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5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9:副刊/银潮
2022年05月19日

苏州留园与常州盛宣怀(下)

□ 徐中兴

辛亥革命胜利后,盛宣怀的巨额财产被国民政府作为官僚资产扣押。然而,又是盛宣怀长期积累起来的人脉,使他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首先是民国初年曾两度出任国民政府总理的“双份亲家”孙宝琦,帮了盛家的大忙。所谓“双份亲家”,一份是盛宣怀四公子盛恩颐娶孙宝琦大女儿孙用慧为妻;一份是孙家四公子孙用岱娶盛宣怀侄女盛范颐为妻。另外一层关系是袁世凯。当年,袁世凯与盛宣怀同为李鸿章手下得力干将。由于两人性格不合,常常貌合神离。辛亥革命到最紧张阶段,清王室有人提议起用袁世凯。盛宣怀亦捐弃旧嫌,极力推荐袁世凯出来挽救危局。所以,后来当上大总统的袁世凯对盛宣怀的大笔家产还是手下留情的。另外,盛家三代发迹以后,不断地兴办义庄、义学,对灾民进行赈灾救助,直到创办中国第一个“红十字”慈善组织,也对缓解社会对他的压力起了一定的作用。

至于盛宣怀去世以后国民政府对盛家明里暗里的关照,则与后来的“国戚”宋家有关。关于盛、宋两家的关系,源于宋氏三姐妹的妈妈倪桂珍。倪桂珍是上海人,早年曾在盛家当养娘。封建社会的养娘地位很特殊,是介于家庭教师和乳娘、佣人之间的一种职业,任务是帮官宦和富商人家管孩子,与主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以,后来宋霭龄能到盛家当家庭教师,宋子文能出任盛宣怀四儿子盛恩颐的英文秘书,并对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爱颐穷追不舍,都源出于此。

从苏州留园回来后,带着对盛宣怀的好奇心,我又到人民公园前面的马园巷寻访盛宣怀故居。故居大门朝西,门前嵌着两块石碑,分别是省、市人民政府公布“盛宣怀故居”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据说盛家在常州有两处大宅。一处在马园巷,是盛康建造的九进大院。一处是盛宣怀在周线巷建造的十一进大院。现在只剩马园巷故居一小部分了。原本这座大宅的正门是朝青果巷开的,现在的门是侧门。走进大院,里面是青石铺地,落地长格,雕梁弧椽,仍能看出当年的豪华与气派。但是,院内的断垣残壁和零乱搭建,显示的是这幢古老建筑的破败与苍凉。(注:盛宣怀故居今年已修复并开放)

盛宣怀灵柩在苏州留园停放两年之后,用船载到江阴马镇安葬。马镇是徐霞客故乡,我曾去过两次。那年,带着对故人的崇敬之心,决定前往马镇寻访盛宣怀墓。到了马镇询问几个人,都不知道盛宣怀墓在哪里,甚至连盛宣怀这个人都无人知晓。无奈之下只得回来重新查找资料,终于查到盛家墓地在马镇老旸岐村。第二次到马镇,见宽阔的“霞客大道”从老旸岐村旁经过,交通非常方便。据说盛家墓园原有80多亩地,四周建有围墙。盛家四代人(盛宣怀和他的祖父盛隆、父亲盛康,还有几个侄子)都葬在那里。为了辨认盛宣怀的坟墓,找到村上一位70多岁的薛老伯,薛老伯给我指点了盛宣怀墓的位置。墓园中间有条水泥路,把盛宣怀墓隔在道路东边,周围是一片香樟林,盛宣怀墓在香樟树下,一小堆黄土,没人指点几乎看不出是墓,旁边还有几个小坟堆,都是盛家的,整个墓地上没有见到墓碑。据说,盛宣怀墓在1958年曾被盗掘过。薛老伯还陪我去村子西头看了盛家祠堂。那是一所五间二进的平房,大部分屋顶已经塌落,只剩四周的残垣断壁,里面荒草过膝、瓦砾成堆。薛老伯说,以前这里是粮食加工厂,这几年粮食加工少了,便荒废了。(注:近年盛宣怀墓已修复)

开车回去的路上,头脑有点发涨,打开车窗,吹进阵阵凉风,耳边似乎有人在哼唱李白的《梁园吟》: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