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文体
2018年08月22日

江阁老的传说

阅读量:3463

■  江绍华  王宝龙

【编者按】江东(1508-1565) 明朝嘉靖年间大臣,字伯阳,号芳溪,据其家谱记载,江东生于明正德三年正月十二日子时,卒于嘉靖四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戊时。官至兵部、户部两尚书,人称功臣阁老。其原籍浙江遂安,因先祖江原旻以举人身份出任朝城县(今山东莘县朝城镇)教职,定居朝城。现将其传说简要说明,以飨读者。

“江阁老”传说,是有关明朝嘉靖年间“二部尚书”江东的传说群,是寓祖先崇拜和族群记忆于一体的历史人物传说。江东,字伯阳,号芳溪,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一生高官,但公正勤廉,鞠躬尽瘁,巡边时卒于河北怀来县的任上,年仅五十八岁,嘉靖皇帝甚是哀痛,谥号“恭襄”,并在其家乡朝城造坟安葬。家乡人亲切称其为“阁老”。在他生前,民间就已流传着众多关于他的传说,有的在清代即被记入典籍,传承过程中不断衍生,不断丰满,一直绵延至今。

“江阁老”传说在莘县朝城镇江楼村、江庄村、南街社区、王奉乡北安上村传播最为集中,在周边数村亦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并能讲述。传播的中心区域是莘县、阳谷、河南濮阳、河北邯郸及聊城其他区县。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有较广泛的分布,延及江苏、东北三省等地。在江氏家族族人及莘县人分布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浙江和北京、上海、台湾等省市分散传播。

“江阁老”传说的数量很多,内容丰富,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以及身后都有传说流传。主要内容是孩童时代,聪颖异常,上学时有灯笼引路,还把村里的土地爷踢走,从此村中没有了土地庙;科举路上,考场得意,在五凤楼夸官;做官时清忠耿直,为河北龙王庙的老百姓排忧解难;丁忧回家时帮助乡邻,和睦乡里,为同村的贾家嫁女助威;在帮助朝廷捍边时有功,得到了张天师和秃尾巴老李的帮助,撒豆成兵;因为和严嵩等奸臣的关系不好,受陷而死,皇帝赐予金头,结合肉身在朝城安葬,赐予金身,结合肉头在京安葬;教育子孙清正廉洁,把皇帝给的能赐予人官职的“龙票”全部烧掉,教导后代不再为官;江阁老身后,德高望重,荫及子孙,一直到清代,江阁老祠堂里的看门人“怪三爷”还教育了狂妄的官员,江阁老的后代在朝城赈济乡里,清代有一支搬到王奉乡北安上居住,在当地依然受到百姓的尊崇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阁老及其子孙的坟墓被扒开,出土了很多文物,也产生了许多新的传说。一直到现在,很多江氏族人已经把江阁老及其夫人视为是神灵,有关他们显灵助人的传说还在不断产生和流传。

“江阁老”传说的内容非常丰富,按照他的人生经历,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A.孩童时代,聪颖异常;如《江庄为什么没有土地庙》、《灯笼引路》等

B.科举路上,考场得意;如《五凤楼夸官》、《刨地得金》等

C.清忠耿直,排忧解难;如《公子爷的脸上为什么有疤》、《江家大街》等

D.帮助乡邻,和睦乡里;如《为贾家助威》、《江家胡同》等

E.捍边有功,忧国忧民;如《平苗蛮》、《打倭寇》等

F.大公无私,神灵相助;如《雹子不打莘、朝二县》、《张天师相助》等

G.受陷而死,金头肉身;如《金头肉身》、《石人的头为什么是歪的》等

H.清正廉洁,子孙遵教;如《江家后代为什么不做官》、《烧龙票》等。

I.德高望重,荫及子孙。如《“怪三爷”看庙》、《北安上“盖房没梁,不完粮”》等。

“江阁老”传说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靠口头传承,书面文字如家谱、历史文献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可考的传承谱系如下:

A.“江阁老”生前及身后,族人和乡邻中就已经有关于其传说的流传;

B.康熙十二年(1673年),祖植桐修、赵昶等纂的《朝城县志》记载了有关江阁老传说在当时流传的情况;

C.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十二世孙江襄化、十三世孙江庭修纂修《江氏家乘》,记载江阁老事迹和传说材料;

D. 光绪己卯年(1879年),十六世孙江书训纂修《江氏重修世系家乘》,宣统二年(1910年),十七世孙江恩光纂修《江氏增修世系家乘》,记载江阁老及其子孙事迹和传说材料;

E.1957年,十八世孙江希贤纂修《江氏续修世系家乘》,记载江阁老及其子孙事迹和传说材料;

F.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阁老墓被破坏,族人在保护祖墓的过程中继续传讲江阁老传说;

G.2003年,十九世孙江毓范、江毓起等纂修《江氏家乘》,记载江阁老及其子孙事迹和传说材料。更主要的是,在修谱过程中,大家广泛传讲了“江阁老”传说,使江阁老传说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生动;江毓范目前被江姓族人公认的最权威的“江阁老”传说的讲述者和江氏家族的知情者。惜其已去世。

“江阁老”传说传承到现在,出现了两种堪称悖论的现象。一方面,有关江阁老的一些传说依然被江氏族人和莘县百姓广泛讲述,甚至在一些江氏族人那里,江阁老及其祠堂出现了被神化的迹象。但另一方面,随着一些老人的相继去世,有关江阁老的更多传说正在逐渐被大众遗忘,面临着被历史淘汰的命运。“江阁老”传说已经与莘县的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传说正在衰落,出现濒危迹象,亟待加以抢救与保护。

(转自《江楼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