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6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9年06月20日

建好通组达户路 绘就乡村新蓝图

阅读量:568 本文字数:885

雨淅淅沥沥下了快一整天,罗塘乡上拐村村民王学文站在门前望了望飘着细雨的天空,眉头渐渐舒展,“快要停了,明天就可以开工了。”

原来,他把村民张有瑞“请”到自己家中,两人正在“规划”着如何把自家的庭院“美”上一番。“你看,现在水泥路都通到家门口了,门外都干干净净的,屋里也要搞得漂漂亮亮的,才像样嘛。”

上拐村曾是贫困村,全村779户2159人,有71户贫困户147人。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过去,道路坑洼不平,一下雨路就不好走了,连下脚的地方都难选”,能修一条通到各家各户的水泥路是村党支部书记张有喜最大的心愿。

路来了。2019年,贫困村人居环境治理通组达户路及渠道硬化工程把路修到了上拐村各家各户的大门口。“通组路有68600米,达户路4122米,加上沟渠整治及硬化工程长1092米,总投资490万。”据罗塘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梁磊介绍,项目预计7月底全面完工。王学文说,村民们对“达户路”是打心里欢喜。“一步泥巴路都没有了,开门就有好路走,简直是“无缝对接”,好的不得了。”

人居环境整治同步开展。上拐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把握硬化达户路的契机,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上拐村有党员54名,他们不仅身体力行搞好自家的卫生,还带头参与到村里的环境整治中。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学文说:“我们觉得这是大好事,都积极支持,环境好了,还是群众自己受益啊!”“大环境搞好了,村民自家的小环境也就跟着慢慢好起来。”乡农环办主任蒋美宏表示,罗塘乡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群众最关注的地方抓起,重点搞好“三治三拆三改”,尤其针对农村道路两侧和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现象,开展了集中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下一步,通过美好庭院等评选活动,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共创美好乡村环境。”

张有喜高兴地说,现在,村民有不少新的想法了,“有的想买农用车,有的想搞瓜果种植,还有在外打工的也想回家乡干事业……大伙的致富路又宽了。”王学文一边在院子里比划着,一边对串门的张有瑞说,“你看,路好了,走家串户方便多了,大家心都近了。”

一条通组达户路,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活”了生产,“美”了环境,“近”了人心。

(本报记者 何声强 通讯员 王云凤)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