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7日

爱人者,人恒爱之

——老书记陈洪玉的慈善之心

阅读数:169  

梁文龙 张学华 丁慧婧

今年1月1日,参加淮安区第十七届“送温暖 献爱心”元旦慈善一日捐的各界爱心人士,在新安小学“小好汉剧场”再次见到了如期而至、年年参加捐献活动的老书记陈洪玉,人们纷纷送上亲人般暖心的问候。每年新年第一天,老书记都会以“老淮安人”的名义献上自己一份爱心,向家乡人民送上新年温暖的祝福。

“要和群众心贴心,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

陈洪玉常说一句话:“要和群众心贴心,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工作四十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1999年1月,他调到原淮阴市下辖的县级淮安市(2012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兼党组书记。他与四套班子成员一道,带领120万人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农业稳区、旅游兴区、商贸立区战略,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群众收入在原淮阴市8个县(区)均排名第一。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他始终心系困难群众的冷暖,以“育才助困工程”“企业脱困工程”“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为代表的慈善公益事业走在淮阴市最前列。

老家人念着老书记的好,如数家珍

“如果不是陈书记的关心,我现在还是个废人。”尽管过去了23年,已经结婚生子的何嫦娥,说起老书记的恩情,仍止不住泪流满面。原来,1990年“小嫦娥”刚出生就被亲生母亲遗弃,农民夫妇何朝伟和卢小花收养了她。当“小嫦娥”7岁时,被查出突发性脊椎侧弯100度。要彻底治好,需要近20万元医疗费。这对于当时种地谋生的何朝伟和卢小花夫妇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陈洪玉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自己带头捐款帮助“小嫦娥”解决了医疗费用,还主动联系南京鼓楼医院的名医帮她做了脊椎矫形手术,让她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

漕运镇太东村村民彭生同样也忘不了老书记的恩情,两个儿子先后因尿毒症去世,病魔又将魔爪伸向了三儿子彭玉祥。正当老人一筹莫展、痛不欲生之时,陈洪玉指示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为彭家留下一根苗。”在他的亲自过问下,在省市慈善总会支持下,区慈善总会先后定向募集善款近百万元,为彭玉祥做了两次换肾手术。如今,彭玉祥已经娶妻生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1999年8月,季桥中学初三学生潘春峰以657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淮安中学高中部,但因为父亲治病而债台高筑,凑不起学费,因而有失学的可能。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陈书记写了信,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老书记对没钱读书有着切肤之痛,他深知穷人求学的艰难,立即拿出300元钱,并让市委办公室的同志每人拿一些,凑齐潘春峰的学费给送过去。事后他又想:潘春峰只是一个代表,在120万人口的淮安可能还有李春峰、张春峰。怎样才能保证每一个成绩优秀、品德良好且家庭困难、又无援助的孩子读完小学、初中特别是读完高中、大学,于是他亲笔撰写了一封题为《致全市干部群众的公开信》,在《淮安日报》发表,号召机关干部每月从工资里捐一元钱,企业家捐了一部分,市财政也拨了一部分,当年共筹集了50万元建立了“济困助学基金”,为贫困学生送去读书的希望。潘春峰后来考上了大学,成家立业,生活幸福美满。

2002年1月起,他升任到市里任职。但是“老家人”还是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书记,而他也始终牵挂着“老家”。他说:“淮安,是我的老家,是我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我来过次数最多的地方。到底来过多少次,记不得了;是哪一天来的更是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是,每年元旦的这一天来的最多。”

2008年开始,淮安区确定每年的第一天举办“慈善一日捐”活动。17年来,区委、区政府几经换届,书记、区长数易其人,但新年第一天第一件大事——慈善捐赠活动一直没变。在“老家”人的心目中,老书记的身影像爱的雕塑,一直耸立在“家人”们的心中。

“舍不得老家人,是一次次被他们的善良打动”

无论是在市领导岗位上,还是担任市慈善总会会长,回“老家”访贫问苦、支持慈善项目是家常便饭。他每年都来淮安区慰问困难群众;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他聚焦淮安区废黄河沿线乡镇脱贫攻坚工作,集中力量实施“三助”并举、组合帮扶;关心扶持关天培小学创建全国慈善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工作;多次现场调研,加快“慈善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关爱大病儿童患者,每年划拨专款,救助大病儿童。

