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4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社会·民生
2022年04月07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小小“菜篮子”拎出居民满满幸福感

阅读量:1225

本报讯(通讯员 张雪莲)农贸市场是供应居民“菜篮子”重要场所,也是城市文明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市城管局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中心,统筹推进“菜篮子”惠民工程建设。

城南臧圩东路农贸市场作为我市2021年为民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一直备受群众关心关注。2022年1月,城南臧圩东路农贸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采用“互联网+农贸市场”智慧运营模式,打造了一个集“信息公示、产品溯源、价格检测、联网监督、智能监控”功能于一身的智慧农贸市场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走进城南臧圩东路农贸市场大门,工作人员正在市场入口处有序进行扫码核验、环境消杀等工作,智能体温监测仪和疫情防控宣传标语格外醒目。市场内,整齐划一的摊位布局、干净清爽的市场环境、智慧便捷的硬件设施、公开透明的消费环境等让人眼前一亮。据了解,市城管局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将农贸市场提质工作与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市场内部环境卫生、诚信建设、文明服务等内容,切切实实做好了农贸市场提质改造这项民生、民心工程。

“以前我在路上流动卖水果,后来又到了城南临时疏导点经营,虽然环境稍微比在马路边好一些,但避免不了风吹日晒。如今搬到了这里,整个市场整洁明亮,不用担心日晒雨淋不说,而且客流稳定,咱在这里做生意心里都踏实多了。”水果摊主谢堂霞正熟练地为顾客称重结算,新鲜水果整齐摆在摊位上。

很多像谢堂霞一样原来是流动摊贩或在临时疏导点经营的摊主,现在终于搬进了“新家”,身份也从流动临时商贩变成了固定摊主。

“以前想修个衣服拉链、缝补裤脚都找不到地方,现在来这里既能修补还能买菜,对于我们来说非常便利。”市民付苗满意地说道。不仅如此,市场同时还增设休息区,阅读区、美食区、茶水间等,让“菜篮子”融入地方特色,更留住了“烟火气”。

“这里环境不错,干净卫生,菜品供应也很充足,今年都是来这里买菜。”市民张志勇对市场环境和菜品供应表示非常满意。

城南臧圩东路农贸市场严格按照划行规进行设计,主要划分为粮油干货区、熟食区、海鲜水产区、水果区、蔬菜区、便民区等多个区域。摊位采用外挂式水槽和贴根式水槽,既方便洗刷又方便清理积水。市场配备了四名管理员、三名保安、一名市场客服及一名垃圾清运员,采取“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定标”的市场人员管理“五定”工作方法,认真落实市场内卫生保洁、活禽监管、消毒消杀等各项工作任务。以“智慧化、智能化、规范化、透明化”为特点,重点启用“政府监管端、市场管理端、商户专用端、百姓用户端、营销端”软件系统“五端”平台,配套“高性能智能秤、公共区域智慧大屏、标准化食品检测室、人流检测设备、智能化体温检测仪”硬件设施“五硬件”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和食品安全追溯完美结合。

此外,农贸市场周边还设有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位、健身娱乐场所等为一体的“公园式”配套标准,为市民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方便更舒心。接下来,市城管局将持续坚持农贸市场长效化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把提升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相融合,让农贸市场成为城市新“亮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