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05月18日

让发展与自然协调

——我区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纪略

阅读数:1666  

本报记者 杨文龙 通讯员 冯树森

绿色企业——共创草坪车间一角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绿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富庶、美丽、幸福淮安区”建设,以“首发之师、首创之地、首善之区”为发展理念,坚持把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作为促进结构调整、引领产业升级的“先导工程”,创造竞争优势、赢得未来发展的“创新工程”,强化服务宗旨、提升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奋力推进。全区逐渐呈现出“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良好局面。

突出节能环保发展绿色工业

我区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现代产业崛起。近年来,我区共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40个,共节能16万吨标准煤,楚城水泥、双环齿轮、力博士机械、海润石化、英华管桩、康乃馨织造等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产业链,建设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以施河现代教育装备特色产业园为基础,建设了施河教具城,努力把施河现代教育装备特色产业园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我区坚持抓节能减排,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对金都化工、东方包装材料和昌华纸业等不合产业政策、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企业依法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1家、土立窑70多座,拆除锅炉92台。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公司投资3亿元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年发电量18044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4万吨,同时为农民创收5000多万元。2011年,该公司又投资1200多万元对季桥化工园区实施集中供热,淘汰了燃煤锅炉21台,削减二氧化碳388吨、氮氧化物107吨。江苏国信淮安燃气发电公司投资14.4亿元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以“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为燃料,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供热量300万吉焦,将陆续淘汰供热范围内燃煤锅炉32台,削减二氧化碳1268吨、氮氧化物303吨。

主攻生态建设发展绿色农业

我区按照以点带面、产业集聚的思路,着力建设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较高的产业基地。在鱼米之乡南闸建设现代农业园,在流均镇建成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在复兴镇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在苏嘴镇建成淮安市惟一的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上。同时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建设顺河大吉绿地生态农业观光园、仇桥恩赐山庄、溪河惠新家庭农场、苏嘴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等一批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和家庭农场,促进了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我区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全区通过省级认证的农业“三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0公顷,累计认证农业“三品”总数达388个,位于全省前列、淮安市第一,打造了绿色增长新亮点。我区还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秸秆利用率。加强秸秆户用沼气、秸秆收贮、固化、堆腐还田、编织利用力度,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21%。

实施六大工程打造绿色林业

近年来,我区实施六大工程入手,着力培育林业建成点线面结合的高效林业生态体系,建成产加销结合的森林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的发达林业产业体系。至2015年,全区林地面积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02%,林木覆盖率20.45%,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超过500元,培植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骨干加工企业6个,加工木材50万立方米,实现木材加工年产值6亿元。

一是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以废黄河故道、总渠堤、大运河堆堤、淮河入海水道、京沪高速绿色通道等为重点,“十二五”以来建设生态防护林面积1.5万亩。二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达到4.5万亩。三是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发展高标准农田林网18万亩(其中新建5万亩,补植完善13万亩),网格面积在200亩以下。四是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发展高速公路绿色通道长度40公里,建设面积4500亩,景观绿化和经济林并举。五是林木种苗繁育。每年育苗规模3000亩(含花卉),建成“放心苗”基地600亩,繁育多树种、多品种绿化苗木,出圃率90%以上。六是绿色村庄建设工程。连续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30个,建成绿化合格村120个。七是区级领导挂帅林业工程。十二五来每年建设区级领导挂帅工程4项,均被市政府评比表彰为“优秀工程”。

开展专项整治打造优良天气

近年来,我区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四大专项整治行动,积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不断下降,截至4月20日,PM2.5值比2015年同期下降2.4%,比2013年同期下降14.7%;优良天数为68天,比2015年同期增加10天,PM2.5降幅和优良天数增幅均在全市排名第一。   

强力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制定了《淮安区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方案》,明确了建筑(拆迁)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12个方面的施工工地扬尘整治标准,落实了相关牵头单位的工作责任。区住建、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认真对照标准,狠抓建筑工地源头管理,规范城区绿化施工,严格 渣土运输管理,强化主次干道保洁,扎实做好在建工地、交通道路、物料堆场等重点场所的扬尘抑尘工作。特别是公安交警部门对渣土车、砂石运输车等容易引起扬尘的车辆实施“零容忍”和“六个严禁”,在重点运输线上设立执勤点,采取设点查处和机动防控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中午和傍晚时段,严密渣土车检查管理,对无通行证、闯禁区、遗撒飘散等违法行为,一律严查重处。今年一季度,共查处渣土、砂石车抛洒滴漏等扬尘类违法行为500余起,有效净化了交通环境。重点开展工业污染源治理。区政府将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作为主要内容,列入全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与相关乡镇和单位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部门责任,采取高压态势,倒排完成时限,强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区交通局、环保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着力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油气回收治理等工作。其中重点推进“黄标车”淘汰报废工作,目前已将黄标车限行区域扩大到城市建成区 ,并积极响应全省高速公路黄标车禁行政策,依法对黄标车闯限行区域行为进行联网管理、处罚,年内确保全部完成市下达的“黄标车”淘汰任务 。同时进一步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对新注册车辆实施国五汽、柴油车排 放标准,区公安、环保部门将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机动车环保标志、排气污染控制装置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污染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重点推进中型、重型柴油车尾气治理。着力开展餐饮业油烟整治。由区商务局牵头,区环保、城管、住建、市场监管、公安以及淮城、城东等部门和乡镇参与,联合开展餐饮业油烟整治专项行动,向各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前发放整改告知书,在区政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公开受理新批餐饮单位的油烟净化装置检验工作,确保新开单位油烟排放100%合格。并把好证照年检关,对已营业的单位实行分类、限时整改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同时坚持疏堵结合,进一步规范露天烧烤行为,对无证无照经营的露天烧烤摊点坚决取缔,对小区内的餐饮单位集中落实整改,取得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群众关于油烟和噪声的投诉明显减少。

实施五大工程营造绿色环境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城乡环境整治为抓手,,着力实施蓝天工程、清水工程、绿地工程和宁静工程等五大工程。按照“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理念,实施保护名城、治水秀城、以绿靓城一系列城市生态人居工程建设。围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大主题,扎实开展美丽乡村专项行动。以生态红线划定为契机,先后建成了九龙口重要湿地、白马湖重要湿地、京杭大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里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入海水道洪水调蓄区、苏北灌溉总渠洪水调蓄区和新河清水通道维护区等10个省级重要生态功能区。同时,加强了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内野生动物的保护,在大运河堆堤防护林基础上建成大运河鸟类保护区,面积23.25平方公里,保护区内绿树成荫、候鸟成群。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成了“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区转运”的垃圾收运体系。先后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1个、垃圾池8586座、垃圾房401座,配置垃圾桶28489只、果壳箱1155只,配备保洁车1780辆、扫地车6辆、洒水车4辆、垃圾转运车25辆,聘用保洁员2368名。先后疏浚河塘1919条,疏浚土方量为3285万方,同时配套塘涵、路涵等水系沟通工程1013座,工程总投资15762.34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全区农村沟塘环境。先后对930个自然村庄开展了环境整治工作,顺利通过市级以上验收。茭陵大胡村、顺河双井村等7个村居通过省级示范试点村验收,其中上河镇运河村被列为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苏北唯一观摩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区委主要领导认为,生态文明是发展的最高境界,生态优势也是最大的后发优势。经济下行压力不是绝对的,要看能否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绿色发展正成为我区撬动增长、引领转型、惠及民生、优化环境的新追求和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