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2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淮河文化
2019年12月12日

浅谈淮河历史文化中的几个人文内涵

淮河柳

淮河形成的时间在一万年以上,淮河流域以其较早的农业文明,加上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南北文化的并蓄,孕育了特有的信阳历史文化。千百年来,信阳人杰地灵,淮河之水滋养了大批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大批信阳历史文化名人的涌现,不断丰富了信阳历史文化的内涵,也使信阳历史文化人文内涵具备了突出的特点。

人文内涵之一:友善

淮河与长江、黄河相比,主干流流程较短,只有一千公里,但在主干流两侧却支流众多,流域面积甚广,因而水系发达。这是地域特点形成的一种吸收与接纳。淮河流域在夏商之际及以后的西汉、三国等朝代曾涌入了大量的移民。民族的不断融合互补,创造了淮河流域灿烂的农业文明和淮河文化。这是不断的征战造成的一种吸收和接纳。吸收和接纳,包容与融合,形成了朴实、敦厚的民风,这民风的根本和基调便是人的友善。友善在孙叔敖、管仲、司马光等文化名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传说孙叔敖少年的时候,在地里锄地,突然看见一条两头蛇横卧在路上。他曾听人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谁若碰见就活不成。他暗想,既然这样,那我就不让你活着再去危害别人,于是就挥锄将蛇斩死了。为人着想,冒险除害,既是勇敢,也是友善之举。

被传为佳话的“管鲍之交”,说管仲、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钱时,鲍叔牙让管仲多取言其家贫。管仲三次当官三次被罢免,鲍叔牙为他解嘲说没遇到好机缘。管仲三次作战三次败北,鲍又为他打圆场说家有老母。后来鲍又向齐国国君推荐管仲做相,自己甘当管仲的副手。这个故事过多地褒扬了鲍叔牙,其实,如果管仲不是知情识义的友善之人,鲍叔牙能和他结为知己吗?那管鲍的“莫逆之交”也就不会千古传颂了。

“司马光砸缸”更是妇孺皆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年纪小小的司马光在小孩掉进水缸里,其他小孩惊恐万状、四处逃散之时抱起石头猛砸水缸,使小孩很快得救了。其时他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机智,更重要的是友善。后来,司马光任宰相,和新法的提倡者既是政敌,又是诤友,在变法斗争中,虽是政敌,但却友善相处,礼遇对方,光明磊落,决不暗中伤害,其待人友善情深,为后人所称道。

人文内涵之二:自律

淮河主干、支流航道,通航历史久远。船行河上,驶船人须知风识水,胸有成竹。货装多少为止,何时起航为宜,什么风向打什么帆,什么水流掌什么舵,何地停泊有利,怎样卸货最佳,都约定俗成,有规有矩,驶船人要条律铭心,牢牢遵守,不可忽视造次。自由与限制,放纵与收敛,在船与水的关系中处理的是那样和谐与自然。淮河文化受其影响,在其人文内涵中也就自然带上了自律甚严的色彩。这种严于律己的品行在孙叔敖、费祎、何景明等文化名人身上都可以找到。

孙叔敖虽任楚国令尹,但为官清廉,不积家私,死后“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由此引发了“优孟衣冠”的悲喜剧,说的是孙叔敖之子侨一日打柴归来,碰到楚宫里专门为楚王娱乐的优孟。优孟见侨这般穷困,甚是过意不去,便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其神态,往楚庄王前祝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要他继续当令尹,优孟这才趁机讽谏,感动了庄王。庄王于是召见孙叔敖之子,封之寝丘400户。遵守法度,严于律己,使孙叔敖成了清官,落了个两袖清风,留下了令后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蜀国尚书费祎在诸葛亮去世后担任着蜀国的军政重任,他不仅自律甚严,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要他们布衣素食,出入不骑马、不坐车,和平民百姓一样不搞特权。律己能清廉,清廉能生威。费祎在任期间能出将入相,号令三军,继续诸葛亮未竟的事业,为后人所称道,与其严于律己的品行是分不开的。

明朝的文坛领袖何景明,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的一金一物。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这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官场中真是难能可贵啊!

