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0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专版
2022年10月26日

绿色和谐 活力迸发

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踔厉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宝日勿苏镇万亩葵花基地。

 

党员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宝日勿苏镇万亩文冠果木本油料林示范基地。

 

宝日勿苏镇民间艺人在第三届葵花节上表演节目。

 

宝日勿苏镇区全景图。

 

田园稻香米业晾晒新谷准备生产。

 

深秋的巴林草原,风送爽,天更蓝。一年的劳作放飞了人们的心事,一年的硕果挤占了眼前的恬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宝日勿苏镇党委、政府笃定“绿色和谐、活力迸发、产业兴旺、美丽宜居、人民至上、团结奋进”的战略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兴产业、富百姓,踔厉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以党建引领为纽带

推进共享发展之路

宝日勿苏镇党委着力抓好党建引领“四个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开展政治素质提升行动。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跟进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思考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先进学等系列培训,切实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宝日勿苏镇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巩固民族团结示范镇的成果,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们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凝聚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助推全镇各项重点工作稳步开展。结合“文化巴林”,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四胡之乡”名声,全力支持民族文化事业和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点亮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推动文明实践落地开花。宝日勿苏镇坚持树立“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以“不断提升居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宗旨,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成“地方话”,让“1+3+N”模式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致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开展作风建设保障行动。巩固拓展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成果,完善制度机制,推动作风整治常态化。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始终坚持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把精力集中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开展党组织固本强基行动。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强党建”的思路,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支持和鼓励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注重提升嘎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全面盘活各类资源,不断探索发展新兴产业模式,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嘎查村集体经济示范点,确保年内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1万元。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以党建引领为纽带,宝日勿苏镇党委打造致富“领头雁”引路,融合党建协调联动“群雁”,不断激发起“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全面引领全镇农牧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在“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方向上飞得更远。他们依托“赛音”党建引领肉羊产业发展共同体,全力推进肉羊改良工程,聚力发展新型绿色循环种养业,带动零散养殖农牧户加入种养合作社大家庭,产生聚集效应。宝日勿苏镇肉羊年养殖量40万只,培育肉羊经济改良户310户,完成肉羊经济改良3.2万只,年内销售羔羊20万只,养殖户人均增收5000元。

依托“金三角”党建引领种植业产业发展共同体,建立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示范田,实现订单甜菜种植2万亩、葵花6万亩。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嘎查村实现土地流转10万亩,高质量打造宝日勿苏镇万亩葵花种植基地,通过成功举办“宝日勿苏镇首届葵花节”,初步打出“中国葵花看赤峰、赤峰葵花看宝日勿苏”的产业名片。

九个万亩产业工程

擦亮绿色发展名片

宝日勿苏镇党委、政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倾力打造“九个一”万亩产业工程,擦亮了绿色发展的名片。

三个万亩复绿生态。宝日勿苏镇统筹推进三个万亩复绿工程,开启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是万亩综合治沙工程。以防沙治沙为载体,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科学推进防沙治沙,建立了“栽种+设障+修复”相结合的立体生态治理体系,在巴彦花嘎查、宝日道布嘎查、巴彦宝拉格、洪格尔、敖包图等嘎查村实施万亩综合治沙工程。二是万亩退化林修复工程。秉承尊重自然、科学修复、生态优先的理念,在宝日勿苏嘎查、银德日图村、巴彦萨如拉嘎查等地实施万亩退化林修复工程,采取“更新+适树+利用”等综合修复方式,今年修复退化林6000亩,明年完成后续4000亩,达到改造低产林、提高林地附加值的目的。三是万亩水土保持林建设工程。在哈如拉嘎查、三座山村、吉林嘎查等地实施万亩水土保持林建设工程,营造樟子松、山杏、文冠果等树种,使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有机结合。周边嘎查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费还可以来打工就业,实现了人民增富、集体增收、企业增效。

