄。《盐阜报》发表了题为《本报特约记者王嘉树同志殉国》的消息。敌伪的暴行进一步激起了民众的斗争激情。1943年底,在淮安县总队的配合下,泾口区区长严仁南带着泾口区游击队、联防大队一举端掉了夏桂伍老巢夏庄据点。

为纪念烈士,1945年3月,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将他生前工作、战斗过的原车桥、泾口的一部分地区划出成立了嘉树区,这一区名一直保留到建国后的50年代中期。1954年,车桥属嘉树区管辖。1955年,车桥单独设区,嘉树区区公所驻博里王庄。1956年1月,淮安县重划政区,车桥改制为乡,属嘉树区管辖,区公所驻车桥镇。1957年撤区并乡,嘉树区名称不再使用。

杀害王嘉树的凶手们一个也没有逃脱掉人民的惩罚。1944年5月,东躲西藏的叛徒张兆荣被我联防队击毙;1945年10月,躲在淮城里河边一艘货船上的伪军营长夏桂伍被我抗日民主政府抓获,被判处死刑。

2001年6月,王嘉树烈士的事迹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收录进《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

烈士虽逝,英名永存。车桥镇及周边乡镇的民众永远怀念王嘉树这位异乡的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