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版:文史

2022年07月04日
地名渊源
邮堂庙今昔
邮堂庙院内的古银杏树
□王晓明 沈成嵩
出金坛城西门一二公里,有个叫邮堂庙的村子。听说,邮堂庙在五六十年前确实有个“庙”。
据民国《金坛县志》记载:邮堂庙在望华门外四里,相传神武陵人姓张名勃,汉世治水有功。故里人祀之。
据史书记载,张渤是武陵龙阳人,生于西汉神爵三年,身长七尺,英姿勃发。他先后与柳氏、李氏为婚,生五子一女。
据道书《历代神仙通鉴》,张渤为远古大禹时期荆蛮地区部落的酋长、统帅。他带领百姓疏通江河,征服洪水,化害为利,发展农耕,为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渤治水,为民造福。至此,江南水乡,年年风调雨顺,人人勤奋劳作,岁岁五谷丰登。
邮堂庙也是宋代(南宋)的驿站。南宋迁都杭州后,在杭州和南京之间,金坛是宁杭官道上一处重要的驿站。古时驿站,除了负责传信送公文外,还是接待朝廷大臣和到外地赴任官员的招待所。
金坛古城呈椭圆形,金坛城形成六城门、两水关、两座桥(南新桥、北新桥)的格局。望华门人们统称为西门。
邮堂庙院内有两棵浓阴覆盖的古银杏树,一棵树树干通直光滑,生长茂盛;另一棵树主干基部南面曾受过严重伤害,木质部分裸露。据了解,两棵白果树有600余年的历史了,是解放前金坛西门外最高标志,还曾是飞机导航的地面目标物,在航空地图上都有记载。古树附近还有一通石碑,似功德碑。
1975年,邮堂庙改设为城西中学(1995年更名为金坛市第四中学)。曾经莘莘学子,读书有地方,现邮堂庙已成为工厂厂房。
◎ 常州市金坛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