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8日

叶忠友:危急关头三次英勇救人救火的基层干部

阅读数:203  

融媒体记者 杨文龙

淮安好人榜

【人物简介】叶忠友,男,中共党员,1965年6月生,流均镇溪河村人,现为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五年时间内,他三次危急关头,奋不顾身救火和救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爱民亲民的华章。

在我们这个社会,总有这样的一些人,当发现他人有危难时,能不顾自身安危,勇敢相助,见义勇为,他们的行动见人性之光辉,让世间充满爱。流均镇溪河村的叶忠友,就是这样的人。

奋不顾身跳水救人

2023年6月30日,叶忠友吃完午饭到集镇菜鸟驿站拿快递,路过流均镇溪河村姚河大桥附近时,被村民王少兰大妈拦了下来,王大妈惊呼“有人跳河了,快救人!”

听到这一消息,叶忠友立马跟着大妈来到事发地,他一边打110报警,一边寻找落水者。这时,在河中央,叶忠友看到了落水者冒出了头,他迅速脱掉鞋子、来不及脱掉裤子就下水,一心救人的叶忠友此时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本来就不会游泳。他沿着河床一步步向前蹚去,并向落水者大喊:“会不会游泳?往岸边来。”只见女孩在水中来回扑腾,叶忠友看女孩附近有水草就又向女孩大喊“你把旁边的水草抓住!”一边喊着,叶忠友一边向女孩靠近…… 叶忠友抓住女孩的手后,因为女孩的求生欲望越来越强烈,就将他死死抱住,让原本就不会水的叶忠友一直往水下沉,叶忠友只能屏住呼吸拼命把女孩往岸边拽。最终,在岸边群众的合力协作之下,顺利将女孩救上岸!

上岸后,叶忠友因为在水里耗费了大量力气,坐在岸边休息,被救的女孩也跌坐在旁边,不停地给他磕头致谢。叶忠友好心询问女孩跳河的原因,但是女孩沉默不语。叶忠友告诉女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什么想不开的,我救你是应该的,更何况我还是个共产党员。”

临危不惧扑灭烈火

2020年9月4日下午1点多钟,叶忠友正在单位值班,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午后的宁静。本村11组村民朱广才打来求救电话说:他家里因电路老化烧起来了。

火情就是命令,叶忠友给110打电话说明情况后,立即骑上电动车,风驰电掣向朱广才家赶去。

到了火灾现场,只见朱广才家客厅里浓烟滚滚,火焰已经从北墙烧向了屋顶,看到有周围邻居端着水盆正要往屋里泼水,叶忠友立即高声喝止。“电路老化着火,首先要切断电源,否则救火时容易触电,发生安全事故。”叶忠友事后解释说。

叶忠友快步跑向电气闸刀处将电源切断,周边邻居纷纷用塑料盆盛水向客厅内泼,可是屋内浓烟滚滚,热浪逼人,邻居根本无法接近着火处,水盆里的水也大多泼到了地面上。

眼看火势越来越大,有逐渐向两侧房间蔓延之势,叶忠友急问道:“家里有水泵吗?”“有!”“在哪里?我去拿。”

叶忠友和村民一起将水泵放进屋前的河沟里,启动起来才发现,朱广才家里的水泵是平常给菜地浇水用的,水头比较小,力度也不够,灭火效果并不好。

众人面面相觑,叶忠友环顾四周,看到不远处有一架竹梯子。他灵机一动,指挥群众将竹梯搭在客厅南墙上,自己则提着水泵的水管,迅速爬了上去。

屋顶正在燃烧,有些烧焦的椽子难以承受瓦片的重量纷纷断裂,瓦片哗哗往客厅里掉,还有些瓦片斜着滑下来,撞向站在竹梯顶端救火的叶忠友身上。

叶忠友顾不得身上疼痛,他居高临下,将水泵的皮管对准正在燃烧的椽子,将椽子上的火浇灭后,又将皮管对准燃烧着的沙发和柜子。

“和大伙一起整整忙了半个多小时,才将大火完全扑灭。”叶忠友说。因为扑救及时,朱广才家除了客厅损失较大,两个房间并无大碍。

危急关头抱走钢瓶

2019年6月29日早晨,叶忠友在溪河村条龙片检查环境卫生整治情况时,条龙3组叶泽林家正在烧早饭,灶台下木柴还没熄灭时人有事离开,噼里啪啦正在燃烧的木柴火忽然溅出了灶台外,引燃了干草和柴火,整个厨房被点着了,屋内的液化气灶被大火烧得变了形状,情况十分危急。

叶泽林家里人看到厨房里火焰四起,浓烟滚滚,急忙跑到大街上求救。正在附近查看环境卫生的叶忠友,听闻叶泽林家厨房失火,拔腿就向他家跑去。到了火灾现场,叶忠友看到厨房里火势凶猛,液化气瓶闸阀没关,火焰正向外猛喷。他没有片刻犹疑,立即找来皮管,接到厨房门前的自来水龙头上,清凉的自来水从水管喷出,向着燃烧的液化气灶浇去。

液化气灶上的明火很快被扑灭,叶忠友又将水管对准液化气瓶,将气瓶上的明火扑灭后,他立即冲进厨房,用湿毛巾捂着关掉阀门,并将液化气钢瓶抱起冲出厨房,丢进门口的小河里,又返身回来继续灭火。

在众人的齐心努力下,厨房里的明火很快被扑灭了。群众七嘴八舌地议论:“刚才我们都不敢围过来,害怕发生爆炸。”关键时刻,叶忠友用他的果敢勇猛、得当措施、迅速行动,避免了一场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当时没有其他的想法,头脑中就一个念头,绝对不能让液化气瓶爆炸。”叶忠友说。

叶忠友三次救火救人的义举,展现了当代基层干部敢于担当、见义勇为的良好形象,受到村民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