三个万亩守护生态。草畜平衡就是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的平衡,全镇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实现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的双赢。一是万亩草牧场围栏封育工程。通过围栏封育草原治理措施,在哈如拉嘎查、李家园子村等地围封草牧场1万亩,自然恢复植被,给草原提供一个更新复壮、休养生息的机会,提高项目区植被盖度、草群高度、地上生物产草量,促进草原生态环境与草畜产业协调发展。二是万亩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提升工程。为巩固来之不易的草原生态建设成果,全镇立足“保绿、增绿、护绿”,通过实施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植,推动“老草场”焕发新活力,增加植物多样性,逐步恢复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减少自然灾害,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三是万亩白柠条良种基地工程。在土地沙化退化明显、有害生物多发的苏吉嘎查开展万亩白柠条良种基地建设,现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项目区白柠条成林后,将全部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并按照“集中集约集聚”的原则,在行间种植优质牧草,申请白柠条良种基地,通过种子采集、收割牧草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个万亩反哺生态。全镇立足实际,实施三个万亩,积极引导农牧民算好“生态账”,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一是万亩大扁杏基地工程。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着力在老房身村、吉林嘎查、银德日图村、宝日道布嘎查、新井村打造万亩大扁杏基地。目前工程已完成嫁接6000亩,平茬复壮4000亩,逐步形成规模大、品质优、可增收、保水土、叫得响的特色农业品牌。二是万亩文冠果木本油料林基地工程。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在老房身村、吉林嘎查、大新庙村营造万亩文冠果木本油料林基地,目前项目已经实施4500亩,预计2023年实施5500亩,行间种植药材,示范发展林下经济,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三是10万亩锦鸡儿综合加工利用工程。宝日勿苏镇利用沙化治理形成的优势存量资源,将全镇19个嘎查村、10万亩锦鸡儿平茬复壮,加工成饲料,转化成高端饲草,创新锦鸡儿综合开发利用,践行“两山”理论,践行“两化”道路。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初以来,宝日勿苏镇谋划5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包括拟储备投资33.4亿元的大板电厂50万千瓦风电项目;投资5亿元高灵石深加工项目,拟采取飞地形式进入园区;拟投资1500万元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拟投资1200万元镇京蒙帮扶资金项目。已完成入统项目2项。内蒙古田园稻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中园石油项目已入统完毕。通过不懈努力,在产业招商方面,紧抓内蒙古田园稻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新建两条生产线,分别为荞麦标准化生产线和葵花深加工生产线,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围绕内蒙古禾之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投资150万元,新建厂房1000平方米,购置掺混机、翻抛机、蒸汽锅炉等设备,打造特色生物转化产业链。引资1000万元中园石油建设项目,抢时、抢期、抢进度,预计9月竣工投产。引资1000万元玉米仓储及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将建设2000平方米库房2处、设立300立方米烘干塔1座、硬化地面50亩以及配套办公用房及住宿房屋等设施。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宝日勿苏镇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更大程度地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该镇进一步优化职能定位,对工作人员进行定岗定责,做到分工明确、人岗相适,构建起服务便民、权责清晰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高效服务等制度,实行“随时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四办清单,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各嘎查村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党员服务”、“综合业务”及“帮办代办”等窗口,利用“小鱼易联”进行政务信息互通、融合,参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春耕备耕、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禁牧休牧、开展“五个一批”专项行动等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赋能党群服务纵深发展。各嘎查村党组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主动聆听、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同时利用微信群、“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等,采取“线上”接单、“线下”服务的方式,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24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四宜”生态城镇

宝日勿苏镇着力抓好“巴林右旗次中心城镇”建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紧紧围绕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富”的特色精品小城镇目标,全面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态城镇。

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利用新型小城镇建设资金300万元,做好“美丽宝日勿苏”项目建设。争取新型小城镇建设资金100万元,对镇区地下供热管网进行改造升级。适时启动临街二层商住楼改造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翁根小区二期2万平方米住宅楼项目、305国道综合停车服务区项目,不断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岗位。持续改善镇区卫生环境,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投资402万元,确保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项目实施并完工,积极争取焚烧厂项目建设,确保镇区环境干净整洁。聚焦治理陈规陋习,“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约定共建美丽乡村,及时清扫垃圾,倒入附近定点垃圾池;约定远离歪风,明确不搞封建迷信,不参加邪教组织,不沾染“黄赌毒”,让歪风邪气、违法犯罪没有滋生土壤;约定倡勤俭,明确反对薄养厚葬,抵制索取“天价彩礼”等,让勤俭节约成为共同习惯;约定促和谐,明确村民之间友善交往,和睦友好共事,让互帮互助成为生活常态;约定嘎查村两委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全嘎查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生活,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推动逐渐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等文明乡风。强化城市管理执法,加大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问题整治力度,推动镇容镇貌持续改观。强化居民自治。按照《赤峰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条例》要求,探索建立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完善镇区、嘎查村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推动移风易俗,进一步完善细化村规民约,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社会文明程度。

(张启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