人文内涵之三:勤奋

淮河支流众多,在干流两侧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南侧支流,河短流急,水量丰富,暴雨时易形成洪峰;北侧支流,源远流长,弯多水浅,流速缓慢。两侧支流的汇入,就使淮河干流或呈现出激流勇进奋发有为的势态,或表现为经磨历劫自强不息的风貌。两侧流域若雨水过多,极易形成洪涝灾害,人们反复耕种勤奋劳作才能收获。因此体现在淮河文化的人文内涵中便有了永远的勤奋,像淮河流水一样日夜不息地向东方流去。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勤奋好学,于戎马生涯中手不释卷,尤喜读军事和文学著作,曾反复阅读《孙子兵法》,并予作注。爱登高赋诗,又懂音乐,今存的二十多首乐府诗,人们仍十分喜爱。

司马光勤政闻名,任宰相后更是“躬亲庶务,不舍昼夜,欲以身殉天下。”而在修史著述方面,其勤奋之至,更是世所罕见。为编篡《资治通鉴》他耗费了19年的心血,这部史学巨著上起周威烈王(前403年),下止后周世宗显德六年(85年),横跨1362年历史,真是宏大无比,浩如烟海。司马光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书成之时,司马光“精疲力竭,牙齿所剩无几,”其耗时之长久,其笔耕之艰辛,其付出之巨大,令后人肃然起敬。

清朝状元、植物学家吴其睿在全国许多地方做过官,为官时,仍潜心研究植物,每到一地都采集植物标本,并向当地劳动人民请教,对罕见植物不仅观其形,还尝其味;对可疑植物,虽经研究比较,仍不能肯定的下结论。辛勤的观察研究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成就了植物学巨著《植物名实图考》。

人文内涵之四:忧患

淮河没有直接的入海口,历史上须展转入长江而后入东海。因此遇汛期常泄洪不畅,使流域内不少地方形成洪涝灾害,有时水患连年,庄稼绝收,房屋倒塌,人们流离失所,不能安居乐业,久而久之便使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耕种了能不能收获、住下了能不能安心的对水患的忧虑情绪。这种健康的忧虑情绪反映在淮河文化的人文内涵中,也就是较为正常的忧患意识了。忧患意识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息夫人、蒋光慈等文化名人身上。

传说美貌倾城的息夫人虽是女流之辈,却素有大志,嫁给息侯后,见息侯疏于政事,心怀忐忑,忧国忧民之心寤寐不忘,就想方设法诱劝息侯,息侯听了劝导,使息国慢慢走上了自强的道路。后来,蔡侯为讨好楚王,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夫人貌美,好色的楚王便以武力将息夫人抢去作夫人,息侯不堪蹂躏而死,息国自此灭亡。息夫人在楚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终日怀念故国,牵挂息侯,三年不语,最终自尽而死。“三年不语”,既表现了息夫人坚强的反抗意识,也足见她为国为民为家的深深的忧愁思念。

现代诗人蒋光慈很早就从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当中国的无产阶级跨上政治舞台的时候,就以“时代的忠实儿子”“暴风雨的歌”的姿态跃居文坛,他的不少文艺作品鼓舞激励一代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但也流露了不少哀愁和忧郁,如《新梦》、《少年漂泊者》等,这也是忧患意识的一种体现。

淮河历史文化在其发展进程中经过许多文化名人的发扬和完善,不少人文内涵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精神行为,绽放着熠熠夺目的人文光辉。近年来,信阳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不断繁荣,尤其是“五个信阳”建设目标的提出,更加鼓舞人心。在高品位的魅力信阳建设中,如果我们能不断汲取淮河历史文化中的人文内涵,以友善、自律、勤奋、忧患等人文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鼓舞自己,更会使我们的“五个信阳”建设动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