“这些年下来,我慰问的困难群众成千上万,舍不得的还是老家的人。这是因为我一次次被他们的善良打动。”在参加今年元旦慈善捐赠后,他在当天所写的《见证淮安区2024年“慈善一日捐”》中写道:“今天,在‘慈善一日捐’的现场,我再一次被感动,再一次被震撼。

孙叙宝夫妇来自苏南,连续十年无偿捐给曾经任教过的范集中学100万元,以表对第二故乡的一片深情。2020年,孙叙宝、周保平夫妇相继离世,他们的3个子女遵循父母遗嘱,将常熟的住房变卖,所得款122.562万元全部捐赠给范集中学。同时,子女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为‘园丁奖学助学基金’捐资。自2009年‘园丁奖学助学基金’设立以来,孙叙宝、周保平夫妇及其子女已累计捐赠282.562万元。

‘圆梦爷爷’颜正明退而不休,26年来栉风沐雨、筚路蓝缕,骑坏了8辆自行车、跑破了8双皮鞋、行程8万多公里,募集善款500余万元,为636名贫困儿童圆了读书梦,如今有300多名孩子走上了工作岗位。

一位老年人每年的元旦都来慈善总会捐上大小不一、破旧皱褶的善款,每次都问:‘我是不是捐得少了?’但就是不留任何信息。经多方了解,这是一位无家庭、无儿女、无住处的环卫工人黄永。

残疾人王建荣,靠着传统的修鞋手艺养家糊口,收入微薄。但他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遇困难就帮,见穷人就助,几十年来他为汶川地震、为贫困学生、为困难邻里累计捐出9万余元。”

纯真温厚,温暖和善是淮安人的底色,崇善向善,济善天下是首善之区、大爱淮安的温度。正是这样厚重的慈善文化底蕴,造就了淮安这座温暖的城市。

“做好慈善工作,就是在守住人民的心”

自担任淮安市慈善总会会长那天起,陈洪玉始终牢记“做好慈善工作,就是在守住人民的心”。在他的带领下,淮安市荣获首批“中国爱心城市”;2014年起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公益慈善指数百强城市”;2020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慈善淮安·精准济困”项目荣获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品牌项目”。

2018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每年9月5日确定为“淮安市慈善一日捐”活动日,建立了善款募集长效机制,连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活动。他带头捐赠,广泛募集善款,去年,募集捐赠款物4.65亿元,累计支出4.55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40多万人次。

他精心组织实施了“慈善光伏助困”“苏慈助医”“光明行动”“爱心起航”“关爱国防”“计生润家”“精准济困”等20多个精品慈善救助项目,涉及救灾、助困、助学、助医、助残、助老等多个方面。2017年组织实施“慈善淮安·精准济困”项目以来,完成了对省重点扶贫片区特困户的“三助”(助建、助学、助医)组合帮扶,累计助建维修房屋196户10982平方米,助学313人次,投入资金1153.4万元,助力政府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基层群众的称赞。

他重视慈善文化建设,编辑出版了《凡人善举》《我与慈善同行》《淮安慈善二十年》《淮安市慈善总会大事记》等书籍;组织“大爱淮安,情满江淮”慈善大篷车巡回宣传慈善精神,动员引导更多的民众投身慈善公益事业;举行创新公益项目签约仪式,确定了9家单位实施2023年度“小手牵小手,快乐结对走”“直播慈善公益服务”“系列慈善人物短视频拍摄”等创新公益项目;募集善款500多万元,建成并开放“淮安慈善文化园”;全力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向上向善 与爱同行”主题征文;组织“慈善淮安·精准济困”项目的资助对象,开展“有梦想 共成长”慈善助学夏令营活动。

爱人者,人恒爱之。翻阅老书记的人生履历,从走上工作岗位到主政一方发展,再到躬身慈善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入党誓词,为政一处、造福一方,慈心向党,善举为民,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对群众的关爱扛在肩上。一个心系党的事业、想着人民的人,人们永远敬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